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战并鼓励文人从军,所以唐朝诗人大多有慷慨豪侠的一面。南宋以后的文人受儒家思想束缚,小心谨慎明哲保身,所以再也没有出现伟大诗人。
这首《凉州词》被章太炎誉为“绝句之最”。但更多人认为这首诗在名篇如云的唐朝还不至于“天下独绝”,至少王昌龄的《出塞》可以和它平分秋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日期:2012-07-03 08:05:53
最有意思的是,这两首诗因为都属边塞诗经典,而且押的是同一种韵,经常被人弄混。很多小朋友背诵《凉州词》的时候,直接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跳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或者反过来,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直取“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两首名作都和黄河有关,他一生好像也没有离开过黄河两岸。真希望他去过江南。
《凉州词》的故事还有续集。据说到了晚清,慈禧太后也喜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有天她让一位书法很好的大臣把王之涣的《凉州词》写在檀香扇上。大臣不敢怠慢,回去反复练习之后才开始书写这把珍贵的扇子。谁知他过于紧张,竟然少写了一个“间”字。他把老婆孩子都叫到一起,提前交代后事,告诉儿子读书做官太危险,以后就在老家种田,打死也别考公务员。
老婆孩子哭成一片。大臣长叹一声,硬着头皮进宫求见。
慈禧太后拿过扇子一看,果然拉长老脸。
“怎么少写了一个字?”
大臣灵机一动为自己狡辩。
“老佛爷,臣没有漏字,只是略作调整,推陈出新。”
他把王之涣的诗重新断句后,就成了下面这首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反复诵读了几遍,觉得也算勉强过关,于是放过这位大臣。
日期:2012-07-03 08:06:27
王昌龄是琅琊王氏。天下王姓分为三房,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和京兆王氏。琅琊王氏因为帮助东晋建国,“王与马,共天下”,所以在王氏三房中最兴旺。但是到了王昌龄这一代,早已和王之涣一样沦为普通士族。
王昌龄住在“水临灞岸,山接芷阳,风传长乐之钟,日下新丰之树”的白鹿原上。他年轻的时候笑傲王侯,无奈家道中落,一度穷困到需要下田耕作。因为物价太贵,自己在房前屋后种了点有机蔬菜,时不时还把多余的青菜挑到集市上去卖。
有的学者根据王昌龄边塞诗对边疆地理风情的准确描述,判断他在中进士前去过西北边疆漫游,最远可能到过传说中李白的出生地中亚碎叶城。穷家富路,旅游是最花钱的一项活动。王昌龄的家产说不定就是因此被他挥霍一空。
王昌龄写过两首《少年行》,极有可能描述的是他早年的生活情景。
一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二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
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早年的王昌龄和西陵少年一样,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觉得没有必要进官场。中年以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他的家庭背景连王之涣、高适都不如,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父祖做官的记录,他不考进士就没有出路。年近不惑始中进士不是他不擅长考试,而是他起步晚,证据之一是他不久之后又考取难度更高的博学宏辞。
日期:2012-07-03 08:08:03
他是在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做了一段时间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职位和奉礼郎一样属于从九品上,待遇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大学老师,只能买菜回家自己做饭,基本不敢在外面下馆子。唐朝很多诗人如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都做过秘书省校书郎或弘文馆校书郎,但他们很快就会设法离开这两个清水衙门。王昌龄因为朝中无人,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一气之下他又在开元二十二年参加了博学宏辞考试,通过考试后被任命为汜水尉。这依然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官,王之涣没考上进士一样可以做文安尉。
汜水唯一强过文安的地方就是靠近东都洛阳,境内虎牢关传说是当年周穆王圈养诸侯进贡的猛虎的地方。虎牢关北临黄河,南枕嵩山,在先秦曾经是和函谷关齐名的天下雄关。虎牢关在唐朝相当于现在的革命圣地延安,唐朝开国初年,李世民带领三千玄甲军在此大破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十万联军,一举奠定大唐江山。
凡是有雄关的地方一定是交通要道,虎牢关大名鼎鼎,过往的官员自然要下马参观。这时王昌龄已经是著名诗人,因此汜水县令设宴招待过往官员的时候,很多官员指定要见王昌龄。看见无数草包青云直上趾高气扬,王昌龄经常喝醉酒骂人。他后来莫名其妙成为官场公敌,很可能和他口无遮拦有关。他在河南期间和缑氏尉沈兴宗是哥们,酒后留诗说沈氏“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名义上是为朋友抱不平,实际上是为自己不忿。
做了几年汜水尉之后,王昌龄第一次遭到流放。地点是唐朝官员的主要流放地岭南。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次流放没有太多史料证明,以至流放的原因和具体地点至今是个谜团。只知道他由伊洛南下,途经襄阳和孟浩然见过面,拜见了当时正在做荆州长史的前宰相张九龄。
日期:2012-07-03 08:09:01
王昌龄从岭南北归应该是在开元末年,他再次去襄阳拜访孟浩然。没想到这次拜访却要了老朋友的命。孟浩然当时背上长了个毒疮,大夫嘱咐不能喝酒。孟浩然看见好朋友早把医嘱抛在脑后,立刻让家人宰了一只肥鹅,和王昌龄喝了个一醉方休。民间传说鹅肉带发。由于受到鹅肉和酒力的双重攻击,孟浩然背上的毒疮破裂,在王昌龄走后就与世长辞。
王昌龄回到长安不久被任命为江宁丞。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把这里当作都城。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相送。经过洛阳的时候,李颀和綦毋潜等人也为他饯行。王昌龄在江宁期间刘慎虚隐居在南京附近,两人交往频繁。这段时间王昌龄尽情观赏江南风景,应该有个不错的心情。
可是几年之后他又被流放龙标。唐人编的《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五代人编的《旧唐书》本传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元朝人编的《唐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但都没说具体罪名。日本高僧遍照金刚空海大师所著《文镜秘府论》中有王昌龄的两句逸诗“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隐约透露了他再遭贬斥的原因。
王昌龄觉得自己问心无愧,所以请辛渐代他向洛阳亲友致意。这就是他的名作《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日期:2012-07-03 08:09:51
离开江宁之后,他对江南山水依然恋恋不舍,写了一首《李四仓曹宅夜饮》回忆旧时月色。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听说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希望自己可以陪朋友一起上路,顺便游览传说中的夜郎古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后来当唐肃宗君臣讨论如何处理加入永王反叛集团的李白时,有人想起这首诗,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帮李白报名参加夜郎自驾游,满足他“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诉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