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北朝后期至隋唐那一百多年间令人心碎的红颜》
第36节

作者: 实梦z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3 15:40:29

  传奇太后系列:
  5 北宋刘娥
  说到北宋真宗皇后刘娥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说到“狸猫换太子”,中国人大约耳熟人详。刘娥就是故事中的刘太后,但是“狸猫换太子”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历史上并没有八贤王这个人,刘娥也未曾谋害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
  刘娥在宋真宗还是普通皇子的时候就已在王府中侍奉他,因为身份低微,当时的皇帝宋太宗根本容不得她,连王府都不准她呆,将她赶出王府。
  其实刘娥的祖父是五代时候的大将,父亲也是宋朝的指挥使,后来牺牲在战场上,她父亲没有儿子,很可能是因为亲族欺负她们孤儿寡母想抢夺她们的财产,因此堂堂千金小姐竟然沦落到了市井之上成为敲鼓女郎。她这种情况和武则天幼年经历颇有些相似之处,大约凡是家庭遭遇大变,吃过这种苦的人,最终才可以成了大器。
  刘娥正是在街头敲鼓卖艺的时候遇上了出去游玩的皇子赵恒(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对她一见倾心,纳入王府,十分宠爱。
  当时刘娥很可能已经嫁人,对象就是被她称为表哥的龚美,只是这件事情到底没有正史依据。赵恒也许知情,但是并不介意;也许并不知情,但是后来刘娥跟龚美只是以礼相待,这也足够。因为刘娥家族没有男丁,因此后来临朝称制的时候扶植的都是龚美一家。
  后来刘娥虽然被赶出王府,但是宋真宗真心喜爱她,一直对她无法忘情,将她安置在自己的一名下属家中,有机会就偷偷去看望她,这样过了很多年。这种无名无分偷偷摸摸又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刘娥一定觉得十分难过,也许她只是以为自己会如此终老一生了。但是世事难料,宋太宗一朝废掉了原来的太子,立赵恒为太子,之后赵恒竟然顺利即位成为天子,刘娥的命运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宋真宗即位的时候,刘娥已经36岁了,真宗还是将她接进宫中,立为美人。
  宋代后宫妃嫔等级基本上跟唐代一样,美人为正四品,虽然位分不高,但是宋真宗即位之初后宫美女不多,美人之上除了皇后之外并未封其他妃子,因此刘娥在当时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由此可见宋真宗对刘娥的宠爱。之所以只给她美人的位分,大约是因为她身份低微,一时间无法给她过高的位分。正式将刘娥纳为后宫之后宋真宗对她连连加封,最后成为德妃。
  真宗的五个儿子连连夭折,没一个活的过十岁。郭皇后生下三个儿子都没养活,伤心过度去世。
  这时,真宗偶然临幸了刘娥身边的一个宫女李氏,李氏竟然有孕。虽然如此,但是真宗依旧不喜欢李氏,只是把她当做一个生儿育女的工具,她未能母凭子贵。真宗立即对外宣称刘娥有孕,一直都对所有人隐瞒孩子是李氏所生这个真相。
  虽然这时刘娥已经年纪很大,徐娘半老,那宫女青春少艾,但是真宗真正喜欢的还是刘娥。或许刘娥跟真宗心意相通,如花解语,又或许四十来岁的刘娥颇有成熟女人的魅力,持久的散发着与众不同的芳香。因此年轻女子虽然漂亮,但是却如青涩的果子,偶尔尝尝鲜还可以,却没有吸引人持久把玩的魅力。
  话虽如此,但是千年之后的我也真的很好奇,刘娥到底有怎么样的能力,能够让真宗对她如此死心塌地。
  宫女李氏的这个孩子竟然奇迹般的存活下来,他是宋真宗的唯一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在刘娥生前,宋仁宗一直以为刘娥是自己的生母。李氏则在刘娥之前过世,临终前刘娥加封她为宸妃,以一品夫人礼仪下葬。客观来说,刘娥一直都没有虐待李氏,李氏因为沾刘娥的光,被皇帝宠幸,从卑贱的宫女成为崇阳县君,后又生下一女加封为才人,不过那个女儿夭折了。李氏的缺憾就是一生无法和亲生儿子相认。不过相比后宫里其他的宫女,辛勤到老什么都得不到,而且随时有被主子责罚处死的危险,李氏并非最悲惨的那个。后来在刘娥死后,仁宗得知真相,派人去看生母的墓地,得到回报之后也没有对刘娥的所作所为不满嫉恨。

