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至今仍是岭南第一人,孙中山也必须靠边站。历史只会记住那些最有才情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政治家和军人。王国维先生认为“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曹操如果没有《短歌行》、《龟虽寿》,诸葛亮如果没有《出师表》,地位肯定大打折扣。孙中山只是开路先锋,虽然推翻帝制,但他的民主理想并没有实现。
张九龄无论政治职位还是文学地位都是张说的继承人。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可以从北宋神童宰相兼著名词人晏殊身上发生的一个故事得到见证。当十四岁的晏殊初到开封的时候,宋真宗让他和新进士一起参加殿试。晏殊神态自若,援笔立成。宋真宗龙颜大悦,赐晏殊同进士出身。当时担任宰相的寇准对晏殊并无好感。
“晏殊是南方人,不宜重用。”
宋真宗当即反驳。
“张九龄不是南方人?”
张九龄的曾祖做过韶州别驾,因此就在韶州安家。别驾、郡丞、长史是同官异名,也就是说,张九龄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地方官员家庭。他祖父和父亲的官职都是他做了宰相之后追封的。
张九龄也是神童,十三岁上书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对他的文采非常惊讶,断言“此子必能致远。”他在二十岁左右登进士第,又通过“道侔伊吕”科考试,做了校书郎。唐玄宗那时候还是太子,在东宫亲自策问天下文士,张九龄对策高第升为右拾遗。
张九龄很早就显示出知人善任的才能,多次为吏部甄选人才都以公正著称。宰相张说见他既是本家又才能出众,所以非常器重。张说罢相之后,已经是中书舍人的张九龄也受到牵连,先后做过洪州都督、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唐玄宗对他的才干印象很深,张说去世后立刻重新起用张九龄。张九龄很快就升为中书令兼修国史。隋唐以后负责修史的都是当朝最有文望的大臣。
除了政绩突出,张九龄还是个相术高手,他不但善于简拔人材,还擅长辨识忠奸。安禄山就没逃过他的火眼金睛。当安禄山还是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帐下裨将的时候,有一次带兵征讨东北少数民族叛乱,兵败后被张守珪押送长安。张九龄认为依法当斩。唐玄宗主张刀下留人。张九龄说“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现在不除,终成后患。”唐玄宗固执己见放虎归山。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想起张九龄的预言,追悔莫及,专门派人去韶关祭奠。
张九龄是开元盛世最重要的守护者之一,晚年在和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落败,罢相贬官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他心灰意懒请求回乡,到家不久病发身亡。据说他举止优雅风度翩翩,在他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的人物,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他儿子张拯做过伊阙令,在安史乱中被叛军抓住后拒绝做伪官。张九龄应该可以含笑九泉。
日期:2012-07-09 08:43:47
张九龄写过十二首《感遇》,他的诗歌托物言志,含蓄蕴藉,不象张说那样直抒胸臆。“感遇”是古代诗人最常写的诗题,张九龄的作品当仁不让排名第一。
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不过他最负盛名的还是《望月怀远》。即使在唐诗的满天繁星中,《望月怀远》也是最明亮的星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里的“情人”泛指一切互相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男女恋人。不过千百年来,大家都愿意理解为后者。这首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使用典故,犹如还在若耶溪边浣纱的西施,不施脂粉,荆钗布裙已然倾国倾城。
张说以《邺都引》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确定了盛唐气象的基调。中国的历次诗文丨革丨新运动最初都是登高一呼,应者没有,直到发起者地位尊崇才开始引领潮流。如果韩愈没有做过吏部侍郎,欧阳修没有拜相,很难想象唐宋古文运动能够改变一个朝代的风向。
日期:2012-07-09 09:40:27
贺知章、王翰等人直接受到张九龄影响,王维、孟浩然和他一脉相承。不过,所有的文学理论都无法解释李白的出现,他和张说张九龄领袖文坛无关。贺知章的说法最简单也最接近,李白来自天上,上天把他作为礼物送给盛唐。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带着哥哥送给他的满船黄金,穿过三峡走出四川。他的歌声是盛唐的时代最强音,远在长安的帝王将相都听到了这来自天上的华章。他的出现就象八月十五的月亮,所有人都只能举头仰望。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杜甫是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他是中神通王重阳。
李白虽然很快天下知名,但是直到四十二岁才得到唐玄宗召见。在这十七年的时间里,李白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山玩水。他写过几封求职信,但并没有太多紧迫感,因为他并不缺钱。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虽然难免夸大,但和真实情况应该相差不远。
李白自称飞将军李广之后,但他练剑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防身而不是从军。那时候没有信用卡,他和僮仆带着这么多黄金到处招摇,如果不是一身武艺,简直就是挑衅天下强徒。李白练剑绝对是下了一番功夫,他后来移家东鲁就是为了向一位高手学习剑术。
一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长相有点像胡人,胯下五花马,身上千金裘,腰间宝剑金镶玉振,出手豪阔挥金如土,活脱脱一个古龙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可以想象李白所到之处,大盗小偷奔走相告。
我怀疑李白故意这么高调。一是这身打扮很拉风方便泡妞,他能在宰相许圉师孙女的追求者中脱颖而出,这副豪门公子的派头肯定增色不少。二是只有被抢才可以正当防卫,才可以合法打斗,伤人之后不用坐牢。凡是练武的人都希望在真刀真枪的战斗中展现自己的实力,中国武术所以备受质疑,就是因为没有在UFC和K-1两大无限制格斗大赛中证明自己。
李白第一次江湖争斗发生在洞庭湖边。当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另一个四川人吴指南。吴指南也是富家子弟。两人和当地恶少大战,吴指南当场被打死。李白吃了这次亏之后,更加刻苦练习剑术。
日期:2012-07-09 10:20:28
许圉师的孙女心高气傲,在偏僻的湖北安陆难觅佳偶。正在这时李白来到她身边,他有棱角分明的混血外貌,他能写世间最动人的情书,他是最好的护花使者,他的定情信物是一对南海明珠,而且传说他是唐朝宗室后裔。这就是中国版的白马王子。许小姐顾不得相国孙女的矜持,李白跪下之后求婚的话还没出口,她就回答“我愿意”。
许小姐和李白成亲后,立刻要求李白天天向上,她觉得李白必须做官,不然外人会认为她下嫁李白纯粹是想让李白为她买巴黎时装。孟浩然去扬州旅游时想邀李白同往,被许小姐挖苦得差点跳进长江。
安陆当时叫安州,李白多次拿着许家的名刺去找本州长史裴宽,他自己也写了求职信《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没必要向一个地方官员低头,所以口气狂傲。开元初年李邕做渝州刺史的时候,李白曾去拜见。李邕没搭理他,他立刻表示不满。这次他扬言如果裴宽不理他,他就要“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裴宽见他态度傲慢,果然置之不理。李白受了刺激,不用许小姐提醒,自己收拾行李北上长安,希望能出人头地反击裴宽的狗眼看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