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江东----老孙家的那些事》
第59节作者:
朝阳沟往事 日期:2012-07-18 11:49:47
三 权霸江东(4)
1吴大帝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春天,吴国百官又劝孙权称帝,孙权还像以前做的那样,给推辞了,还找了一堆理由,说自己不能这么做,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孙权不急,因为他独霸江东三十年,和皇帝基本没有区别;大臣们急,他们认为至尊缺少一个名分。
孙权确实也该给自己升一下官了,曹丕九年前称帝,刘备只占着一个益州,也在八年前称帝了,孙权至今还是个吴王。孙权十九岁成为江东霸主的时候,魏明帝曹叡、后主刘禅这两位现任的皇帝还没有出生。
下属们都明白领导的心思,于是各地不断传来奇异的报告,不是说发现了黄龙,就是发现了凤凰。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瑞兽瑞鸟,据说是上天降下的瑞兆。吴地的一首童谣也广泛传唱,童谣内容为“黄金车,班兰耳,闿昌门,出天子。”意思是孙权的家乡吴地会出皇帝。而实质上,这些都是古代君主们为了证明自己地位的合法性而编造的东西。
农历四月十三日,那天正好是丙申日。孙权在武昌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宣布称帝,定国号为“大吴”,改年号为“黄龙”。然后他追尊种了一辈子瓜的爷爷孙钟为“孝懿王”,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
江东的基业是孙策一手打下来的,没有孙策,就没有孙权的今天,可是孙权却只追封了哥哥一个王,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也只封了个“吴侯”。而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追尊祖父司马懿为“晋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晋文帝”,相比之下,孙权做的未免太小气。
孙权立长子孙登为太子,任命顾雍为丞相;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遥领豫州牧;步骘为骠骑将军,遥领冀州牧;朱然为车骑将军、右护军,遥领兖州牧;全琮为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孙权还把大女儿孙鲁班嫁给了他;朱桓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朱据为左将军,封云阳侯,孙权把三女儿孙鲁育嫁给了他;潘璋被任命为右将军;孙河的侄子孙韶被任命为镇北将军,驻军长江北岸防御魏国。此时吕范已经于黄武七年病死,大司马一职无人担任。
给文武百官加官进爵后,孙权坐在宽大的龙椅上,感慨万千。他想到了很多人,第一个就是鲁肃,当年鲁肃见自己第一面的时候,就给自己提出了称帝的事,那时候自己年纪小,地盘只有江东六郡,没敢表露真实想法。现在想想,鲁肃真有先见之明啊。他第二个想到的人,就是周瑜,当年赤壁之战,曹操带兵二十多万,自己手下连五万兵都凑不够,大臣们纷纷主张投降曹操,如果没有周瑜力主抗战并击败曹操,哪有自己的今天呢?
可惜周瑜已经死去多年,想到此他眼眶红了,对大臣们说道:“如果没有周公瑾,就没有朕的今天啊!”大臣们跟着拍马屁,纷纷称赞孙权的功德,此时“仲父”张昭也站了出来,他手持象牙笏板,准备也赞美孙权几句。孙权看到张昭出列,嘴边突然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对了,这个老家伙平日疾言厉色,弄得自己堂堂一国之君看见他都害怕,今天可要让他出个洋相。
于是不等张昭开口,孙权抬头看着屋顶自言自语道:“唉,要是当年听了张公的话,朕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要饭呢!”张昭闻言脸色大变,马上跪在地上磕头不止,脸上冷汗直流。孙权看了张昭这副可怜样儿,顿时有点后悔,须知张昭此时已经七十四岁,让他这么老跪着怎么行,孙权从龙椅上坐起,来到张昭身边,亲手把他搀扶起来,一边说道:“张公,我只是随口说说,你何必这样呢?”张昭老泪纵横,嚅嗫着说道:“张昭……张昭……罪该万死!”恶作剧带来的快乐,一瞬间消失了,孙权反倒有些内疚。
