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为了求医方便,卢照邻隐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为行动不便他已经不能做官,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很快就连看病都得借钱。苦痛难耐之下,高傲的才子不得不到处求人。他写过一篇《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开口求乞,“若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见及,最为第一”。书信末尾干脆直接要钱,“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是庶几也”。
卢照邻服食仙丹中毒,可是他还在索要丹砂,古人对医药的无知真的很可怕。按照常理推断,古人应该普遍比我们长寿,他们的水和空气洁净,粮食和瓜果也没有污染,官府不会哄骗他们吃转基因食品。导致他们折寿的主要原因除了贫困迷信,就是庸医战乱。前者慢性杀人,后者直接要命。
不幸中的万幸,卢照邻和药王孙思邈是同时代人,年过九旬的药王主动上门。卢照邻大概担心药王离他而去,长跪不起,直到孙思邈答应收他做徒弟。师徒俩关于治病保健的对话流传下来不少,散见《新唐书》和《太平广记》等书。
后来孙思邈被武则天召往洛阳,为同样疾病缠身的唐高宗李治看病。卢照邻不能随行,病情逐渐加重,处境更加艰难。孙思邈去世之后,卢照邻彻底绝望。他让家人带他回河北故乡,临行前朋友们送给他一些钱粮。经过阳翟也就是今天河南禹州的具茨山下的时候,他看见这里山水清朗,决定把这里当作终老的地方,买园数十亩修筑山庄。此时他已经年过六十,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预先把坟墓筑好,没事就进坟墓躺着休息。回首平生,著《五悲文》自伤身世,感叹自己命途多舛生不逢时。最后因为无法忍受病痛,他借口出门垂钓,趁家人不注意跳进颍水深处。
日期:2012-06-29 09:36:21
中唐诗人卢仝是卢照邻的后人。他自号玉川子,隐居嵩山少室山,山下就是少林寺。他曾经和韩愈交游,朝廷两度请他做谏议大夫他都没有接受。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受韩愈和李贺影响,浪漫雄奇,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茶事诗经典,把喝茶的好处写得神乎其神。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因此被誉为茶仙。据说日本茶道就是由这首茶诗演化而成,所以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他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卢仝的家乡河南济源思礼村东口有块“卢仝故里”碑。传说抗日战争期间有一队日本鬼子曾经包围思礼村,可是看到石碑之后,立刻鞠躬解围退走。思礼村因此免遭战火。
除了那首古今第一茶诗,卢仝还写过《有所思》,怀念年轻时的一段情缘,明媚动人。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见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甘露之变时卢仝碰巧住在宰相兼江南榷茶使王涯家,和王涯同时被宦官所杀。家族成员之间,除了才华可以继承,命运似乎也可以遗传。
日期:2012-06-29 12:25:35
第三回恃才傲物杜审言近乡情怯宋之问
杜甫小时候是个好学生,勤学好问,踊跃发言,可是先生看见他就头疼。
有一次先生提问。
“同学们,你们认为谁是古往今来最好的诗人?”
杜甫立刻把手高高举起。
“我知道。”
“你说。”
“我爷爷。”
先生皱皱眉头。
“杜甫小朋友,你爷爷是不错,但古往今来最好的诗人应该是屈原、宋玉。”
“我爷爷说了,他是天下第一。屈原、宋玉只配做他小弟。”
先生不想和杜甫争辩。他接着问。
“同学们,从古到今最好的书法家是谁?”
这个问题所有小朋友都知道,所以全班同学都纷纷举手。杜甫为了引起老师注意,把双手都举起来,做了个投降的姿势。
先生指着坐在前排的一个小胖墩。
“你说。”
“王羲之。”
先生点了点头,其他同学都把手放下去,唯有杜甫依然高举。
“杜甫你怎么啦?”
“先生,小胖答错了。”
“那你认为是谁呀?”
“我爷爷。他说过去最好的书法家是王右军,但现在他是最好的,王羲之在他面前只能俯首称臣。”
先生知道杜家人比较霸道,得罪他们可能会丢掉饭碗,所以只好忍气吞声。他继续提问。
“同学们,古往今来最勇敢的人是谁?”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学童们七嘴八舌。有人说是荆轲、专诸,有人说是飞将军李广、楚霸王项羽,有人说是赵云、吕布,还有人说是大唐的尉迟敬德、秦叔宝。
先生绝望地发现,杜甫再次把手高高举起。他本想装作没看见,但杜甫不依不饶。
先生只好问:“杜甫,你又有什么高见?”
“先生,大家的答案都是错的。”
“难道又是你爷爷?”
其他学童都听出了先生的讽刺挖苦,哄堂大笑。杜甫不管不顾。
“古往今来最勇敢的人是我叔叔。”
杜甫的叔叔杜并十三岁为父报仇杀人,当时轰动一时,连武则天也知道这事。
先生说:“你叔叔是很勇敢,不过古往今来第一恐怕算不上吧?”
“项羽他们的勇敢只是传说,其中有很多夸大的成分。我叔叔那是真金白银如假包换。”
日期:2012-06-29 12:26:36
杜甫长大后自称“乾坤一腐儒”,他的一生不是在长安街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就是拖家带口“漂泊西南天地间”。那时诗歌写得再好也没有稿酬,主要用来博取名声和发牢骚。按理来说,混到这种地步的人应该非常谦逊,见了村干部都叫领导,可恰恰相反,杜甫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自信和骄傲。他不止一次说过“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宣称写诗是我们老杜家的事,我爷爷的诗前无古人,你们其他人靠边站。他虽然推崇李白,也赞扬过何逊、阴铿和初唐四杰,但他显然有所保留,并不认为他们超越了自己的祖父。
这种骄傲自负来自遗传。他的祖父杜审言可能是大唐第一狂人。杜审言确实说过屈原、宋玉只配做他跟班,王羲之在他面前只能俯首称臣。
杜审言当时和李峤、崔融以及苏东坡的祖先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苏味道做天官侍郎的时候,刚中进士不久的杜审言还是小小的隰城尉。按照规定,他必须把自己的判词上交苏味道审核。第一次交完作业之后,他对守在外面等他一起下馆子的朋友说。
“苏味道必死无疑。”
听到这话的人大吃一惊,赶紧追问原因。
杜审言回答说:“他看见我写的判词,必定羞愧而死。”
一般人只是年少轻狂,杜审言不是,到老依然狂妄。据说他临终的时候,宋之问等同时代著名诗人去看望他。他睁大眼睛挨个打量大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