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诰的政治素养和治理风格完全超越了一般古人的境界。他在自己的辖区废除酷法、减免税收、鼓励生产、兴学护商。那个时代常见的奴婢买卖被他下令禁止,就差像林肯那样废奴了;老百姓家有喜丧大事,有时间他都会亲自带人参与帮忙,此举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民间朋友和熟人,而是无差别地对待所有人;经济有困难的家庭也能得到地方政府甚至他本人的馈赠和照顾。其它超越时代的神奇举动还很多,不一一而述,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风采至少不亚于现代世界的著名政治家。他施行的诸多爱民护民措施相当接近于今日标准的福利及慈善。
当皇帝后,李昪将自己的仁爱发扬光大,是极其典型的仁主明君。他不仅将自己的仁政推行南唐全境,而且专意奉行“息兵安民”国策,对邻国也极其友好,甚至和远在北方的契丹(当时的统治者就是著名的耶律阿宝机夫妇)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可以说周边国家的百姓都享受到他的恩泽雨露。他治下的南唐秩序井然,百姓安乐,生产发达、文化昌盛。仅就社会福利而言,就有多种前所未有的盛况值得称道。
最典型的事例是他改革税制,实施了在古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接近现代级差税率的农业赋税政策。南唐烈祖派人在全国各地核查农田贫瘠,根据各家耕地的肥瘠程度作为分等纳税和国家征发劳役、兵役的标准。制度公平,实施中又尽量堵死下层官吏盘剥和欺压良民的途径,从而大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最大限度制约了贪腐,江淮百姓对他的税制改革户户称善、人人歌颂。
李昪性好读书,重视文化和文人。他在全国各地大办教育,设太学,复科举,广建书院和画院,官办教育机构以极低的收费培养青少年,国家还出资奖励和资助年轻人学习。正史和民间古书记录:“儒衣书服盛于南唐”以形容南唐学子学者之多,当年“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每天都有从北方来的学者和学子投奔南唐)。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割据政权中再无一家,他的子孙文化才能优异,连续两代出了杰出的大词人不是没有由来的。
日期:2011-09-07 21:13:58
李昪自己生活简朴,当皇帝还一直穿草鞋,用铁制器物,身边宫人都是老丑之妇。但他对待臣下、战士和百姓却极度慷慨。皇室除了重大节日很少有娱乐享受活动,但民众为国牺牲,南唐政府却会给遗属三年的俸禄以鼓励为国效力。
南唐的赋税是当时所有国家中最低最少的,百姓享受的传统古代福利基本都不缺,甚至还出现了些现代社会风格的便利,比如下馆子吃饭、古代“出租车”、公共渡船、政府还经常在首都和中心城市发布类似于后世报纸的新闻公告,内容既有官方的也有社会民间的事情。这些确实是不好解释的历史现象,相当突兀。
邻国钱氏的吴越国首都(今杭州)发生大火,宫殿、府库、兵甲焚毁全空,南唐群臣都建议兴兵兼并吴越国。在南方诸国中实力第一、兵强马壮且百姓拥戴的李昪却坚决拒绝,并派专使慰问遭遇灾害的邻国,而且组织运输队白送对方大量的粮食物资安顿彼国百姓。也就是说不仅南唐人民享受到李昪带来的巨大福利,邻国的国民也雨露均沾。当时的文人冯延己非常不理解李昪,嘲讽说“田舍翁安能成大事”,我看李昪绝非不懂兼弱并昧的传统兴国之道,他是一个真正的仁君王者。
日期:2011-09-07 21:19:03
【李璟的自责】
李昪的儿子南唐中主李璟统治时期的国民福利状态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南唐在二世祖手里开始了针对南方各国的对外兼并战争,而来自中原的后周也屡屡兴兵南下,尤其是周世宗柴荣的御驾亲征,给予南唐沉重打击并造成民生衰退。古代南方武装体系有些天然缺陷,难以有效对抗北方南下的力量。淮上是南唐主要的产盐之地,南唐失去淮南后国家财政情况急遽恶化,被迫长期从后周和邻国高价输入食用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则势必要转嫁给百姓。
不过这位充满文艺气质的国主还是在多方面继承了父亲的宽仁家风,尽量让民生不至于过度凋疲。
