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第16节作者:
淡淡雨后茶 黄巢在东南沿海一带造反闹事,王铎跑到荆南去当招讨都统,相隔几千里,有多少实际用处咱们且不说,只说王铎这人,合适吗?
从本质上说,王铎不算坏人。除了贪图享受、生活奢靡,其为人处世基本还算厚道,对天子蛮忠心,对下属挺客气,像个老好人的样。不像卢携,为了权力和虚名,勾结权宦、打压同僚、拉帮结伙……明枪暗箭什么手腕都使得出来。但不算坏人,就能当宰相、当招讨都统了?要求未免也太低了吧!放在盛世年代,或许还真能胡乱唬弄一下天下百姓,当此乱世,用他这样的庸人,只能是乱上加乱、堵上添堵了。
王铎的心性是比较温和的,作为官场上另种一类型的老狐狸,他最擅长的一招是:“和稀泥”。也可以叫做“求太平”。他的一惯作风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任你什么事,大家心平气和地谈嘛,你退一步,我让三分,不就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欢喜了?当初在他的力争之下,只差一点儿,王仙芝就可以顺利招安,现在对黄巢,他率先想到的对付手段,自然仍旧是这两个字:招安。
日期:2012-05-29 19:09:54
乾符六年的夏天,招安一事很快摆到了桌面上: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儿,黄巢,咱们开诚布公地谈谈吧。有什么要求和想法,你该提就提,能解决的,朝廷一定会不遗余力地解决……
看起来很美,“杀人放火后招安”,黄巢总算可以走到第三步了。但问题是,吸取了王仙芝的教训,黄巢的心思已然变得相当的刚硬,态度已然相当坚决。通过浙东观察使崔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黄巢向朝廷抛出了自己的想法:招安?可以呀,让我领着手下这帮造反兄弟一起回老家郓州(今山东郓城),去当天平节度使吧……什么,条件太高?行,我可以作出让步,就让我带着这帮兄弟去广州,当广州节度使吧。
从后面的事态来看,黄巢的这一要求,其实真不能算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现在大唐朝廷死活不愿意将天平节度使封给黄巢,不久的将来,却还要加利息,天平节度使还是落到了另一个名头远没有黄巢响亮的私盐贩子手里,那位私盐贩子叫朱瑄。
然而人是看不到自己脊梁骨的,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呐,此时的大唐朝廷,也不可能有人想到再过上一年,那位头发胡子半白的糟老头子、落第书生加私盐贩子,就会领着千军万马打到长安城……所以,大唐朝廷的一帮官吏们直如受到了羞辱一般:你黄巢开口闭口要当节度使,还有点儿招安的诚意吗?两朝老宰相王铎走出朝堂,也就当个荆南节度使,这节度使又岂是你这等反贼能问津的?——你既满天要价,咱就坐地还价,给你个率府率,爱干不干!
率府率官大吗?还可以,正四品,皇太子的属官,比当初王仙芝得到的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这种正八品的混日子官,大出许多倍了。但黄巢已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要想接受招安去官场厮混,手里就必须得具备刀枪人马,否则,早晚得被人害死。有了这等意识,他还可能愿意当这个有名无实、没有实际兵权的率府率吗?换句话说,如果不让他带兵,你就是给他个宰相,他也不愿干。
既然不想干,那就继续打,而黄巢,也急于要向大唐朝廷展示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了:此一时彼一时,你以为我在南方那么多天是白混的?你以为我要个节度使是空口说白话的?让你看看我够不够格!
