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写给所有辛苦打拼着的从业者们)》
第21节

作者: 云中雪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7-16 22:28:37

  不好意思,由于最近工作太忙,所以更新比较慢。楼上各位朋友们向我提出的各种职场困惑,我会一一帮大家解答的。
  好了,接下来我所要谈论的话题比较新颖,如果你对此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的话,尽管在帖内留下你的观点。
  物理学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我在前文曾提到过,由于人的非理性以及人生的不确定性,所以人生不能科学的规划,但这是否意味着人生与科学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体系呢?绝不是这样,虽说人生不能科学的规划,但我们必须以科学的认知方法来看待人生中的很多问题。
  提到物理学,或许很多人都会联想起各种复杂的机器与各种艰深的理论,比如核能潜艇﹑航天飞船﹑人工智能等等,但如果我们去深究这些东西背后的话,会无一例外的发现,它们都是人类认识论的进步所带来的。所以我一向认为人的思想是最有力量的东西,它可以深刻改变我们的世界。
  而物理学中恰恰蕴含着最为深刻的思想,它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即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诞生之前,人们普遍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着的,所谓的时间与空间都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们并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
  但我们的生活体验会给出不一样的观点:时间并不是绝对的,一个忙碌中的人会觉得一天过得很快,而一个处于闲暇无聊状态中的人会觉得一天过得很慢。凑巧的是,相对论也指出:时间与空间都是相对的,物体间的运动状态不同,那么它们的时间也会不一样(这已经被实验所证实,尽管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区别是极其细微的)。
  所以相对论的诞生引发了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人们开始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前辈们总是告诫我们:工作要勤奋。但究竟是怎么个勤奋法呢?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有些人每天干完八九个小时的活就已经筋疲力尽,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非常勤奋的了,而某些精力旺盛的人则会认为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那才是勤奋的表现。
  所以正如绝对的时间与空间不存在一样,绝对意义上的人生准则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任何准则与道理都必须依赖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条件去进行理解与运用。
  可能有人会反驳:“你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看法,看问题得客观。”,但我要说的是,以完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因为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感知。

  在大多数人看来,物理学是客观的,因为它研究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但量子力学却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理学是主观的﹑是唯心的。
  觉得不可思议是吧?那我就来阐述一个例子。
  懂物理的人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前,对于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科学家们争论了几个世纪,由于波动性与粒子性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就像男性女性这两种对立的性别一样),所以这两种特性不可能被同时观测到,你用这种观测方法会发现光是一种波,而用另一种观测方法会发现光是一种粒子。
  于是量子力学给出了这种观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究竟是波还是粒子,或者说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它的终极理念是什么?其实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观测它,我们所观测到的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难怪波尔(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曾说:“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
  其实想想,人生中的某些问题也未尝不是如此。比如某个人曾经无私的帮助过你,尽管大家对他褒贬不一,但你会始终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物理学居然无法揭示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或许很多人都会对此感到惊讶,那么我就要告诉你们,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就是测不准原理,它指出: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被同时测出,也就是说微观世界中存在着不可知的一面。
  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微观世界构成了宏观世界,既然微观世界具有不可知性,那么这种不可知性必然会通过某种形式在宏观世界中得以表现,就比如天气预报无法准确的预测明天上午是否会下雨,而我们也无法知晓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将会有怎样的机遇。
  在尚未开始研究微观世界时,人们总是认为只要掌握了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问题﹑解释所有的现象。然而随着对微观世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才发觉到: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恐怕我们永远也无从知晓,我们只能说是逐步的改变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正如我们发现了世间万物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中子﹑质子﹑电子组成,中子与质子又是由夸克这个更基本的单位组成,那么夸克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无法回答,只能说它超出了我们的意识范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