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
第44节

作者: 金鸿9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历史上小布什时代曾经干过一次这样的事,美国也曾推出类似的税收优惠法案,即“美国就业机会创造法案”。该法案规定了一年的减税期,即如果美国公司在指定的一年期内把海外利润汇回国内,这部分利润就可以享受5.25%的税率,而不是35%的当时税率。该法案吸引了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大举回流本国,据统计2005年的总额达到1800-2100亿美元。这也是中国经济从03年5月到05年6月已经处于上升期是,股市整体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而目前全球经济出现的状况是多方博弈状态,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美国的大选与结束QE2后,美国人如何刺激国内经济复苏的问题。美国社会体制与中国的社会体制是天然的对手,两党制资本主义民主与一党独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差异在于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美国两党制本质上是代表银行家利益的民主党与代表军火商利益的共和党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而目前美国本身的状况是债务已经踏红线,为控制通胀增加就业就得有大量的资金投资,而在结束QE2之后如果继续QE3,必然会加重债务,若国会否决抬高债务红线,则不太可能再通过印炒完成上述动作。那么,剩下的另一条路就是缩减财政赤字。但是,缩减财政赤字以美国国内的情况看,教育、医疗、军备几块大的奥黑都动不了,有心下手但阻力太大,动了谁的蛋糕都不行。于是,海外企业存留利润汇回税的减免,就是一块当下能解决矛盾的后备金。这块后备金到底有多大?据网上文章披露,过去数十年在中国的美国政府投资产生的利润大约是4000亿美元,私人投资(以及各种热钱)产生的利润大约在1万亿美元。很重要的问题是,当年这些资本进入中国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8.27,而现在则是6.47。仅仅是升值这块浮盈就相当巨大,且不说这些资本进入中国后,分享着中国过去十年每年平均高达10.42%(十年平均值)的年复利。

  投资的本质是为了盈利,但没有兑现前都不叫盈利而叫帐面浮盈。不兑现盈利是因为仍然有增长空间或者是这笔钱并不急用,而兑现盈利则是因急用钱或者是这笔投资已经涨到了高点。
  最近的一连串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信息,已经可以看出来美国人正在走这步棋。中国人大量购买欧债后,美国人则是引爆欧债作应手。很多人对中国购欧债的决策感觉到愤怒与不可理喻,事实上这里面也有国家层面博弈的东西,高层没有必要跟民众作解释。对于中国的崛起,最重要的是不要在成长初期直接面对对手,此时有重要的同盟将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所以,站在国家层面讲,中国挺欧元是必须的,现在以中国的国力而言尚未达到两强对立的层次。因此,三分天下总要比一已之力对抗天下要省力得多,由此或可换得继续蓄势的时间。

  美国人引爆欧债是一环扣一环的事件,我前面说希腊的事不会是一个终点,还会有更多的事件发生,近日的意大利以及将要波及到的葡萄牙都是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而引爆这些事件的目的是让欧洲与中国必救,既然要救就会消耗大量的现金。当金融危机来临时,只有现金充裕的一方才能抵御风险。而以目前中国库存美元现金也就是4000亿美元左右,假如是以抛美债的形式出现则是最坏的一个选项。故尔加息、提存准率对抗美元流出是必然的选项。

  从四月初开始美国人有计划地唱空中国,且攻击点均放在中国最薄弱的环节上,地方债与中国公司信用。地方债与银行信贷风险敞口是有很大的相关性,惠普、穆迪等评级机构联动下调信用评级,以及淡马锡、索罗斯们的做空,都是相应的组合拳。这些动作都是在为美国在华企业存留利润回流作准备,而对赌人民币远期合约贬值则表明了资本做空中国的态度。在此情况下,我个人觉得国内的机构唱多中国银行股实在是很不智的事。当然,我理解资金布仓于地产与金融股上的资金希望有人接盘,即使是高盛等大投行也在唱多,那就非常有问题。且8月一批银行股中的外资股东解禁,现在做多银行股简直就是抻头等着挨板砖。

