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回忆录:走上权力巅峰的奥秘》
第42节作者:
非魚亦魚 日期:2012-07-18 08:15:02
205年,当曹公攻下邺城,被封为冀州牧之后,有人提议曹公应该恢复古之九州制度,认为按照古制,冀州领地超大,冀州牧权力超大,必有助于曹公征服天下,号召天下。这样的好事曹公当然乐于听从,但是当他征询荀彧的意见时,荀彧当即表示了反对。
荀彧认为,古制恢复之下,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及幽并二州的许多区域都将划归其内,曹公必将需要放下远略,先去攻取这些地方。曹公当时刚刚消灭掉袁绍主力,天下人人自危,这些地方的势力目前都在密切观望,如果攻之,他们必会结盟相抗,不攻则他们必定继续保守,曹公如果一定要这么做,那袁绍的残余势力就将获得喘息的机会,荆州刘表就将乘机巩固。因此,荀彧建议,目前应先以平定黄河以北,收复洛阳,兵逼荆州,安定天下人心为要,九州之制可以后待。
这看起来是战略的需要,但是荀彧的真意真是在这里吗?三国时期的州牧官职有许多是遥领的,货真价实的曹公难道一恢复九州制就会天下大乱?他尽可以暂时不去攻取其它地盘,只管虚领此地,只管进行他的大略。荀彧真正害怕的其实是曹公拥兵自重,暂时只顾自己的地盘,如此一来那汉朝的象征洛阳何日才得回来,那大汉的天下何日才能得以统一,得以恢复?
总之九州制荀彧是反对了,曹公是直到他死后才得以恢复的,总之,进爵国公的事荀彧是反对了,曹公封公也只得等到荀彧死后,九州制可说当时并无必须,封公事曹公在其时尽可自行其是,而且荀彧的反对也并不激烈,他只等于婉转相劝而已,那么曹公为何会如此忌惮荀彧呢?他何至于就因此大施杀手?
这原因恰恰就是荀彧必死的主要原因。
日期:2012-07-18 09:05:06
荀彧的功绩不仅在出谋划策,屡次挽救曹公,托起曹公,他许多年来更负担了为曹公网罗人才,提供人才的大事。多年以来曹公的僚属组成主要以中原的汝颖人士为主,这其中一部分是从袁绍那里收降过来的,一部分则几乎全是靠荀彧网罗召集过来的,荀彧多年来几乎把持了全国的选官大权,无形之中,遂做成“天下士人之望俱集于荀彧一身”的局面。
天下士人之望都集于荀彧一身,曹公的政治军事机器基本靠汝颖集团运作,荀彧无疑就是汝颖集团的绝对领袖,这个集团在曹公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与曹公荣辱与共,但到了此时尾大不掉,已经足以成为曹氏政权的威胁者,甚至掘墓人了,你想到了此时曹公为将来着想,他会怎么办呢?
他肯定就要积极去限制削弱汝颖集团的势力,首先拔掉汝颍集团的几个首脑。不能连根拔除,不能全盘消灭,也首先得使它群龙无首,成为一盘散沙。于是乎荀彧就首当其冲。
荀彧不是一个弄权的人,也绝无野心,但是他的地位却使曹公感到惧怕,荀彧同时只有五十岁,他比曹公少了八岁,他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继续存在,将置曹公的后人于何地?何况荀彧根本就是一个坚决的拥汉派,他即使态度不够激烈,在此后也足以成为曹公的绝对阻碍!
荀彧的反对之所以能够相当程度地阻止曹公的进程,正是因为他具有这种绝对的影响力,关于荀彧主要死于他的影响力,而不是善意、婉转的反对这一点,我这里还有一点可以证明。
曹公是十月份出征的,荀彧在其后才得到了扣押,而在这之前,曹公仍是积极地为他的封公之举做了准备。在这之前,曹公已经“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巨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了,这完全足以表明他的脚步绝对不会因荀彧的阻挡而绝对停止,他其实早已具备了封公的实质,仅为封公之事他完全不必向只有温和反对的荀彧大施杀手。
日期:2012-07-18 10:17:06
曹公那只盛满空气的食盒已经表明了一切,你荀彧现在对我已经没用了,不但没用,还将成为我的阻碍,我的心病了,所以你应该死了,必须死了。曹公就因为荀彧已经对他起不了作用,起不了积极的作用而杀死了荀彧,他甚至还不想担上一个杀死功臣贤臣的罪名。
这就是曹公,既小人而君子的曹公,他的确是一个奸雄。曹公的厚黑自不必说,其实荀彧亦称得上厚黑大家,但是他的厚黑既冲破不了情感信念的藩篱,不够彻底,所以他就只能步向韩信等人的后尘。
以荀彧的厚黑之能,他足以窥破一切,所以他只能是甘愿死的,他既因此而得到世人敬仰,也因此徒令世人惋惜不已。
曹公因无用而杀死荀彧,这件事对我的震撼力无比强大,他这种无用首先是忠诚的无用,然后才是能力的无用,我牢记了这一点。我此后只有就这种作用去努力进取。
荀彧的死与孔融的死不同,荀彧是我崇仰的人,我同时还应该对他深怀感激。
荀彧于军国政事之余,喜欢著书立传,他的书传中记载了许多大事,许多人物,这些人物包括荀攸、钟繇、华歆、王朗、陈群、杜袭、辛毗、赵俨等许多高世之才,我竟有幸入了荀彧法眼,身列其中。
我何德何能能以卑贱之躯,低微地位得荀彧青眼?这足以使我铭记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胜过我以后获得的任何成就,任何地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