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的末路:元帝国首都崩溃记》
第5节

作者: 梦里江山永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攻克大都的是横空出世的明太祖朱元璋。
  元末大起义中,纷纷登台亮相的群雄,大多数旋起旋灭。然而有能力重整河山、济世安民的人必将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放牛娃出生的朱元璋。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蒙古贵族,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最后把他们搞得国破家亡的竟然是世界上最低贱、最下流的一个放牛娃,可见世间人事的盛衰兴替,真是变化无常。
  日期:2012-06-11 14:51:36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自幼家境不好,父亲本是给地主种田的佃客。他年幼时放过牛,后来在家乡的寺院出家,做过四处流浪的游方僧。当元末天下大乱,烽火连天之际,他为了自保,便投靠了濠州的起义军,因在起义军中表现出色而深受首领郭子兴的赏识。
  后来郭子兴干脆招了朱元璋做女婿,从此昔日的放牛娃便改头换目,成了军中有身份、有地位的“朱公子”。
  英雄莫问出处。过去的“放牛娃”,变成了如今的“公子”,不正是说明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道理吗?
  郭子兴于1355年死时,朱元璋已升为和州元帅,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后来,他挥师渡江,在江南建立地方政权。
  日期:2012-06-11 17:48:44

  朱元璋平步青云,他的思想也随之改变,变得与白莲教徒格格不入,变得“忘了本”。他虽然在江南建立地方政权,但其部队名义上仍属北方红巾军——韩林儿的龙凤政权管辖。然而,他与韩林儿及刘福通等人政见不同,因为他早在渡江南下之前,就亲眼目睹过很多红巾军将士将希望寄托在烧香拜佛的宗教迷信中,整天幻想着依靠弥勒佛的降生而达到治世的目的,忽视了对巩固自身政权的有益建设,反而到处进行杀戮破坏,这样蛮干下去的结果只会进一步孤立自己,将当时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地主阶级推向对立面,难以成事。故此,他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渡江南下之后在建设根据地时,便以严明的军纪约束部队,注意拉拢人心,以获得地方上层人物及知识份子的支持。这显示了这位有志于统一天下的盖世豪杰在身边的知识份子的影响下已经彻底从宗教迷信中清醒过来,向着儒家的传统文化靠拢,成为了卫道士。他既然抛弃了红巾军信仰的宗教,实际上无异于与昔日的起义军决裂,从而完成了从起义军领袖向地主阶级领袖的转变过程。

  朱元璋军队中那些过去由农民出身的将士也起了本质的变化,成为了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也就是沦为了地主阶级的暴力工具。后来,韩林儿、刘福通等起义领袖因兵败投靠朱元璋时,此举等于自投罗网。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手下大将廖永忠护送寄居于滁州的韩林儿、刘福通等渡江南下时,在瓜州这个地方将船凿沉,淹死了这两位北方红巾军名义上首领,从而抹去了朱元璋曾经隶属过龙凤政权的最后一点痕迹。

  日期:2012-06-11 23:44:46
  大量元朝旧官吏与儒士,辅助朱元璋共图大事,著名的有李善长、刘伯温、朱升等人。他们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派遣部队开荒屯田,储备粮食,发展经济以养精蓄锐,逐渐发展成为南方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权,并逐一削平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群雄,逐渐控制了江淮地方,并坐镇南京,准备策划更大规模的南征北伐,志在安邦定国,统一天下。

  朱元璋如今已经具备问鼎天下的实力 一个取代元朝的新王朝就快呼之欲出了。
  在这个历史即将转折的时刻,元朝统治阶级仍然没有停止内讧,各路军阀不断混战,局势更加混乱。
  身在江南的朱元璋对北方政局洞若观火,他一方面派汤和、胡廷瑞、杨璟等人南征,攻取浙江、江西、福建、两广等未服地区;另一方面又命刚刚灭掉张士诚,征尘未洗的得力助手徐达再披战袍,为征虏大将军,准备北伐中原。朱元璋让儒臣撰写了北伐檄文,文中强调儒家的“天命论”,指责元朝旧政府因施政不当而存在“失君臣之道”、“废坏纲常”以及“不知礼义”等种种不端的行为,活该被上天所弃。相反,新政府“恭承天命”,立志要“立纲陈纪,救济斯民”,重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封建秩序,以“治世安民”。这些思想对怀柔北方的汉族官僚地主阶级无疑起到一定的作用。

  北伐檄文虽然也有“华夷之辩”的民族主义思想,但为了争取和分化蒙古、色目统治者,又指出异族之人如有知“礼义”而愿为臣民者,与汉族人一样抚养无异。
  朱元璋这位盖世豪杰在北伐尚未成功,元朝尚未灭亡的情况下已经于1368年另起炉灶,正式称帝了,他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年号“洪武”,国号为“大明”,史称“明太祖”。
  日期:2012-06-12 08:14:36
  朱元璋北定中原,最重要的目标是大都,因而整个军事计划围绕着如何攻克大都而布置,第一步是先取山东、撤消大都战略上的天然屏蔽,再攻占河南,“破其籓篱”,然后屯兵于河南与陕西交界的战略门户潼关,以防止陕西军阀李思齐等人反击河南,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再从容出动北伐军主力从河南折回山东、河北而直取元朝首都大都;一旦攻克大都,山西与陕西这些地方上的元军“望绝势穷”,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打个比喻,大都好比一个人的脑袋,而山东与山西是他的两条胳膊,他的上半身是河北,下半身是河南。明太祖亮剑杀人,是设法先砍掉对方的一截手臂,让其无还手之力,再从下盘开刀,废其两脚,让其下半身瘫痪,之后取其脑袋便如囊中取物般容易了。
  一个人没有了脑袋,身体上的其余部分就成了砧板上鱼肉,任由别人处置。
  这种打法有点麻烦,敌人可能要经过千刀万剐之后,直到被击中要害才断气,因而在时间上拖得久了一点。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长驱直入砍下敌人的脑袋呢?答案是朱元璋认为“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不够稳妥。他认为元朝建国近百年,可谓树大根深,如果不先行清除地方各类军阀而挥师直取大都,可能会受到从四面八方赶来勤王的元军的攻击,后果堪忧。

  日期:2012-06-12 12:31:02
  相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慢是慢了一点,但胜算比较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