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27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太史慈到任后,和刘磐针锋相对,连续打了好几场胜仗,使得荆州方面再也不敢轻易出动,蚕食江东的土地了。
  日期:2015-04-25 22:02:23

  太史慈的名气,随着孙策威震江东而与日俱增,连远在中原的曹操也常有耳闻。为此他专门给太史慈寄去了一件工艺品(一个精美的竹箧),里面倒没什么金银财宝或土特产之类的东西,而是仅放了一味中药——当归。
  若干年后,孙元昊针对此事曾作诗一篇:
  圣德招贤远近知,
  曹公心计却成欺。
  陈韩昔日尝投楚,
  岂是当归召得伊。

  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6年),四十一岁的太史慈身染重病,不幸英年早逝(所以他根本无法参加两年后赤壁之战前周瑜组织的那出群英会)。
  故去前,他留下了一段慷慨激昂的遗言——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壮志未酬,奈何而死乎?”
  壮志未酬身先死,相信太史慈当时的心情是极为不甘的,同时带着无限的遗憾。

  也许他遗憾的是没能参与周郎在长江北畔放的那阵冲天大火,更遗憾没能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东吴建国的那一刻。
  然而,纵然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太史慈无缘亲历,但至少在临终前,他可以骄傲地告诉自己的子孙们:
  孙氏江东开基,我太史慈功不可没!
  (全章共13821字)
  日期:2015-04-26 10:33:12
  第八章 席卷吴会
  兴平二年冬,曲阿宣告城破,刘繇出奔豫章,此役标志着孙策称霸江东所遇的第一块绊脚石已被清除,接下来要做的就简单了,取吴郡,收会稽,一切都将是顺理成章之事。
  然而,正当孙策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有人却坐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想要摘取本不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
  此人便是袁术。
  得知孙策击破刘繇后,袁术先是一阵惊叹——以弱胜强,那个黄毛小儿居然做到了!看来咸鱼也有翻身的时候啊!而后又猛然想到了些东西,于是他当即放下美味可口的八公山豆腐,开始颐指气使地下达了几道命令:
  一、调丹杨太守周尚(及周瑜)返回寿春,另有它任;

  二、命袁胤继任丹杨太守;
  三、调吴景任广陵太守;
  四、表孙策行殄寇将军。
  其实,对吴景、孙策的任命都不过是一纸空头支票,袁术的目的无非是想以此为交换条件,把自己的堂弟袁胤安插进来,染指江东。
  对于袁术公然抢夺胜利果实的恶劣行径,孙策却没有勃然大怒,而是选择了坦然接受——

  反正地方是我打下来的,各级军政长官都是我孙家的旧部,区区一个袁胤,难道就能翻个天不成?
  孙策默认了袁胤这个空投下来的丹杨太守,因为他觉得现阶段还不是与袁术撕破脸皮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挟大胜之势,继续扩大地盘,增强实力。
  不过,在发动第二阶段的吴、会战役之前,有些事情还是必须得处理好的。
  日期:2015-04-26 12:27:56

  【部曲私有化】
  刘繇跑路后,丹杨境内还有不少他遗留下来的散兵游勇,这些人三五成群,或隐于市井,或匿于山林,若不妥善安置,将极不利于当地的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策明智地采取了宽大的政策——
  所有刘繇、笮融之部属,凡主动投降者,一律既往不咎;乐意从军者,即刻免除全家赋税劳役;不愿从军者,亦不勉强。
  这一政策可谓深得人心,自颁布后,很快好评如潮,反响极其火爆,许多刘繇旧部纷纷选择了主动投诚,一时间蜂拥而至,旬日之间,孙策便新得士兵两万余人,战马一千余匹。
  而突然膨胀了数倍的兵马,今后应当如何管理呢?
  孙策选择了一个当时最切实可行的方案——分赏给手下将领,以扩充其部曲。
  “部曲”一词,《三国志》里经常会提到,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部曲,指的是汉代所沿用的一种军事编制,或者说是一种私兵制度。
  其编制构成是这样的(类似于现代军队的班排连营旅师制度):
  五人为列,二列为伙,五伙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为军。按人数推算,一曲二百人,一部四百人,一校八百人,一裨一千六百人,一军三千二百人。
  而所谓的私兵制度,指的是一种由个人或者家族自主招募、编训和调用士兵的军事制度。私兵制往往出现在中央集权程度不高或地方势力强大的历史背景下,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某支部队被个人或者家族私自占有,成为带有家兵性质的军事武装,他们虽然在大方向上受到中央的控制,但有时也会因其拥有者与中央发生冲突而出现倒戈一击的情况。
  日期:2015-04-26 15:57:10
  过去孙坚的部曲中就有不少是带着私产性质的,其死后未被解散的旧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属于私兵,到了孙策掌舵以后,无疑大胆地继承并发扬了这一制度。
  他将新收的兵士分授给军功最为卓著的程普和韩当,以及亲信吕范,三将各得兵两千,马五十匹,另提拔蒋钦、陈武、邓当等人为别部司马(同样各自授兵)。

  要说程普和韩当等人,自孙坚时代起就一直追随孙氏,可谓劳苦功高。孙坚死后,孙策尽管可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口才去说服他们,但总归得给予适当利益的,说白了,他必须要让这几位中年汉子切身体会到,跟着自己继续干是有回报的,更让所有人对今后的日子充满希望。
  总之,此举旨在提高军中将帅间的凝聚力,因而实属必要。
  展开来讲,这同时也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举措。可以誉为孙策对日后东吴政权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他为原本存在于汉末潜规则中的私兵制扯去了羞答答的面纱,公开正式地打造出了一套具有东吴特色的部曲私有化+世袭领兵制。毕竟真正让程普、韩当等将领心动的,还是这一制度为其带来的高利益输送和高资源分配。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对比同时期新生的蜀汉,便能看出其中的区别所在。

  日期:2015-04-26 20:04:54
  刘备打下四川后,对诸多功臣作了如下赏赐——
  “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三国志?张飞传》)
  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五千万,蜀锦一千匹,如此大手笔的物质奖励,不能说不大方,其他有功之臣即使没办法跟诸葛亮等四人比,恐怕也少不了多少。

  然而问题在于,金银在当时终究不过是个“钱”的概念,实际价值有限,毕竟古代也没有什么好的金融项目可供投资,诸葛亮等人即使想炒股票,买基金也找不到证劵交易所,所以这种奖励说到底,仅是一次性的报酬,它属于无持续性的,不可再生的。
  虽说后来刘备还想到了分地,让大家都能成为地主(这个措施最实惠),但结果却让无私的赵云同志站出来给搅黄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