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7-15 08:33:08
开元二十六年,一个跟随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出塞的朋友写了一首《燕歌行》拿给高适看,高适用同一个题目也写了一篇。他那位朋友的原作早已湮没无闻,高适的和作却成了边塞诗经典。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丨妇丨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奠定了高适边塞诗旗手的地位。高适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李白以一首《蜀道难》被贺知章鉴定为谪仙人,《燕歌行》也让高适一举成名。史书上说高适年过五十才开始写诗,事实上写《燕歌行》这一年高适还不到四十岁。
在写《燕歌行》之前三年,高适第二次来到长安求官,结果还是落选,据说和李林甫不喜欢文人有关。天宝八载在张九龄弟弟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下,高适通过有道科考试并被任命为封丘尉,立刻给李林甫写了一首很肉麻的诗《留上李右相》,生怕李林甫再次兴风作浪。
日期:2012-07-15 08:33:57
这是高适第一次做官,这样的小官虽然离他的期望很远,但毕竟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可以领到一份固定薪酬。过去几十年他有家不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害怕有人上门讨债。不过他很快发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觉得有些事完全违背自己的良心和本性,所以不顾刚刚过上好日子的家人劝阻,辞职西游。他在洛阳和李颀连喝几天酒,醉得在行宫门前跳街舞,差点被神策军逮捕。善于给朋友画像的李颀趁机用诗歌给他画了一幅素描。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
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
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寄迹栖霞山,蓬头睢水湄。
鸱夷即鸱夷子皮,是范蠡经商时取的名字。范蠡助越灭吴,功成身退。“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意思应该是说高适虽然已经年迈,但是雄心壮志犹在。虽然天涯浪迹,但是根本不把那些古代高人放在眼里。
日期:2012-07-15 08:35:19
高适随后告别李颀来到长安,和杜甫、岑参、薛据一起登上大雁塔。他无心观赏风景,听杜甫等人说李林甫已死,现在杨国忠正当红,他随后又写诗歌颂杨国忠。杨国忠比李林甫更没文化,所以也没搭理他。失望的高适继续西行来到甘肃凉州,求见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此人就是当时民谣《哥舒歌》赞颂的英雄。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因为经常有官场失意的文人跑来打秋风,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军事计划,哥舒翰看见儒生就想送他们上最前线。可是当他听说来人是《燕歌行》的作者高适,立刻倒屣相迎。高适终于时来运转。哥舒翰不但让他做了掌书记,还把高适带往长安,在皇帝面前极力鼓吹高适的才能。
《燕歌行》不但整首诗浑然天成,篇中也不乏“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的名联。但是最打动哥舒翰的却是“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那种苦战连年,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绝望感,只有哥舒翰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才能体验。哥舒翰后来兵败潼关,就是因为迫于唐玄宗的压力仓促出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