  刘娥因为有了这个儿子,最终真宗能够力排众议将她立为皇后。在真宗死后,她成为太后,临朝称制。
  这位宋真宗,就是前面说到的和契丹萧太后签订城下之盟——澶渊之盟的宋国皇帝。此人颇有些懦弱,但是好歹可以任用贤能,自己也没有什么不良恶行,将国家治理的还不错,因此算是个守成之主,在历史上名声不错。
  刘娥因为年轻时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她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娥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朝中也有反对刘娥干政的人,刘娥效仿武则天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党羽,最终打败那些政敌。她也遇到武则天同样的难题——出身卑微,她本是刺史千金,却因父丧而家道中落,宋朝以士大夫为重,于是她多次追封自己过世的先人。
  真宗患病的时候,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和辽景宗一样,宋真宗也下诏书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刘娥虽非太子生母,也没有亲自抚养太子,但对太子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母子关系一直不错。
  刘娥称制的时候,相对宋朝其他皇帝,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比北宋末代的几个昏君强过不止百倍。她勤政简朴,并不纵容外戚,若是男性有这样行为,少不得又被史家称为明君,被后世每日放在嘴边鼓噪称颂。
  值得一提的是,刘娥所处年代毕竟和武则天时代距离较近,武则天的榜样尚在人心,刘娥也不是没有动过称帝的心思。
  一次,她问臣子鲁宗道:“唐武后如何?”鲁宗道回答:“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娥听后,沉默不语。
  后臣子方仲弓奏表上疏,请刘娥像武则天一样建刘氏宗庙。一开始,刘娥飘飘然,却有些犹豫不决,跟老臣商量,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
  想必这些臣子给她很大压力,而且她也想明白了若要如武则天般称帝,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流血的斗争,当时她年事已高,身体并不如武则天那样好,而且她又没有亲生的儿子,更没有庞大的家族,也没有武则天那种雄心,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以后再有臣子用各种方式进言献媚,她就公开表示反对。可见她到底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形势的人。
  同时,从这个事例也可看出,北宋之后,思想进一步禁锢,程朱理学的出现,对女性压迫更深,这种压迫不仅是律法上的,更是思想上的。因此女皇只可能出在思想先进、胸怀广阔的唐朝。

  刘娥晚年,自觉天命已不久,当时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还是想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感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最后只能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大典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刘娥彻底还政于仁宗。
  最终,刘娥寿终正寝,享年66岁,死后亲族也未被打压。
  刘娥是聪明的,因为她自己无子,却并未效仿古代很多宠妃尽力谋害其他妃嫔的儿子,例如汉代的赵飞燕姐妹、明代的万贵妃。她借腹生子,又处理好了皇帝生母之事,最终得以善终。
  当然,也不是好心抚育别人的儿子都有好报的,例如曹魏王朝曹丕的皇后郭女王,尽力抚育甄洛留下的儿子曹叡,并未对他即位造成障碍,但是因为曹叡的生母是被曹丕赐死,死后还以法覆面安葬,结局十分悲惨,而当时在曹丕身边最得宠的人正是郭女王,虽然甄洛惨死只是曹丕薄情造成,郭女王在其中并没有起任何作用,她为人也贤德善良,最终曹叡还是害死太后郭女王。
  所以,事虽在人为,但是到底是什么结果,也看天意。
  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在古代常被人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不过在现代人看来,她却少了一点吕武的英气。

  《包公案》《七侠五义》等演义小说信口胡诌,对人物的描写只凭一己好恶,将刘娥说成那样一个恶女人,千年之来这种形象深入人心,演义小说的力量也真是大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