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10 4:57:00
我是一个98年出国闯荡的中国人。那年,我24岁,不知天高地厚,勇猛十足,正是无知者无畏。
13年过去了,如果原来的那个我现在站在面前,有可能我已经认不出他是谁,岁月和环境是如此的强大和无情,巴西,这块土地已然和我生命深深相连。
本帖讲述的是一个出国移民的人从国内事业单位到转变为一个国外小贸易商的真实历程,欢迎有实战经验和相同人生体验的人参加讨论和分享,至于五毛和愤青,理论空谈者,本人一概不复。
日期:2011-10-10 05:44:55
我是从事箱包进口的,从07年开始经营到现在。之前从事过服装零售批发,礼品电器的零售,小超市。在国外,除了生存的压力,还要忍受那种边缘人的寂寞,因为,我们是第一代移民,从血液到基因和饮食习惯都和这个国家的原住民格格不入,尽管这里已是全世界最宽容,最没歧视的传统移民国家。
07年刚进入这个行当,完全没有别人带,我是属于那种有点冒险,固执类性格的人。很早就想进入这个行业,因为在2000年以前,只要你是一个进口商,不管你公司的规模大小,商家,批货员,销售公司都会围着你团团转,点头哈腰的,就算长的凶神恶煞,也会把你当作财神一样供着,那时,进口商没有超过一个月的存货,没有超过一个月的应收账款,没有海关提供的长长的限制进口商品清单,没有那6.38的人民币汇率。而完全进入这行,则是一个投资失败的缘故,06年我放弃经营多年的主业---电器礼品零售,开了一家超市,开这个超市的原因,是因为我有一些朋友都纷纷从事了这个行当,我们平时经常有交流,看着他们的事业渐渐做的风生水起,我也有了这个心思,毕竟商人都是唯利的,很难在本业已经稳定,而手头还有一些资金的情况下,不去投资扩大盈利,但是我后来的失败应验了一句老话---不熟不做,这次教训告诉了我一个生意场上的道理,再不起眼的,平时经常打交道的行当,如果你没做过,就不要轻易尝试,看上去简单的东西,要像别人一样做好,不容易,因为行行有门道。这也是我看不惯论坛上那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书呆子,道德家的原因,干实事的要和他们争论,那完全是扯谈,浪费时间。
日期:2011-10-11 08:24:04
中国的箱包市场有几大生产基地,广州,义乌温州和河北白沟,这是几个大的,他们各自都有自己完整的配套供应工厂和专业的销售市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细分产品基地,如湖南邵阳的背包,浙江平湖和东阳的拉杆箱等等。我们先来说说中国最大的箱包生产基地---广州。
去广州采购箱包的,大多知道桂花岗,那里有很多的批发店,当地俗称档口,大的有白云市场,亿森等,我有去过踩点,可惜价格太高,绝大多数档口不是工厂,虽然你有量,可他却没价格。一般都是4个包包一个款式起批,有现货。你和老板再深谈,要求每个款式下单订做200个,挑选2,30个款,他就给你便宜个5块钱,态度还是一副不信任的样子,真让人哭笑不得。很明显,那里更适合国内小店家的小批量采购,对进口商而言不是一个下单的好地方,不过对观察当下的流行款式和趋向还是挺好的。另外说一句,我真正下单的狮岭工厂和桂花岗档口价格相差了50%。
狮岭,在我看来是中国最大的PU皮女包生产基地,那里集中了全国最大的包包工厂和皮料,布料行,五金配件厂,也有很多专业的版房。如果从女式时装包的做工,用料和款式来说,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狮岭相比。现在义乌市场上有很多好看的包包已经快和广州同步了,不过追查货源的话,那些都不是浙江货,而是狮岭出的。还有一些白沟的女包,老板也都号称自己的工厂在狮岭,其实是真正的白沟货,价格倒也很让人心动,便宜3成不止,可区别是做工太烂,减工减料,一般消费者买回去后在10天之内必能再次登门拜访。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等我后面慢慢说来。
现在我包包的采购主要是在义乌和广州,一般厂家什么时候有了新样品,都会发照片到我的邮箱,我有包款需要打样,也会通过快递邮件给他们,但是,本人从不在QQ和MSN上看样订货,包包的照片效果和实样效果天差地别,为了能看到那些将来会出现在我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可爱包包,必须买机票去和我的供应商见面,尽管我有恐高症,但那27小时的长途旅行和难以忍受的时差是我不得不克服的一个障碍。
日期:2011-10-11 09:21:32
包包和服装,鞋子等一样,是个传统行业。既然是传统行业,当然竞争也就非常的大。不过现在这市道,有哪个行业没有充分的竞争。3桶油,电信,电力等要剔除在外,那是衙门的印钞机,不在市场经济范围内,苹果,GOOGLE也除外,那是商业神话的创造者,我们只有顶礼膜拜,谁敢与之争峰。
一个包包能够为你创造利润,取决于什么,有很多正确的答案。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商人的眼光。是的,做这行生意的,眼光太重要了。做科技产品的主要靠技术,做大宗商品的,靠的是产地和价格,第三产业的,靠的是人脉和服务,而包,服装,鞋子要在流通领域给商人带来利润,眼光和直觉这个玄乎的东西是第一要素。可眼光和直觉怎么来的呢,个人认为来自经验和天生。
看过太多的包包进口商以50,60,70的价格从中国工厂订货,信心满满的装了2个,3个货柜,5,6万个包,历时2,3个月到达自己的仓库,最后却只能以亏本收场,那些温州,福建老板最后撂下一句狠话,谁再跟我提包,我跟谁急。这市场,这行当,绞肉分分秒秒啊,如果看不准款式,船还没离开中国码头你就已经输了,更别提其他种种影响结果的因素呢。
日期:2011-10-12 08:35:42
眼光这东西,往小的说,就是抓住某个快要流行的款式,产品,大的去讲,是进入一个正在上升的行业。我曾经因为没有看准行当,不小心进入了超市这个没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前前后后折腾了半年,最后以损失几十万美金收场。回想往事,如果当时多些耐心,忍住点辛苦,说不定也可以坚持下来,再慢慢转手,可是最重要的是大方向错了,以后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减少损失罢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