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在广西、四川、湖南一带为官多年,经常经过洞庭湖畔,屈原自然是绕不开的诗题。他写过一首《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在历来凭吊屈原的诗词里,这首诗最有意境。
不过在戴叔伦的诗歌里,最脍炙人口的另有其诗,那就是《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做过东阳县令,兰溪就在东阳境内。这首诗和张志和的《渔歌子》一样,美丽如画,明白如话,只不过张志和写的是白天,这首诗写的是月夜。
但在戴叔伦的诗歌里,《兰溪棹歌》依然不是无上经典,我认为只有《苏溪亭》炉火纯青。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一般认为北宋词人贺铸《青玉案》词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这里。这首诗把清扬婉约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在我看来,整部《花间集》、所有婉约词都在对《苏溪亭》顶礼膜拜。
由于写出了上面这些好诗,戴叔伦在时人心目中已经是诗坛领袖。唐德宗贞元五年朝廷开始设立中和节。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因此中和节又名龙抬头、龙头节。唐德宗写了一首《中和节诗》,他让人把自己的诗和朝臣的和作抄一份送给远在容州(今广西容县)的戴叔伦,请戴叔伦评审。这是李白杜甫王昌龄白居易都没得到过的荣誉,所以“天下荣之”,戴叔伦却不以为意,反而趁机上表自请为道士。
日期:2012-07-30 07:10:51
同年六月十三日,获准退休的戴叔伦在返乡途中偶感风寒,客死成都以北的清远峡。第二年葬于故乡金坛小南门外。明朝万历年间金坛知县张翰中为疏通城内漕河,将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并立下纪念碑,上书“诗伯夜台”。
戴叔伦不但写得一手好诗,还留下著名的诗歌理论。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古人认为珠玉藏在地下或水里的时候,会有一些生烟发光之类的征兆,连宝剑埋在地下也会剑气冲牛斗。这些现象只能远观,走近了反而看不到。所以戴叔伦的意思是,诗人笔下的风景既近在眼前,又一片空明。这里讨论的其实还是神似形似、生活原貌和艺术再现之类的老生常谈,只不过戴叔伦用了最有诗意的语言。戴叔伦的诗歌理论对宋明以后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都把这句话装进镜框,挂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戴叔伦的诗歌题材以隐逸闲情为主,但他早年写过《女耕田行》、《屯田词》等诗,记述农村因为男人当兵或战死埋荒外,种田的都是妇女小孩。《边城曲》则直面那些边城士兵的苦痛无奈。
人生莫作远行客,远行莫戍黄沙碛。
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百草衰。
尘沙晴天迷道路,河水悠悠向东去。
胡笳听彻双泪流,羁魂惨惨生边愁。
原头猎火夜相向,马蹄蹴蹋层冰上。
不似京华侠少年,清歌妙舞落花前。
戴叔伦极度渲染边塞苦辛,自己却做了边防军司令。
日期:2012-07-30 07:11:21
在戴叔伦之前,还有一个诗人做过容管经略使,他就是元结。元结是河南鲁山人,天宝十二载和张继同时中进士。安史乱起,他带领族人躲进湖北大冶境内的猗玗洞避难。乾元二年做了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的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成功保全十五城。唐代宗时他从道州刺史调往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大历七年入朝,同年在长安去世。
元结也写过一些反映政治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得到杜甫赞许。他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因此被视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他同时还是个散文家,提倡古文,所以又被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尖兵。
他的散文《右溪记》可以和柳宗元永州八记相提并论。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他最为人所知的诗歌是《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这首诗想象力丰富,把洞庭湖中的小岛比作陪伴自己的的酒徒。场面宏大,有点像武林宗师坐而论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