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的末路:元帝国首都崩溃记》
第9节

作者: 梦里江山永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实也是这样,一大批集结在大都的正规军在衣着光鲜的贵族军官的统领下灰溜溜地不战而退。这些拥有高贵血统的官家子弟竟然被一班乡下佬、放牛娃出身的泥脚子撵走了,他们那些曾经扬威世界的老祖宗如果九泉之下有知,恐怕会气得在坟墓里跳起来!
  现在,大都这个中枢机构已经基本上瘫痪了、这个元政府赖以决策的脑袋,似乎失去了灵魂,只剩下躯壳。
  日期:2012-06-15 12:25:46
  跟随元顺帝一行仓皇北逃的汉官刘佶,他在《北巡私记》中记载元顺帝离开时,“率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还有“左丞相失列门、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位、参知政事哈海、翰林学士丞旨李家百奴、知枢密院事哈剌章、知枢密院事王宏伯等百余人。”

  留守大都的官员则有:
  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
  义王中书右丞相和尚
  太尉中书左丞相庆童
  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

  右丞张康伯
  御史中丞满川
  参知政事张守礼
  除此之外,留守大都的还有宣让、镇南、威顺诸王子等(其中,宣让王子就是淮王贴木儿不花的儿子)。
  日期:2012-06-15 18:41:03

  监国的淮王贴木儿,时年八十三岁,他本是宣让王,镇所是在长江流域的庐州。不过他镇所里的亲军已经于1354年随着庐州被起义军攻陷而覆灭,而他本人则逃到了大都避难。其余留守大都的镇南、威顺诸王子,其镇所也是在长江流域的扬州、武昌等地,因上述地方早已经在战乱中失陷,所以也没有亲军可供调用。元顺帝把这一批丧失了镇所、损兵折将的宗室留在大都,又没有留下精兵协防,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据说,当中书左丞相庆童,得知自己不能随元顺帝撤离,要留在大都协助淮王贴木儿防守时,叹息道:“我已经知道将要死在此地,再啰嗦也没有用!”
  元顺帝撤离大都的同一天,身在通州的北伐军统帅徐达没有立即向大都进攻,而是命令部队立营备战,做好在大都之外与元军进行野战的准备。这显示明军统帅部还不知道元顺帝撤离了大都。其后,明军的哨兵来到大都城下,不见敌兵,城上亦无旗帜,因怀疑内有伏兵而折返。
  明军主力在野外前后等了五天,并没有元军出大都城来接战,谨慎的徐达只好做出攻城的决定。八月初二日,北伐军分兵为左中右三路向大都进军,在途中,遇到了一股元兵。明勇将尹坚首先冲阵,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只一会儿工夫,就捉住两位皆佩戴着金虎符的元将,只见他用嘴叼着刀、左右两手好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各自抓住两名元将,潇洒地策马返回。

  尹坚擒拿的两个佩戴“金虎符”的元将,其身份应为万户府军官,属于正规军(因为根据《元史.兵志》的记载:“金虎符……为伏虎形状,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区别”。意思是说,不同的金虎符牌存在着嵌有一颗、两颗或三颗明珠的区别,它们分别由统兵七千以上的“上万户府”、统兵五千以上的“中万户府”、统兵三千以上的“下万户府”等将领们佩戴)。

  剩下的元兵群龙无首,那里胆敢以卵击石,终四散而去。
  冲破了少数元兵的阻挡,明军终于到达了大都城下。
  日期:2012-06-15 19:45:14
  大都城共有十一个城门,历来由元军中的“怯薛”轮番守卫(“怯薛”乃元帝的宿卫之士,绝大多数是贵族、功臣之后,其职位是世袭的,享受优厚的待遇。守大都城门的“怯薛”,蒙古语叫做“八刺哈赤”,意思是“守门者”)。不过,此时的“怯薛”军已经跟随元顺帝出走了,留下来守城的仅剩下一些羸弱士兵而已(此事在《元史.朴赛因不花传》有记载:“大明兵逼近京师,皇帝诏令朴赛因不花带兵守卫顺承门,但他所领的兵仅有‘数百羸卒’而已。他因而叹息着对身边的人说:‘国事到了这个地步,我唯一能做的只是与城门共存亡了’”)。

  明军从大都齐化门外填平壕沟登城而入,非常顺利地攻克了大都。但城内局势一度混乱,例如在太庙里守护神主的元太常礼仪院使陈祖仁在逃往健德门时,为乱军所害。
  在描述明军攻克大都之战的过程时,不要仅仅参考汉文史料,还要参考蒙文史料,才显得公正。不过,蒙文史籍却有一些奇怪的记载,例如《黄金史纲》称:“朱哥(指朱元璋)......以一万辆大车装了财货,以三千辆大车载了身穿铠甲的士兵来到(大都)。司阍者(即看门人)不纳,遂厚贿司阍者以大量财货宝物,才得进入(大都)。”另一本蒙文史籍《蒙古源流》亦有类似的奇谈怪论。流传在蒙古人之中的这类荒诞的故事,与明军攻下大都的史实相去甚远,但可能曲折反映了明军在过去的战斗中善于用计取城的战斗作风(元末起义军的确有多次用计取城的例子,例如《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在郭子兴军中时曾献计智取和阳,他当时建议挑选士兵身穿青衣伪装成敌兵的样子,驱赶着“四匹乘载着物资的骆驼向前行”,并派人先行前往和阳欺骗守军,诈称元朝使者带着大量物品快要到达,准备打赏守城将士,同时,“以身穿红衣的万名起义军尾随在青衣兵的后面,两者相距十余里。等到青衣兵进入城中举火为应,红衣兵即猛攻过来,一举而取胜”)。

  日期:2012-06-15 21:14:33
  徐达攻克了大都,仍意犹未尽,他命令薛显、傅友德、曹良臣、顾时等将领率兵巡逻古北诸隘口,负责搜索以及追击撤离大都的元军。不过,元顺帝是向居庸关方向逃走的,而明军却向古北口方向出击。也就是说,明军出击的方向与元顺帝出走的方向相反,两路恰好错开。
  元军古北口守将张益在明军的进攻之下逃往上都。此后,明军追兵在古北口地区陆续与一些残留的元军发生遭遇战。八月八日,骁骑右卫千户陈谅巡逻北口,俘获元朝军阀貊高的部将李德明、刘答失贴木儿、谢文振、尹野闾等三十九人而还。八月十七日,右丞薛显等率巡逻骑兵至古北口追击元朝溃散士卒,获得马匹一千六百匹,牛羊八千余头,车二百五十辆。

  明军一位名叫俞本的老战士多年以后在《明兴野记》这本回忆录中也记载了这次追击元顺帝的一些经过,他指出明军于八月三日就立即展开追击元顺帝的军事行动。统帅徐达命令“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带领凤翔等五卫步军三万出虎北口(古北口之误)追击元君。初八日,来到兴路,没有什么收获......傅友德在路上遇到一批忠于元朝的回鹘人马,便把他们尽数拘留,并获得牛羊马匹十万”,“大军回到北平,上报走错路的原因。徐达大怒,再令傅友德向东路的居庸关方向出击,但此时元君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日期:2012-06-15 22:35:2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