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17节作者:
e路狂飙 当你问到一些明星、专家和老板成功秘诀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在某一方面用心去做,时间长了,也就这样了。也许你会认为他们不太诚实,不愿意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拿出来分享。其实,他们绝大多数人说的都是真实情况。大道至简,即使的确存在着方法和技巧,也需要用定力与时间来换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观察的到,没有一定耐得住寂寞的沉淀,就算直接把一些很好的模式或窍门告诉你,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这就如同人体健康,固然蔬菜与水果非常重要,假如很少吃主食,缺乏大量的蛋白质补充,还是于事无补。
日期:2011-05-25 06:27:46
作为个体而言,你很难跟环境抗衡的,除了改变自己之外,你还能做什么,其他因素对于你来说都是不可控的,唯一可控因素就是你自身,改变自己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改变自己,一点希望都没有
日期:2011-05-27 11:07:43
在很多传奇故事当中,主人公奋斗历程往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不断有高丨潮丨和变化出现,显得非常抓人,富有情趣。而现实当中的奋斗历程,往往平淡地再也不能平淡,犹如你每天在喝白开水,时间长了肯定会腻味,但仍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的确有不少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玩过一些大手笔,但也只是几个关键点,更多时间是在平淡无奇中度过的。刘邦从起兵到平定天下,时间跨度长达七年,然而关键的也就那么几仗,平常也就是苦练内功和积蓄力量。
日期:2011-05-27 14:50:45
W前辈,钢铁行业资深专家,从大学一毕业就从事钢铁产业钢铁和信息和数据分析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是重要顶级行业会议必请的对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很多人眼里,信息和数据工作比较琐碎、枯燥无味、又无钱无权,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并没有多大帮助,干个两三年还可以,时间一长,就有被打入冷宫的感觉。我们不能排除这位前辈当年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这么多年来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断挖掘数据背后更深层次、更为系统的东西的过程中,他的专业水准一直在突飞猛进,而且将上进好学和勤于思考的精神内化到了自己灵魂深处。近十五六年来,他都是某些国家重点课题的参与者或主持人。一般到了四五十岁的年龄,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已经不太容易,更不要说达到非常娴熟的地步。这位前辈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习互联网和常用办公软件,不但当时的效果要优于他们的同龄人,而且在后来的应用中很多方面都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就以PPT课件为例,除了专业内容信息量大之外,在色彩、框架、图片、布局、饱满度都远远超过了年轻人,并且所有的这些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
日期:2011-05-29 16:13:59
如果我们尝试了解更多的领域,也很容易发现其实大多数表面风光的职业,即使属于典型开创性的工作,都有很多平淡、繁琐且重复性很强的日常工作。比如大牌培训师经常乘飞机飞来飞去,高层管理人员天天在酒桌上忙于应酬,工程师日复一日地看着那些图纸,猎头们一天到晚收集信息和拨打电话,咨询师经常翻来覆去为客户解释近乎常识的道理。到大家真正感觉到在玩大手笔之时,事实上已经练习了太多的基本功,经历了太多的平淡。
日期:2011-05-30 07:56:0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现实当中,几乎所有的经验、技巧和模式,都是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点滴中提炼出来的,就连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都是在浴盆中发现的。尽管脚踏实地做好细节,并不一定会带来事业上真正成功,但如果缺乏这一环节,成功就会离你十万八千里。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富二代”和“官二代”莫过于历史上那些王子皇孙,如果缺乏底蕴,即使成功继承大统,也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
日期:2011-05-31 19:20:49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成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譬如你要成为某一方面权威专家,要在某个模块上首先实现突破,然后向更多的模块去拓展。当拥有成百上千个模块之时,框架基本已经搭建完毕,你也有所小成,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每一个模块的广度和深度上继续下功夫,直至大成。一般来说,小成需要的时间为3~5年,而大成的周期为7~10年。我认识的很有朋友都有一个大致上的体验,钻研某一领域进入第七个年头之时,你才逐渐不再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所迷惑,感觉豁然开朗,成就到了一个质变的关键点。
日期:2011-06-01 10:33:41
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去干,肯吃苦(真正的吃苦,而不是表态层面的吃苦),并努力积累、提炼和领悟,有所成就是迟早的事情。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也许你心急火燎,做梦都早日成功,但很多东西是急不来的,如果还欠一些火候,急也没用。我的一位朋友在QQ签名上写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世界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有梦想,却不知道实现他的具体日期”。这样的心情每一个上进的人都曾有过,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心态,然而当这种情绪变得过于急切,就会走向浮躁、幻想或者绝望。在更多的现实中,你除了将前两步努力做好之外,在相当大程度上也只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等待。也许这就是佛教徒悟道过程中常说的那个“缘”字,缘分是用来追求的,倘若时刻未到,你着急来着急去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日期:2011-06-01 21:52:37
这在不少人看来是很笨的一个办法,实际上成功者就是这样炼成的。我们当然可以为成功添加很多方法和技巧,倘若深度解析,还是脱离不了这个基本框架的,日常功课仍然是基础中的基础,否则所谓的成功要不是海市蜃楼,要不是空中楼阁。就拿上面提到的老前辈来说,个人潜质和良好平台,对其专业水准到达巅峰,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如果没有长达数十年之久“铁三角”般的努力,目前成就是很难想象的。
——
日期:2011-06-04 22:46:38
(021)
铁律之二十一:年轻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给自己不断充电,是非常必要的。很多青年俊杰为了眼前的高薪,不惜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几乎成了工作机器,连必要的休息都成了问题,结果透支了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过早遇到职业玻璃顶。
个人职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同企业运营一样,除了需要眼下多赚一些钱之外,还必须立足长远,为自己谋取更好的发展前景。人性的一个重要弱点,就是更加热衷于触手可及的眼前利益,特别是这个利益具有足够诱惑力的时候,很难去考虑那些看似飘渺、遥不可及和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的长远利益。
日期:2011-06-13 09:30:56
不一定,各个阶段涉及到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不一样,只要不是四五十岁,很多东西还是可以弥补的
日期:2011-06-15 08:35:09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年我们所认识的某位朋友,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待遇就是大家的三四倍,当然工作量也非常饱和,令大家羡慕不已,甚至心生嫉妒。但转眼五六年过去了,很多人的身价都十多倍往上翻,而以往被大伙羡慕的人,薪水并没有多少增长,职业发展也似乎过早遇到了天花板,裹足不前,别人对他的看法似乎又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日期:2011-06-17 09:08:38
(022)
铁律之二十二: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从实践中抽象和提炼出来的,并不能呈现更多细节,要想真正读懂,必须拥有相关实践经验,否则很难掌握深层次的东西,领悟也只能停留在表层,不但会给人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也很容易被别人忽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