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第9节

作者: 淡淡雨后茶
收藏本书TXT下载
  问题是,态度明确,不等于措施得当;而且大唐王朝其时要面对的麻烦,又岂是只有王仙芝、黄巢?很不凑巧,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底,西南面的南诏国(大理国的前身)突然气势汹汹地杀到了西川,内忧外患同时暴发,搅作了一团乱麻。原天平节度使高骈,已经临危受命,被朝廷抽调过去改任西川节度使,和南诏蛮人打仗去了。而高骈当然又不可能只身前往,他既不是三头六臂的神仙,又不是青面獠牙的魔王,如果一个人远赴西川,不真成了找死?所以郓州城里大量的天平军卒,已随同他一起奔赴西川了——这要是不走,他王仙芝也没这个能力,只用半年,就大败接替高骈的天平节度使薛崇,顺利拿下曹州(今山东荷泽),并且再接再勉,一鼓作气又往东南打下了沂州(今山东临沂)。王仙芝、黄巢所以先拿天平军的辖区开练,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指望天平军自力更生、彻底平乱是不现实的。能打的忠武军和能人崔安潜,大唐朝廷看在眼里,却没记在心里。正好青州的平卢军节度使宋威,此时自告奋勇地上了道请表,称自己有骁勇步骑五千,愿意替朝廷出力、替君父分忧,反贼既闹到了平卢军的辖区沂州,他理当不遗余力,将贼寇剿灭为止。于是顺水推舟,就封他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以大宦官杨复光为监军副使,河南各藩镇的官军,宋威都有权调遣;然后,让他抓紧时间去沂州,把事情了了。

  日期:2012-05-25 13:19:48
  了了吗?哪儿有那么简单!宋威其人,混江湖的老油条、老狐狸而已,他最得心应手的一套业务,叫作“背黑锅你来,立功我去”;他所以自告奋勇要当这招讨使,说白了其实只为了两个字:邀功。在他看来,藩镇节度使,官是够大的,但如果在履历栏里,再添上“何年何月于何处平定何贼叛乱”这样的事迹,就更完美了,就能青史留名,供后世子孙万代瞻仰了……王仙芝、黄巢在曹州、沂州翻江倒海地作乱,恰恰与宋威的这一心理需求相符,让宋威觉得这是一个能名栽史册的天赐良机了。至于王仙芝、黄巢到底有多大能奈,彻底平乱到底有多大难度,宋威还当真没太放在心上:一帮乌合之众,何足挂齿?

  于是,可笑的事马上发生了。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宋威只烧得一把,就迫不及待地亮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要把平乱这一“伟大”事迹添进自己的履历栏了。乾符三年的七月间,他率领平卢军在沂州跟王仙芝、黄巢乱军只打了一场的仗,王仙芝脸圆脸方、黄巢面长面短,他还没弄清楚哩,便兴冲冲地向朝廷上了份奏折:王贼仙芝,让臣一战打死!从此天下太平,大家各自回家,各司其职……

  这份奏折无聊吗?——当然。宋威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就不怕朝廷怪罪责罚吗?——说真的,他不怕。作为一名资深官僚,宋威对朝廷上下臣工的脉象,号得准准地。他知道在其时的大唐官场上厮混,就得学会把好事往大了说,小老鼠说成大水牛也没关系,反正都是一条尾巴四条腿的畜生,不过个头稍有差别而已;同时坏事就得往小了说,甚至不说。因为,太平是可以粉饰的,而矛盾是可以拖延、推诿、隐瞒的。如果实话实说,把种种现实困难暴露出来,一方面,大家伙就得忙碌开了,就得绞尽脑汁地想辙了,再不能“幸福的小酒天天醉”了;另一方面,还反而有可能挨到顶头上锋“办事不力”的指责,更可能挨到无良同僚暗底下使出的绊子、甩来的板砖儿。何必呢?

  那么,王仙芝活没见人、死没见尸,宋威愣说将他打死掉的底气又在哪里呢?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僚作风和经验主义害死人了”。在宋威的眼里,乱军不就是受了灾的草民吗?而对付草民百姓,官僚们最擅长、最惯用、似乎还屡试不爽的一招,叫做“杀鸡儆猴”;按宋威的想像,沂州一战他一下子打死了那么多的乱军,难道这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状,还不足于把天下百姓吓傻、吓怕吗?只要他们都怕了,不敢再闹事造反了,王仙芝是死是活,还有什么区别呢?——好事要往大了说,那干脆就说把他打死掉了吧,也让大家高兴高兴。

  但宋威的经验显然用错了对象,这一回,他是“光着腚推磨——丢一圈人”了。连年大灾加上繁重的徭役,百姓们是真地看不到一丁点儿的活路了呀,不反等于坐以待毙,毙命却又竟然变成了一种不必再忍受饥寒折磨的解脱,何惧之有?因此,鲜血与人头,只会激起他们更大的仇恨与怒火、以及抗争到底的决心与勇气了。而王仙芝、黄巢都出身于私盐贩子,他们造反的目的,又哪里只是想谋一条活路那么简单?“想当官,杀人放火后招安”,这话用他俩身上,还是蛮合适的。现在当官的事连个影子都没见着,就想让他们就此收手?门都没有!