日期:2012-05-29 19:10:54
乾符六年的九月间,黄巢率乱军突然向广州城发起了攻袭,只用一天,就拿下了广州城,活捉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照例在广州城里大肆杀掠了一番后,逼着李迢给朝廷上请表:广州就在我黄某人手里了,这节度使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赶快就坡下驴,给我发来任命诏书和正式节钺吧。
但李迢不是王僚。面对黄巢高举的屠刀,他很坦然一笑:“初时,李某以为你良知未泯,又为得岭南百姓能免遭兵灾涂炭,才愿替你上表请官。可惜李某眼瞎,你原本便是个不思遵旨从善,只知妄动兵戈,大逆不道、背信弃义、丧尽天良的无耻之徒而已。今广州城陷,李某已然愧对君父子民,难辞其咎。如此等无理请表,李某身为宗室子弟,世受国恩、亲戚满朝,你觉得李某会写吗?会同你一般不明廉耻吗?”
李迢的态度让黄巢极为愤怒,更有一种难言的嫉妒:你读书人出身,我也读过书!就因为你姓李我姓黄,你便当官了我却只能当贼了?——死到临头,还敢说出此等轻蔑我的言语?拉出去砍了!
李迢死了,以性命为代价,诠释了“忠义”二字的含义,坚守住了太宗子孙应有的血性和气节。但很可惜,他的死,未必就能激起大唐君臣上下对黄巢的切齿仇恨,激励起他们要众志成城去剿灭黄巢的信心,以及为大唐王朝尽忠献身的勇气;他的死,只引得朝野上下,惊起了一阵莫大的恐慌:哎呀我的亲婶嗳!敢情这黄巢真混成精了?攻占广州城只用了一天,砍杀个节度使眼皮都不眨一下……这可如何是好?
是呀,如何是好呢?广州城已然落到了黄巢的手里,大唐朝廷不给他正式旄节,又能怎样?他如果自说自话地当广州节度使,甚至自称为岭南王,似乎朝廷一时也拿他没办法——广州已是天下最东南端了,距离长安,岂止千里?让其时的大唐王朝聚拢人心、召集各藩镇出人出钱去远征讨伐,的确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了。
何况,朝廷里充斥着一帮惯于推诿扯皮、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无耻大臣,他们最擅长描绘、粉饰、装扮、编造的,便是一个虚幻的太平。假如黄巢真地在广州驻扎下来,说不准什么时候,那些无耻大臣便会以如簧巧舌说服唐僖宗,让他顺水推舟,承认这一既定事实——到了那个时候,李迢可不就真地白死掉了?
但黄巢在广州城没呆几天,就离开了,向西径直去了桂州(今广西桂林)。在桂州同样没呆几天,乾符六年的十月间,即打造了数以百计的木筏、竹筏,然后全军出动,顺着暴涨的湘江水重新北上,准备要返回中原了。
不是他不想留,只是他不能留。说实在的,他也造了五年反了,五年来颠簸流离、刀头舔血、提心吊胆的日子,也真够他和那帮乱军喝一壶的了。广州城商贾云集,更有许多蕃帮外族的商船,满载着奇珍异宝来大唐做生意,当真是块富得流油的好地方呀,如果能安安稳稳地留那边当土皇帝,傻子才不想干哩!但是他想留下,老天爷不愿意留他。乱军打进广州城的前后,是砍掉了不少人的,偏偏他们又管杀不管埋,任由尸身随处堆积,没过几天,这满城尸身很快腐败,臭气冲天不说,更惹起了一场时疫,竟使得十之二三的乱军遭了瘟,上吐下泻撑个一两天,头一歪,就也变成尸身了。而乱军大多又是北方人,在广州也实在是呆不惯,水土不服,九月天家乡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广州却还是闷热不堪,苍蝇蚊子照常飞得热闹,肆无忌惮地传播、扩散着时疫,再呆下去,黄巢真怕官军没来围剿,自己倒先让这场时疫给折腾得干干净净了。
如果没有这场时疫,黄巢也许就留在广州城了;如果他留在广州城,那整个历史,也许都要改写……
唉!谁还能大得过老天爷?老天爷稍一出手,就把这如果彻底地给打了个粉碎。他仿佛心意已决,就是要毁灭大唐王朝,就是要制造出一场百年混战,来冷眼旁观天下苍生的笑话,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就要把黄巢这一顶级破坏者给赶回中原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