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优势啊。首先,我有帅哥的坯子,从高中起,年年学校文艺演出都是主持人,至少外表阳光有亲和力;其次,自己喜爱艺术,穿衣戴帽从来都与众不同,符合4 A圈审美情趣;再次,打小在北京大院长大,一口京片子话,有相同文化背景;最后,自己知识宽泛,说话风趣。这些外在的,内在的文化特征也许跟4 A圈子文化靠谱。
何况我还会点看风水瞧手相,会变个小魔术,这些都是沟通好手段。比如,当我看到他长了个牛鼻子,说这相貌在《大清相法》中可是标准富贵相时,谁会拒我于门外呢?嘿嘿,当然,我只挑着夸啦。
更关键的是,我手上大把的直接客户能养活自己,保证业绩不下滑,我有时间拓展新客户群。报社里的人大都为了生存,不可能天天去泡4 A的人,我有时间和精力啊,拿出过去搞“必清神鞋”的劲头,自然有搞头,况且现在的我早就不是城下阿蒙,咱学到一身本事啊。
闲言少叙,抄起电话黄页,开始电话拜访。我的算盘是首先从中等4 A广告入手,先找感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等融进圈子后再进攻顶级4 A公司。我依旧采用先交朋友不谈广告的策略,混熟后,再来无话不谈。
我号称写字楼里的“推土机”,凭借百折不回的干劲,坚冰终被打破——交到几个圈内好友。通过他们帮忙,我拿到大批名牌的纪念促销品,一路拜访新客户,一路赠送小礼物,简直成了“礼品搬运工”,甚至是见到北京人就和他们一起说外地人如何如何,见到外地人就和他们说北京人如何和,真应了面试时袁世凯所说的那句名言。靠,我籍贯是四川,长在北京,怎么说都是我。
有共同语言和思维方式就如鱼得水,我请圈内人给我介绍客户,打着别人旗号去见新客户,一个发展两个,两个变四个……,半年后,客户名单里慢慢写进了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奥美广告、李奥贝纳广告、达彼思广告、精信广告、李岱艾广告、博达大桥国际广告、麦肯•光明、恒美国际传信集团、电扬媒介等顶级4 A广告公司。
这期间,事业与爱情双丰收,我有了初恋爱人。嘿嘿,我艳福不浅,是 4 A广告圈里公认大美女,位居顶级4A媒介督导要职。她有着精致可人的五官,乌黑飘逸的长发、曼妙挺拔的身材,出众迷人的气质,尤其是她的一双笑眼,天生的烟熏妆,极动人。当然,我能和她有幸交往,肯定要感谢我的硬件:存款百万、一套北三环大三居、一辆新捷达、这在当时相当于现在千万身家呢。钱壮人胆,男人追美女,金钱就是伟哥。当然也不排除金钱以外的吸引。对她说得刻薄些,也许不太公平,但到了后来……。
我的目标客户群成功转型,根据2/8原则,20%的客户贡献出80%的业绩,所以我毫不留情地淘汰掉所有没潜力的客户,只留精华,加上新开发的100家4 A和国内顶级广告公司,简直一举垄断了报社大牌广告资源.为了笼络我,咱被擢升为社长特别助理,开始和杨总平起平坐地干活。我变得骄傲起来,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但自己还没点察觉,还以为是自信的表现呢。
梦一般的日子从早上开始:在自己买的房里睡到自然醒,冬天的北京,在被窝里赖点懒床,想有多舒服就有多舒服。枕边手机一响:“喂,哥们,下午来趟公司,上次给你申报的计划,客户批下来了,今天过来签合同,晚上请客啊。” 听着挺高兴,但这类好消息已经不能再刺激我的神经。
洗个澡,开车到报社晃一圈,便和客户相约吃中午饭。下午签回合同,往报社广告部一丢,自然有小弟为我盯着版面。晚上酒吧里再会几个4 A朋友,边玩边谈,一天下来悠哉乐哉。
雀巢、达能、青岛啤酒、马爹利、汇源、创维、海尔、西门子、爱立信、诺基亚、多乐士、立邦等等大牌客户纷纷在报上露面,我的脸也露到天上去了。奥美广告是广告圈里的老大,攻克老大自然颇费心思,但我照样拿下。当我拿着奥美广告代理的香港黄金珠宝协会的彩色半版回到报社,获得一片惊呼时,我真觉得自己做啥成啥,已是个人物了,这种自命不凡、骄傲蛮横的思想暗暗在心底里滋生,这才有以后走麦城的桥段。真应了那句老话,凡事都是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光辉荣耀里往往藏着灾难。
虽然思想变得有些骄狂,但咱还算自律,过去养成的勤奋习惯绝没丢弃。该出力的地方绝不偷懒。我属于学习型的人,处处都留心学习。比如对自己文笔不满意,就自动要求免薪加入编辑部,锻炼文笔。当时想法简单,为客户写新闻稿或关系搞,文笔要立不住就得求人,可求人不如求己呀,有机会多学一样本事没准今后还能派上用场呢。果然,半年编辑经历后来确实帮了我大忙。
编辑经历远不如广告圈风光,甚至可以说丢人现眼。首次领到一个采访幼儿园的命题调查,我真是玩命去跑稿,洋洋洒洒3000多字,结果被责编打了个“头等垃圾稿” 的比喻!靠,文章写得有那么惨吗?主编为了不灭掉我的热情,缩编成800字。出报后,我发现除了事实是我的采编,剩下的结构和文笔跟自己没啥关系了。但不管如何被贬损,我写作水平在进步。尤其是撰写客户关系稿,这跟钱有关,写起来动力更大。
后来我有闲时,又经常窜进设计部,站在美编后面偷学电脑设计。我觉得艺不压身,多学本事就多条发财门路。这段学习设计的经历确实证明是救命的学习。两年后,我在装修设计行业打出名气,离不开设计部熏陶。快速学习的窍门很简单,我经常给小师傅们送点小恩小惠,礼轻情意重嘛,夏天一杯和路雪,冬天一支糖葫芦就打发了,但人家指点迷津时自然多用些功夫,从而我能学到技艺的真谛和诀窍。
虽然我一年能为报社创造近千万的业绩,提成也颇丰,但如何才能更发财呢?这事挺闹心。
记得刚过中秋,我又有新动力了,因为我发现新商机啦。那年慧聪广告公司成为北京报业一匹黑马,他们包下《精品购物指南》大批版面,然后将广告版办成各类广告专版,再将专版切割成豆腐块,专门刊登各类小广告,一个4×5CM的豆腐块,只收500块,一期报刊的广告信息量能猛增到6000多条信息,极大扩大了报纸信息量。慧聪公司聘有800多名广告业务员,垄断了京城大部分小广告客户资源。《精品购物指南》也凭借慧聪力量,很快获得读者追捧,一跃成为都市类报纸的老大。
为了自己报社和自己的前途,我为何不找慧聪广告谈包版呢?先下手为强,说干就干,我发动圈内人脉,很快就和慧聪的一个老总搭上关系。其实,聪明人多的是,在我之前报社早有人在打慧聪主意,但只是谈包一两个版的小合同,慧聪不感兴趣。
我找到谈判结症后,制定的谈判策略是“制衡说”。慧聪公司虽然和《精品购物指南》报社捆绑紧密,形成利益集团,但在商言商,慧聪毕竟不能掌控报纸,今后一旦包版行业做大,必然还有其他有实力的广告公司杀进来,到时,报社拿出广告专版公开招标,价高者得之,这点慧聪却不可不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