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第33节

作者: 淡淡雨后茶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当时长安附近,不是尚有许多原本要赶去守潼关的官军吗?郑宰相就派人四处找寻、多方联络,将这些官军又都招募到了麾下。一时间,凤翔兵至数万、声势大振。
  日期:2012-06-09 19:15:22
  郑宰相这番忙碌,黄巢就全无察觉吗?说实话,他确实就未必察觉到。这刚刚自称大齐国皇帝,紧接着再过一个新年,该享的福,黄巢总得稍稍享一下吧,然而福还真地没有享受多少,罪就来了,他立即就掉进了烦琐无比的事务堆里,忙得不亦乐乎……等他反应过来郑宰相在凤翔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开战,一个多月已经过去了,已经是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的正月底了,其时,唐僖宗早就跑进了鹿头关(在今四川德阳鹿头山),进入东川界了。

  明摆着郑宰相这是要跟他开打了,黄巢却还心存侥幸;或者说,称帝之后的他因为自我心理的极度膨胀,无比托大,竟忽略了深究郑宰相的一贯为人。他依旧没有派兵,竟然再次派出了一位使者,带着赦书去找郑宰相:上回您贵体欠安,没能在赦书上亲笔签名,您可别挑理;这回,咱们再来一份正式的……
  这不是自讨没趣吗?郑宰相正要找个由头,向凤翔的万千军民宣告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黄巢倒还送上门来了。那位叫王晖的大齐国使者倒霉了,郑宰相见到他后,没容他开口说一个字,就一声令下,让左右把他推至街头,斩首示众。
  王晖大叫:“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你没理由杀我!”
  “大胆反贼,一派胡言!”郑宰相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说道,“天下是大唐的天下,何来两国之说?先掌嘴三十,再曝尸七日!明示天下万民:有目无大唐法纪、胆敢造反作乱者,必得如此下场!”
  当然,王晖一砍掉,黄巢也算是清醒过来,并且要勃然大怒了:姓郑的不识抬举,不认我大齐国?那就发兵凤翔,打到他认为止!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日期:2012-06-09 19:17:50
  说起来,这是黄巢称帝后的第一场大仗——注意,是大仗——他要以此立威,自然极其重视。而郑宰相同样也要以一战来重树天下人对大唐朝的信心,并粉碎掉乱军想追击唐僖宗的梦想,当然也极其重视。这一仗谁都输不起,其意义,已远不止打死对方几个人那么简单了。
  读书人出身、年近花甲之年的郑宰相,平生第一次拿起兵符,就要打一场事关大唐命运的大仗,真真是任重道远呐!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郑宰相就是一个文武全能的天才!只要没有卢携这样的人跟他扯皮、擎肘,这世上,几乎没有他干不成的事。
  中和元年的三月十三日,黄巢派出了他的大齐国太尉尚让和大将王璠(fán),率领五万之众,浩浩荡荡地向凤翔进发,要给郑宰相一点颜色看看了。
  郑宰相却也早作好安排,他知道乱军自长安来凤翔,必定经过一处叫龙尾陂(今陕西岐山县境)的地方,那里地势复杂、道路曲折,着实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便让田弘夫、程宗楚这些久经战阵的猛人,领精锐之师先在龙尾陂的两侧偃旗息鼓,设下埋伏;然后自己只领了数千步兵,大张旗鼓地在龙尾陂的高岗上列阵以待,佯作迎战,作诱饵引乱军进入伏击圈……

  ——这步骤有点儿似曾相识是吧。一年半前的荆门大战,刘巨容、曹全晸就曾拿这套办法,将乱军打得屁滚尿流、溃不成军。当时尚让也在阵中,按说“吃一堑长一智”,他也该长长记性了。可是尚让就是个记吃不记打的货色,见到郑宰相只有数千步兵,在高岗上列的阵式又稀稀拉拉、全无章法,还当真以为这位读书人只是个书呆子,全凭书生意气来跟自己应战了;而五万兵种齐全的大齐军,打数千没有章法的步兵,还用得着多考虑吗?不就是小菜一碟?于是,他未假思索,就指挥全军压上,一窝蜂地向郑宰相发起了攻击,只道是速战速决,干脆利落,便能取得郑宰相的项上人头了。

  郑宰相一看乱军中计,又来了招更绝的:令旗一挥,让那数千步兵,漫山遍野地乱跑。这一跑,一方面戏做得更像,完全就是不堪一击的样子了;另一方面,很快便把乱军的队列也全部带乱,骑兵、步兵、弓箭手四散追击、混在一起,同样全无章法了;而乱军章法全没地跟进伏击圈后,郑宰相已然胜券在握!
  但听一声号炮,田弘夫、程宗楚领了精锐之师从四面八方杀出,一时箭如飞蝗、弹石如雨;乱军又早跑失了方向,自己人搅作一团糟,不同兵种的袍泽间,也根本无法作掩护策应,骑兵一冲,便是马踏自己人;弓箭手一放箭,就是个误伤;混乱之下只得各自奔命,你撞我我挤他,更是乱得不可开交……
  这一仗下来,郑宰相大获全胜。五万乱军,最后变成了两万多逃兵加两万多死尸。逃兵垂头丧气,迷惘得不知前路在何方,死尸则曝尸荒野,毫无道理地成为了大齐国的殉葬品,鲜血和性命,丧失得实在冤屈。尚让也算得上是在同一个地方跌了两次跤的愚蠢人了,亏得他马快,才成了逃兵中的一员;至于有没有真正地从中吸取教训,却仍然未必。

  黄巢立威不成,自此,也不得不放弃了想追击唐僖宗的梦想,舔弄着伤口,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思,继续做他的大齐皇帝。而大唐官军的士气,由此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天下诸多藩镇,又有了重新拥戴大唐,回到大唐阵营中来的勇气和信心了。
  郑宰相真是个罕见的人才,是上天赐予大唐的一份救命礼物呐!假设一下,当初唐僖宗不听卢携的,而是听从了他,不派不靠谱的高骈去淮南阻击黄巢,真不知道整个事态,又会朝怎样的方向去发展了。可惜时光不可能倒流,因而,这假设只能是个假设,留给人去作无尽的遐想了。
  更可惜的是,人才是需要施展空间的,没有足够的空间,是龙,你也只能蛇一样盘着,是虎,你也只好猫一样趴着。凤翔这地方,又哪里比得上地域辽阔、富庶繁华的淮南之地?郑宰相的手里,又几时有过“盐铁转运使”这种掌握大唐钱袋子的官衔?因此,郑宰相很快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他养不起那些在龙尾陂立下大功的将士了……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终于有一天,有一个叫做李昌言的白眼狼,要瞅准时机,借题发挥,给郑宰相制造新的麻烦了。

  日期:2012-06-10 20:19:10
  4 黄巢的缺失(一)
  郑宰相是大唐王朝一等一的忠臣,最初时黄巢还对他态度暧昧、心存幻想,可见其看待各大藩镇节度使的眼光及采取的相应手段,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一塌糊涂。
  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唐节度使,投降过大齐国呢?告诉你,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我们老家的忠武军节度使周岌,另外,就一位定难军节度使诸葛爽。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的岁末黄巢攻打潼关时,诸葛爽不是带着他的定难军和邠州(今陕西彬县)刺史朱玫一起去潼关协防的吗?他们人没到潼关,潼关便丢了。一队孤军面对数十万潮水一般涌入关中的乱军,日子当然不好过,于是,朱玫领着手下跑掉了,而诸葛爽则在黄巢手下那位真正的枭雄、乱军大将朱温的劝说之下,投降了大齐国,并被黄巢封为了大齐国的河阳节度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