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江东----老孙家的那些事》
第58节作者:
朝阳沟往事 日期:2012-07-17 11:11:00
18 石亭之战(2)
话说曹休败军在夹石被陆逊追兵和周鲂的伏兵前后夹击,眼看性命不保。此时,东边山坡上突然到处是战鼓作响,陆逊在阵前观望,只见满山都是魏兵军旗。
此时,曹休的残部丢盔弃甲,已经溃不成军,从皖城败退到现在,已经被斩杀和俘虏一万多人,负伤的和逃跑的更是不计其数。吴军在石亭缴获牛马骡驴车和盔甲、兵器、攻城器械、粮草等无数。战役目的已经完成。
陆逊判断有可能是魏国重兵来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当即下令全军撤退。吴军全身而退后,魏军的援兵并没有来进攻。
这支援兵是贾逵的部队。贾逵率军进到濡须东关,发现吴军防守兵力奇少,贾逵暗叫一声不好,推断吴军主力一定集中到皖城一线了。没多久接到了曹叡的命令,曹叡也令贾逵放弃进攻东关,火速向曹休军靠拢。
贾逵得令马上率军马不停蹄向皖城方向开进。
原来曹休军进至皖城附近后,尚书蒋济发现不对,马上对曹叡说:“敌方大将朱然从江陵出兵假装进攻我江夏郡安陆城,恐怕真实意图是要顺流而下断大司马的后路啊,现在应该马上下令让各军前往皖城支援大司马。”曹叡认为有理,随即下令满宠部进至西阳,防止朱然军向东。令东线的贾逵军向皖城进发,以防不测。又令司马懿停止进军,原地待命。
满宠根据自己的判断,也向曹叡写了一封急奏,说大司马曹休从无强口进入吴国,行军路线背湖临江,易进难退,应该让他加强戒备。可惜满宠的奏折刚刚发出,曹休已经进入吴军在皖城的预设阵地。
东关到皖城,有二三百里路程,贾逵嫌步兵太慢,亲带骑兵精锐几千人昼夜兼程向皖城进发,快到皖城时捉到一名吴军士兵,经过审问得知曹休军已经在皖城、石亭接连惨败,正在向北逃窜。贾逵部下将军们认为己方兵少,最好等待一下后续援军,不要轻易冒险。贾逵则认为此时挺进夹石,吴兵不知道虚实,可以打乱吴军部署,如果稍作停留,等吴军结束战斗,就是再多的兵马到了,也无法救大司马性命。于是他率部急速行军抵达了夹石。
到夹石后,果然发现吴军已经包围曹休军,于是贾逵命令手下带着大量旗幡、战鼓、号角奔赴山谷上下各处,一起擂鼓吹号摇旗呐喊,以作疑兵。贾逵这招险中求胜的疑兵计最终取得成效,吴军退兵,这才救下了曹休。
吴军撤退后,贾逵的后续部队也赶来了,他拿出军粮等物供应曹休军队,曹休不但没有感谢贾逵,反而责怪贾逵救援不及时,并以大司马的身份命令贾逵帮助他捡拾丢弃的兵器旗幡等物。曹休此前曾经在曹丕面前诋毁过贾逵,使贾逵不得重用。贾逵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自己以德报怨救了曹休他竟然这样对自己,于是傲然答道:“我贾逵是为国家担任豫州刺史,不是来给大司马捡拾弃仗的!”说完拂袖而去。
回到魏国后,曹叡不但没有怪罪曹休,反而对他越加礼敬,这让曹休更觉羞惭,结果一气之下背上长了个碗口大的毒疮,没多久就不治而死。同年,贾逵也病死了,享年五十五岁。一对冤家对头相继在石亭大战后数月内死去,不知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曹休军快到皖城时,吴军大将朱桓曾经献计于孙权,请求带一万兵到夹石设伏,以柴木阻断道路,说这样曹休军没有退路,必然全数被歼灭,然后吴国大军就可以乘虚进攻寿春,占据整个淮南进而图谋许昌、洛阳。
孙权和陆逊认真讨论了这条计策,陆逊认为不现实。一方面容易打草惊蛇,导致魏军几路大军提前向皖城靠拢,那样最终的胜负就不可知了;令一方面,吴军虽然有十万之众,但是如果一时攻不下寿春,后路再被贾逵、满宠、胡质等军截断,司马懿再从西线拦腰截击,那么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孙权认为有理,于是没有采纳朱桓的建议。
陆逊回到武昌,孙权骑马带着文武百官到武昌城外十里长亭迎接,回到城中又连日大摆筵席为他庆功,酒酣耳热之际,孙权来到陆逊身边,脱下自己身上名贵的白鼯子裘给陆逊披在身上,并且解下自己所系的御金校带,亲手给陆逊系在腰上。这些举动让陆逊既感动又惶恐不已。
陆逊要返回西陵的时候,孙权把自己所用的象征王权的翠羽车盖赐给了他,还赐给他一艘御船。赏赐他的其他各种东西,全是稀世珍宝。
面对孙权的高度赞扬和厚重封赏,大臣们的艳羡和赞誉,陆逊并没有骄傲,他一向是个冷静而理智的人,关羽居功自傲最终身败名裂的悲剧还在眼前,自己应该继续低调做人,踏实做事。轰轰烈烈的石亭之战结束了,此战影响深远,自此直到孙权逝世的二十多年中,曹魏再也没有对东吴发动过大规模进攻。
石亭之战的胜利,也大大地鼓舞了蜀相诸葛亮,诸葛亮乘魏国以倾国兵力攻击吴国,魏蜀边境兵力空虚的大好时机,开始第二次北伐,击破魏军防御要塞陈仓,并在次年夺取了武都、阴平二郡。
接下来的一年,又会发生些什么事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