《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第14节作者:
e路狂飙 在不少人眼里,创业似乎就是走上了财富之路,其实未必,即使你的项目已经实现了盈利,其收益水平也不一定能够赶得上你上班,不但从短期来看是这样,从长期来看也可能这样。当然,如果您是属于玩票那种类型的,纯属为了体验,那就另当别论。这里更多是从个人机会成本和项目选择角度来探讨问题的。
日期:2011-07-30 16:10:29
深圳一位朋友的老婆,年龄35岁上下,在某世界500强企业做财务工作,月薪17000元,早已有房有车,本来日子过得蛮舒服的,但还是感觉想去创业,看见人家7-11生意红火,于是开了家社区便利店,认为既能多一份人生体验,又能赚更多的钱,何乐而不为。在她的意识当中,人家7-11雇工经营尚能赚钱,成为全球连锁企业中的翘楚,自己开家便利店,最起码收益也能比上班强。
日期:2011-07-31 14:28:37
但很多事情,鞋大鞋小,只有自己知道,你远距离看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朦朦胧胧。目前在北京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开家社区便利店的成本和收益大致如下,每月房租2000-3000元,水电话费200元上下,雇一个员工,每月支出1000-1500元,每日流水1000-2000元,平均毛利15个点左右,每个月下来大致上可盈利1300-5800元,如果自己打理,每月可以省下1000多元,一般情况整体收益也就2300-6800元。也许经营良好,按每日流水3000元计算,每月的纯利润在一万元左右。日均3000元流水,在便利店当中虽然不算太好,但已属相当不易,能够超过这个数目的少之又少。当然,这里分析用的数据都是建立在个体创业者所开单店基础上的。如果是连锁便利店,特别是大型连锁机构,费用和流水可能跟个人创业者差不多,但采购量大,谈判能力强,最起码在毛利这块儿要多5-10个点。可能通过一些方式的推广和品牌的影响力,日流水能达到5000元左右。他们还可以向一些供应商收取进店费和促销费等来弥补一些成本。但这些绝非个人所开便利店能够做到的。如果以这些大型连锁便利店作为参照系,认为人家能赚钱,自己就能赚,本身在方法论上就已经犯了一个大错误。
日期:2011-07-31 19:35:49
这个大姐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开店,她还算是比较顺利,前两个月就小有盈余,运行半年多之后,经营就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基本上每月能够获利6000多元,当坚持到一年左右的时候,虽然她也在不断想办法,寻求新的突破,但似乎老天有意跟她开玩笑,营业额还是平缓地做着俯卧撑,并非她所愿。后来她渐渐地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很多东西,感觉自己即使再努力下去,也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自己劳身劳心,万般疲惫,得不偿失,还不如自己上班过得潇洒。最终,店面在又坚持了几个月之后,转给了一位亲戚,自己又回去继续自己的外企白领生涯了。
日期:2011-08-01 08:33:04
师兄C,早我两年毕业,先是在一汽车经销公司干业务,2004年底跳槽到了给某国际大牌车企做整合营销外包的一家公关公司,从最基层的文案干起,到2009年底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年薪二十多万。他们从事的是创意工作,压力相当大,很多时候为了应付客户临时性紧急任务,一天一夜都不能合眼。几年下来,收入确实能对得起观众了,但内心已经疲惫不堪,甚至是非常讨厌。2010年春节过后,他选择了辞职创业,在自己所居住的燕郊开了家社区便利店,并代理某品牌儿童枕头。起初他觉得自己策划能力强,开的店面营业状况应该要比别人好得多。他倒是要求也不高,每月下来赚5000多元即可,能够还还房贷,有点零花钱,再做一个本地信息网站养着,坚持上几年,就能实现真正的财富梦想。
日期:2011-08-02 10:14:40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运作,情况与想象当中差别较大。房租一个月800元,水电和话费每个月100元,日均流水1000元,毛利15个点,一个月下来获利3600元左右,夫妻俩人打理,人均产出1800元。虽然项目本身运作的还算顺利,但每个月需要还房贷1000多元,孩子上幼儿园花1000多元,剩下1600多元,勉强维持够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他本来是为了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解脱出来,收入大幅下降也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会降的如此厉害,同时一大堆事情照样繁杂,千头万绪,忙里忙外,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他目前希望本地信息网站能够获得重大突破,也就不枉此番辛苦。
日期:2011-08-02 12:46:26
被誉为“中国打工皇帝”的唐骏,早年也曾创业,但似乎不是太成功,如果他的项目坚持到现在,很有可能也只是个有一定特色的中等规模的企业,他自己也可能只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普通商人,名气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响。但他后来选择了微软,一个已经成熟并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平台,从基层技术员做起,一直干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后又相继加盟盛大网络和新华都集团,年薪达到上亿元。就按他一个亿的年薪来算,实际上就相当于自己经营了一家年营业额为13~17个亿的公司,大多数行业的纯利润率也就在6-8%之间。在我国,年营业额超过13个亿的民企虽然并不鲜见,但比例已经相当低了。按照正常发展水平,唐骏当年的项目坚持到现在,年营业额达到13个亿的可能性也并不算大。
日期:2011-08-03 09:18:38
诚然,唐骏的案例非常极端,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仍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每一个人拥有的资源和机遇,都有很大的差异,究竟是选择创业还是打工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都需要根据自身的状况进行综合判断,本人也不敢妄言。如果能够找到一个非常适合自己发展平台的话,也许打工就要比创业强得多。倘若您点背,职场发展流年不顺,找不到合适环境,自己又确有能力创建更好的平台,也许选择创业愈加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
——
日期:2011-08-03 11:16:50
(017)
铁律之十七:对于个人而言,最好在正规的单位踏踏实实锻炼上三到五年之后,再正式加入创业行列,这样一来,在资源储备、沟通能力、协调技巧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和角度方面都会有一个积累,在项目运作细节上能够做得比较到位,更有利创业成功。
目前在社会上广泛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找项目和创业才是有前途的正事儿,才是真正的上进,现在工作应付一下就行了,没有必要认真对待,一切皆须服务于自己的千秋大业。这种想法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是极端有害的。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很多东西都是需要锻炼和沉淀的,比如你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时间管理、细节把握、思维结构等等。这些东西实现起来其实都并不难,在合适的平台上用心锻炼3~5年时间,基本上都能具备,但前提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许许多多的事情去磨练你,需要有一个来自外界的标准和规范去约束你。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积累,即使你已经走上创业之路,交学费还是难免的,尽管你也可以不断实践、不断领悟、不断进步,但你付出的代价要高昂的多,不少细节上仍会存在欠缺。更为要命的是,你可能对所存在的问题还浑然不觉。正是因为如此,一进入社会就直接创业,或者尽管工作多年,但一直三心二意,吊儿郎当的,创业过程中遭受到的挫折、付出的代价也要比别人多得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