  本来中美对抗都是暗中较量,就看谁先沉不住气。结果中国本轮对抗中首先露怯,加息与水利十年投资四万亿放水,就是露怯的表现。这样做正好是中了美国人的计,它就是希望你如此做法,才可能取得前面布局完成后的收获。这么些年,美国人总在玩低买高卖的游戏,黄金、石油以及人民币,无不是如此。高盛近期唱多黄金与培养买盘有关,我们注意到除大鳄们减持黄金外,华尔街资本并没有大规模减持。而以目前黄金波动架构看,创新高的走势实为一个末段段上行,它与欧债危机配合得天衣无缝,避险买盘足以将其推高,从而让华尔街资本从容撤退。

  中国对抗的事件也在发生,北京地铁的奥的斯电梯与渤海原油泄漏,你们看一下外方的资本是谁?对了,就是美国资本。其实,这招也是跟美国人学的,前几天日本丰田事件与巨额索赔,就是如此。中国是资本流动管制的国家,按说还是有能力控制热钱进出的,但是,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国家信用的维护是必须的。所以,也不可能在人家合法的情况下采取过于强硬的强制措施,如果那样,就是掀台子翻脸,非得打起来不可。而在中国军力仍然不及美国时,显然这么干是愚蠢的。很多愤青可能不理解国家的苦衷,会因此批评中国过于软弱。但是,就目前阶段,我觉得如果站在国家层面考虑,这是必须的。中国还没到两强对立的时候,现在更重要的事是对外忍让,专心处理好内部的事。自身强旺了,才可能抵御外侮。所以,可以判断,如果美国人继续逼迫,中国人可能在某些层面发出反击。目前也仅是警告性质,至于是不是要开巨额罚单,要看后续的变化。

  从经济波动层面讲,本次美企在华存留利润的回撤将持续数月。以05年时的情况看,持续到今年11月后是很正常的预期。中国经济波动模型滞后于全球经济波动模型是6个月左右,前面我花了一周多做出了这个模型,对我们内部市场的波动很有参考价值(见下图一)。以目前中国的CPI及M1情况看,即使放水十年四万亿于水利建设,仍然改变不了目前经济危局。如果以波动模型看,中国经济触底应该在今年的11月12月间,这与我们年初是预期的上证波动构架是高度吻合的。

  图一:中国经济波动模型
  关于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师罗毅所提的M1买入法则一文的判断,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从我所做的数据统计,中国的M1波动周期实际上与基钦周期高度吻合。(见下图二)
  图二:中国CPI与M1及上证波动关系
  如果分析市场仅以中国本身的数据,而不考虑全球经济的影响,在目前全球一体化格局下显然是不合适的。目前全球金融博弈已经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机械地用中国本身的数据说事可能存在误区。而现在经济的关键词是美国的缩减赤字行动,它必然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不全盘考虑这些问题,难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本身。何况仅用上述模型作主观未来M1不会跌破12.7%的判断,缺乏依据,目前如果情况不是极度恶劣,高层是没有必要开9人局会议讨论对策。

  以我个人的判断,未来加息价格型控制与提存准率与央行票据做数量型控制仍然是必须的,这会打破地产业目前僵持的状态,同时加大银行业的风险敞口。所以,在目前这种状态下去杠杆与保有充足的现金是必须的准备。
  ==========
  从证券市场本身讲
  B股的阶段性上行段已经走完,后续的走势将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下行。美元B股通常有证券市场先行指标的说法,B股本身也反映了美元回流预期。此外,应该密切关注H股中中资金融股的动向,我个人预期未来将不会是乐观的,它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
  A股市场大市场的调整已经可以确认,昨日的下跳空应为某主跌段标志。而它仅仅是初跌段中的主跌段,至昨日尾盘走成楔型,寓示着其后几天将出现小级别反拉。这样的反拉不会是乐观的,上方缺口是否能回补是个考量的标准。
  美元与黄金同步上行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请商品交易者注意,黄金的上行末段推动总是存在风险。不过分动用杠杆是种本分的保护措施,应该记住,疯狂之后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sulon2011/07/13 9:3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