五月,孙权派遣校尉张刚、管笃出使辽东,辽东太守为公孙渊。公孙渊字文懿,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父亲公孙康,叔叔公孙恭相继担任辽东太守,其中公孙康还曾经砍下袁熙、袁尚的头送给曹操,并带兵大破相邻的高句丽军队,攻陷高句丽都城丸都城。公孙康临终时两个儿子年幼就把职位传给了弟弟公孙恭,公孙渊长大后乘公孙恭病重夺回了权力。辽东名义上属于魏国,实际是个独立王国,公孙渊就是辽东的无冕之王。
六月,蜀国派遣卫尉陈震出使吴国祝贺孙权称帝。陈震,字孝起,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孙权对陈震的到来非常高兴,他筑了一个高坛,和陈震在坛上宰白马歃血为盟,再次缔结吴蜀之间的攻守同盟,约定互不侵犯,共同讨伐曹魏。并预先把曹魏所占有的北方九个州平分了。其中,东吴分得东边的豫州、青州、徐州、幽州;蜀国分得西边的衮州、冀州、并州、凉州。把魏国都城洛阳所在的司州以函谷关为界从中间分开,西边属蜀,东边属魏。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中分天下”。
同年九月,孙权把都城从武昌迁回了建业,还住在当年修筑的石头城里。临走前,他留下太子孙登和尚书九官驻守武昌,让荆州牧陆逊进驻武昌辅佐太子,同时和太常潘濬一起管理荆州和豫章三郡的事务。又调原先驻守沤口的骠骑将军步骘接替陆逊镇守西陵。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今湖南汉寿)人,是蜀国重臣蒋琬的表弟。他少年时就有才名,名士王粲见过他后称赞不已,于是潘濬出名了,出名的好处就是直接上位,被任命为郡功曹。刘备占据荆州后,潘濬成为关羽手下。
孙权杀了关羽夺取荆州后,荆州原来的官员,包括当初被吕蒙诱降后又送还刘备的郝普,全都归附了孙权,只有潘濬自称有病一直不来见孙权。孙权听说潘濬为人忠诚耿直,于是亲自登门拜访。一进门看到潘濬趴在床上痛哭,涕泪交横,孙权被潘濬的忠心打动,坐在床边对他说:“承明,当年的观丁父,本是鄀(ruo)国战俘,周武王让他做了大将;彭仲爽,本是申国俘虏,周文王任命他为令尹。这两位都是你们荆州的先贤,开始虽然是俘虏,后来都成就了大事,成为楚地出身的名臣。唯独您却不这样做,莫非是觉得孤没有古人那样的度量吗?”说完拿出手帕给潘濬擦脸上的泪痕。
潘濬受到孙权如此敬重,心中也很感动,于是起来拜谢孙权,孙权任命他为治中,荆州军事方面的问题都向他咨询。
后来荆州武陵郡从事樊伷(zhou)煽动武陵蛮夷造反,准备以武陵之地归顺刘备。大臣们有人劝孙权派一员大将带上万部队前往平叛。孙权没有听从,特意征求潘濬的意见,潘濬说五千兵就可以生擒樊伷,孙权很惊讶,问潘濬:“叛乱的人很多,现在大臣们都认为该派大军前往,您为什么这么轻视樊伷呢?”潘濬答道:“樊伷只是个夸夸其谈的人,没有真才实学。当年樊伷曾经给别人设宴,直到中午还没有上饭,他请的客人们就都告退了,我从这件小事上看出他不足为虑。”孙权听后大笑,拍着潘濬的肩膀说:“承明啊,你说的很对,从小事上确实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操守。”于是孙权派潘濬带兵五千前往武陵,没多久就平定了樊伷的叛乱。
再后来,当年和步骘一起种瓜的卫旌,成了武陵太守。有人偷偷告诉卫旌说潘濬派密使和他表哥蒋琬联系,可能是要叛逃到蜀国。卫旌信以为真,马上报告了孙权,孙权摇头道:“承明不会这么做的。”随即把卫旌的密信传给潘濬看,并召回卫旌,免了他的官职。卫旌不是坏人,可惜因为轻信谣言丢了官。这件事也能看出孙权对潘濬有多么信任。
潘濬和陆逊共事十年,两人关系十分要好。后面还会讲到他的故事。
单说孙权,此时内部没有叛乱,外部和蜀结盟后,不用担心蜀国来犯,石亭之战后曹魏一时也不敢挑起战争,吴国暂时也没有灭亡魏国的实力。对孙权来说,这是一段难得的清静的日子。
闲来无事,孙权拿起一幅地图观看,地图上,西边步骘镇守着西陵,朱然守卫着江陵,陆逊驻守武昌,孙奂镇守着江夏,东段有全琮驻军牛渚要塞,朱桓镇守濡须要塞,西南有镇南将军吕岱坐镇交州。孙权看了,不觉微笑,自己手下能人众多,不由得他不喜。
突然,孙权的目光停在地图上的一片地方,一个念头电一般闪过他的脑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