  于是,宋威那份无聊的奏折送至大明宫后不到三天,王仙芝便又重现江湖,生龙活虎地率领乱军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只用去一个月不到,八月间,即又攻占了阳翟(今河南禹州)、郏城(今河南郏县),算是扇了宋威一记响脆的耳光。而郏城往北至大唐王朝的东都洛阳,也不过三百来里,造反都快造到皇帝家的二宅子了。
  要命的是,宋威的奏折上不是又说天下太平,大家可以各自回家的吗?这听从了他的鬼话,其他各镇官军当真还散场回家了。这到家后茶没喝一碗,凳子没坐热,就又咋咋呼呼说要去打仗,不成了折腾二小子吗?官军们遂怨言四起,就算出工,也不愿出力了。
  好在郏城离许州也不太远,大唐朝廷这时候可算想起了忠武军和崔安潜,便让忠武军去出兵平乱。同时,又让潞州(今山西长治)的昭义军节度使曹翔领五千步骑,伙同滑州(今河南滑县)的义成军一起去洛阳驻防,再让山南东道(治所今湖北襄阳)节度使李福出兵守卫汝州、邓州两处要塞,邠州(今陕西彬县)的邠宁节度使李侃和凤翔的陇右节度使令狐绹出兵固守潼关。

  日期:2012-05-25 13:21:17
  粗略一看,朝廷这一部署似乎很周到:四面堵住,让王仙芝、黄巢困守在郏城,勇猛的忠武军挥刀上阵,只如瓮中捉鳖一般,就能将乱军悉数铲除掉了。但小福祺你再细看一下,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了:朝廷兴师动众,出动了好几镇的官军,真正主动出击的,却只有忠武军一家,其余人等的任务,都是防守,并且防守的重点,还是皇帝家的大宅子和二宅子,什么潼关、洛阳,离事发地点郏城都几百里开外。照着这一部署来,现实就是这样一副场景:忠武军孤军深入、浴血奋战,其他人都站得远远地,拄着枪杆看热闹……就算忠武军再能打,碰到这种场面,心里难免也会犯嘀咕了吧。一来这一仗本来就有点儿替宋威和平卢军“擦屁股”的意思。二来从沂州到郏城,遥隔千里之外,王仙芝、黄巢领着乱军走了一个月,中途穿过青州平卢军、郓州天平军、徐州感化军、汴州(今河南开封)宣武军、许州忠武军五个防区,从来没人搭理,临了,却只让忠武军一家去流血拼命,为什么呀?

  更关键还在于,乱军军情不明。宋威说王仙芝死掉了,王仙芝不活蹦乱跳得闹得正欢?宋威说沂州一战乱军已几近全军覆没,乱军不又把阳翟、郏城拿下了?宋威的话牛皮哄哄、极不靠谱,忠武军断然不愿轻信,只得派出众多斥侯,从头摸起,一时间,便也不敢贸然出击。
  这只稍稍推延了几天,压根儿不能算有意耽搁,坏消息便又传来了:九月初二日,王仙芝竟然把郏城北边的汝州城给攻下了;汝州刺史王镣,一没为国捐躯,二没虎口脱险,落了个最窝囊、最尴尬、最丢脸的结局——让王仙芝给俘虏了。
  这一刻,大唐王朝是真正地朝野大震了。王仙芝、黄巢一开始兴兵起事时,朝廷上下没人拿它当回事:草寇而已嘛;而乱军打下曹州、沂州,那是有理由的:天平军走了,城防不足嘛;拿下阳翟、郏城,也是有借口的:乱军突然袭击,应对不足嘛——现在城防有了,应对措施也做了,汝州还是让人拿下了,怎么解释?
  而汝州离洛阳,就更近一步了。刺史王镣的身份,还更有点儿特殊,他可是两朝宰相王铎王昭范先生的堂弟弟哩!“宰相门房七品官”,堂弟弟远比门房高贵,这……不就当了刺史嘛。现在他让人给俘虏了,不等于往朝堂之上顶级高官们的肥脸上,也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