李璟继承皇位后“蠲民逋负租税,赐鳏寡孤独粟帛”,通过减免田租赋税与徭役,赏赐弱势群体衣食的措施来让利于民。他在位期间大兴江淮湘赣地区的农业水利设施,既造福当世民众,更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做出重要贡献。史书还记载了他于保大十二年(公元953年)南唐“大饥疫”时下达《恤民诏》。李璟在灾年“命州县鬻粥食饿者”,诏书四方云:“……比灾异频仍,岂人君不德以致之耶?抑亦天心仁爱而谴告之也?朕甚惕焉。曩者兵连闽越,武夫悍将,不喻朕意,务为穷黩,以至父征子饷,上违天意,下夺农时,咎将谁执?在予一人。其大赦境内,穷民无告者,咸赐粟帛。”很多人都知道汉武大帝著名的《罪己诏》,却很少有人知悉李璟曾公开承认“咎在予一人”的诚恳态度,全境军民“咸赐粟帛”也是代表悔过的补救措施。
李璟好文学,多才艺,喜好笙歌饮宴。他在识人用人上缺乏良好的判断性,信任大臣们中出现了所谓的“乱政五鬼”,这些风雅文人出身的“国家栋梁”难堪治国大任;根据李昪遗命,李家也大有兄弟谦让和睦的家风,然而他最依重的弟弟们在才具上却均远不如乃父。但是作为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经典文人型君主,他在对待百姓幸福与国家安危的原则性问题上还是明白方向的。除了战乱和天灾的破坏,他保持了父亲时代多数好的政策,国民的福利也优于其它邻国,比北方强盛的后周在文化和经济上也要繁荣得多。因而史家虽有“中主政治不如烈祖,文治逊色后主”的定断,可是李璟并不是一个荒唐无度的国君。
日期:2011-09-07 21:39:32
【可悲的后主】
“千古词帝”后主李煜是典型的“生与宫廷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君主,这个“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的李后主其实真不是个不管不顾民生的花花公子。他喜爱文学美术,尊崇佛教,通过资助文艺和佛家对社会做了很多好事。宋朝徐铉给李煜撰写的墓志铭《吴王陇西公墓志铭》记载:“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时。至于荷全济之恩,谨藩国之度,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奉百役,知无不为。十五年间,天眷弥渥。”这应该是接近他在位统治真实情况的写照。
李后主信佛,又秉承了中国传统的慎刑狱的仁政传统,经常亲自问刑狱、释放他认为无辜的囚犯,以至于有大臣以他干扰刑狱为由提出“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的要求。李煜是个善良懦弱且多愁善感的文人,对臣下和接触到的百姓十分宽厚,他温和的统治风格也得到了很多南唐百姓的支持。宋军南征,文弱的南唐抵抗时间长达一年之久;首都被围得水泄不通,金陵百姓军民全力死战而降者甚少;史料记录金陵各城门的南唐守军多战至最后一人一马,血污满身而壮烈殉国。由此我们可以间接推断后主绝非荒淫之君,只能感叹宋太祖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后主打击贪官、减免赋税、抑制兼并的记载也见于各种典籍,在位期间还主持过流产的社会经济改革计划--“李平改制”,至于在他任内江南经济的大发展史家早有定论,著名的安徽文房四宝就是这一时期形成品牌效应的。在发展经济和民生问题上,对他统治不利的证据是这一时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钱荒,出现了铁钱替代铜钱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南唐是观察五代十国期间社会福利的最佳样本和经典范例,其他国家与其相比要差距不少。除了少数管理过于混乱的割据王国和战乱时期,我们应该承认这一阶段的古人福利是比两晋16国时期普遍高出一筹的。
日期:2011-09-14 15:06:35
第七节宋朝的福利高度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削平中原乱局,建立了富庶兴盛的北宋。然而中国社会却承袭五代的余势并未统一,契丹人和汉人为主体的大辽朝始终是北国乃至整个亚细亚大陆的超级霸主,直到后继的女真和蒙古势力崛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