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7-16 10:56:25
跟随哥舒翰在西北边疆的时候,高适写了不少边塞诗。比较著名的是《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除了边塞诗,高适让人记住的还有很多写朋友聚会的佳作。比如《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
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
清歌一曲月如霜。
这首诗写得冷艳凄清,因此被好事者附会为高适死后的作品,说是有个草场官张立本的女儿被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附身,自称高侍郎,口中吟唱此诗。
现在很多歌手或演员都做了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当时的音乐家董庭兰也不甘寂寞,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家里排行老大的董庭兰不但出现在李颀的音乐诗里,也出现在高适笔下,这就是著名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日期:2012-07-16 10:57:24
高适和李白一样豪放不羁,所以很少写律诗。只有这首《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写得还可以。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从上面几首诗可以看出,高适擅长描述友情,可是很多人却认为他不够朋友,对李白见死不救。天宝初年高适和李白、杜甫在济南相逢,一起拜访经过济南的北海太守李邕。高适和李白一度好到形影不离的地步。可是在李白因为站错队遭到流放的时候,高适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唐玄宗首先寄希望于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他们和哥舒翰齐名。高仙芝据说是高句丽人,封常清是高仙芝门人。两人分别做过安西四镇节度使和安西北庭节度使,镇守西域多年。另一位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做过他们的幕僚。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洛阳被风头正劲的叛军击败之后,退保潼关。唐玄宗一气之下把他们斩首,随即征召哥舒翰。哥舒翰本来想凭险据守,被唐玄宗催逼不过,冒险出关挑战,结果被叛军俘虏。三员在高适和岑参笔下无比神勇的大将,结局却是如此窝囊。
当然战败的责任不完全在三员大将,当时唐军精锐也就是三人的旧部都在西北边疆。守卫京畿的名义上是禁军,实际上都是韦应物这样的贵族子弟,打架泡妞还行,听说要上战场立刻慌了神。平时都是马术冠军,身手灵活赛过成龙,现在连上马都困难。有门路的马上办理退伍手续,坚决要求加入他们过去看不起的地方团练或民兵。没门路的抓紧时间学习东北话,希望被俘投降的时候纯正的东北口音可以救命。
听说哥舒翰被俘,唐玄宗估计潼关守不住,在禁军老将陈玄礼护卫下连夜西逃,为了保命身边只带了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人,长安百姓、文武百官甚至皇孙妃嫔都被他当作阻挡叛军洪流的沙包扔在后面。
日期:2012-07-16 10:57:50
高适先是帮助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陷后在陕西凤县追上玄宗一行,陈述潼关败亡的原因,并建议玄宗避难剑南。玄宗决定派诸王去各地募兵平叛,高适看出内乱隐患直言极谏。当时还是太子的唐肃宗生怕诸王和他争夺皇权,所以非常欣赏高适的言论,把高适要到身边。在永王李璘起兵后,唐肃宗立刻召见高适询问如何应对。高适断言永王必败。唐肃宗随即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高适一边联络兵马,一边招降李璘部下大将。永王李璘果然很快败亡。
在营救李白的事情上,高适很可能向唐肃宗求过情,只是皇帝没有答应。其实站在唐肃宗的立场也可以理解,李白是永王旗下名声最大的人,如果他赦免高调加入永王阵营的李白,那么他和永王骨肉相残就会显得更加不近人情。
平定永王之乱后,高适一度因为爱提意见得罪唐肃宗亲信宦官李辅国,被贬为太子少詹事。这时剑南发生叛乱,梓州副使段子璋起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奉命带兵跟随西川节度使崔光远平定兵变。没想到崔光远麾下一个名叫花惊定的牙将一惊就不定,随即纵兵抢劫杀人。唐肃宗一怒之下让高适取代崔光远做了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唐代宗即位后,吐蕃攻陷陇右逼近长安。高适派兵牵制无果,九寨沟一带反而落入吐蕃之手。朝廷以黄门侍郎严武取代高适。高适回朝做了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不久在长安病逝。
高适在四川期间和杜甫时有往来。他给杜甫赠送过钱粮,写过《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创世之初,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辰。唐朝人比较重视这个节日。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泪洒行间,读末终篇”。此时高适年近花甲,杜甫也将近五十,知交零落,所以分外珍惜这份情谊。
日期:2012-07-16 10:59:12
高适回京后,岑参又来到剑南。
在唐代著名诗人中,岑参的家世可能是最显赫的。他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岑参的父亲两任州刺史,但死得很早,他只好跟着哥哥读书。
岑参和杜甫相反,杜甫祖籍湖北襄阳,北上迁往河南巩县,岑参祖籍河南新野,南下迁居湖北江陵。他在二十岁那年到了长安,希望亲戚朋友引荐。此后长期在长安和洛阳两京之间奔走,也去过黄河以北漫游,大概从这时候起就有了从军的念头。
天宝三载岑参考中进士,吏部看了他填报的工作意愿之后,任命他为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聘请他为幕府书记,带着他同赴安西。他在《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一诗中,称赞对方“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两年后回到长安,天宝十三载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