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晚唐遗事》
第24节

作者: 玉搔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2 09:00:48

  第四章:驿馆魅影
  寂寞的唐朝路上,有一个又一个的驿站,在上演一出出灵异故事。
  唐肃宗(李亨)流亡灵武的路上,就遇到过一件。那日,天已黄昏,突然从驿馆外传来一阵喧闹。随从进来报告,说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女子,手抓两尾大鲤鱼,在门前大声叫喊,问皇帝在哪?当时,唐肃宗的身份还是太子,他的父皇正在南下巴蜀的栈道上。驿馆里的人都觉得这女子疯了。只有唐肃宗心觉蹊跷,命随从偷偷尾随,不过很快就在夜幕中跟丢了。跟踪者说女子很古怪,手臂上生有鱼鳞。数日后,唐肃宗被灵武的将士推上了皇位。偶然,他听一个地方官谈起前年曾见过一个身披鱼鳞的女子,出现在一个黑云四阖、白雨如注的日子里。那一天,天昏地暗女娲的坟陷入地底后又重现地面,坟上多了两株一丈多高的柳树。唐肃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驿馆外的女子就是女娲。(1)

  天子在驿馆见到了上古的大神,小人物又会遇到什么呢?
  竟陵小吏刘讽夜宿夷陵驿馆,正是明月当空的时节。他睡不着,就躺在床上享受良辰美景。忽然,不知从何处飘来几位绝色佳人,在月光下的中庭弹琴咏诗,聊些神仙妖魅的家长里短。筵席上,犀角杯、象牙杓,还有白琉璃盏——一阵酒香弥漫在夜空,不知不觉,四更天了……突然,一个穿黄衫的人从天而降,头上还长着一对雄伟的犄角,说是婆提王让娘子们快回去。美人们一听,纷纷起身。就在这时,刘讽喉咙一痒,忍不住咳了一声,再抬眼一看,庭中空无一人,刚才的红巾翠袖、朱丝玉徽都不知何处去了。第二天清晨,刘讽在庭中拣到几枝美人遗落的翠钗。(2)

  另一个驿站里发生的故事就没夷陵驿馆那么旖旎。胜州都督薛直有事出门,回程时遇到长安来的朋友,便热情地邀人家到驿站的正厅喝喝酒、叙叙旧。动筷子前,那朋友郑重其事地祷告了一番。薛直问起缘故,朋友告诉他,是求佛祖保佑,不要让鬼来伤害远行的路人。薛直很不屑地说:“什么是佛呀鬼呀?不过是俗人编造出来的,另一帮俗人也跟着人云亦云罢了。我看,你就是一俗人。”
  话音未落,就听空中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你怎么知道没有佛?又怎么知道没有鬼?你是就要死的人了,临终前想见妻儿一面都难,还敢口出狂言!”
  薛直大惊,慌忙跪倒。只听空中的声音告诉他,正午就是命绝之时,赶紧回家吧,去见见妻儿,要不就会变成旷野里的游魂野鬼。
  薛直赶紧冲出驿馆,上马狂奔,直到正午,才赶到下一个驿站,离胜州还有一段距离。可他实在是太累了,再也走不动了,就进入驿馆休息一下。过了片刻,驿站的小吏看见薛直匆匆离去。等他走进正厅,想收拾收拾,却看见一具尸体躺在那里,上前一看,不是薛直又是谁?驿站赶紧派人去薛府报告。没想到,正撞见薛直握着妻子的手,说:“我已死在驿馆,现在与你诀别的,不过是我的魂魄。” (3)

  还有一位淮西军将,前些天去汴州出差,投宿在驿站中。睡到半夜,他忽觉胸口沉闷,好像被什么压住了,几乎喘不过气来。还好,淮西军将身手不坏,一惊而起,猛地推开压在身上的家伙,还劈手夺过了一只皮囊。黑暗中,只听一阵颤抖的声音传来:“还给我,把皮囊还给我……”
  淮西军将心里有几分明白,自己遇到凶驿恶鬼了。不过,他倒也胆大,反过来问面前的鬼魂,这皮囊到底是什么东西。鬼踌躇了一下,才回答是搐气袋,用来盛从活人身上汲取的生气。淮西军将一听,知道这袋子里也盛了自己被抽取的生气,勃然大怒,随手抓起一块砖头,砸了过去,黑暗中的影子晃了一下,仓皇隐去,只剩下静寂的驿站之夜。(4)
  活跃在驿站里的鬼魅到底何等摸样呢?
  有个秀才曾在颖川的驿站里见过一次,黑影如猪一般直奔厅阶。他吓得面无人色,翻身从后门逃了出去,躲入草堆里,大气都不敢喘。那黑影尾随而至,绕着草堆逡巡数圈,好像觉察到什么,转头朝秀才藏身处瞪了一眼,突然化为一颗硕大的星,拖着数道光芒,冲天而去。等左右闻声而来,在草堆里找到人,已经昏死过去,经众人一番抢救,才悠悠醒转。不过,捱了十几天,秀才还是一命呜呼。(5)

  无独有偶,举人孟不疑在一个凶驿里,也看到了轮廓如猪的黑影。住在隔壁的,是淄青节度衙门张评事,颇为傲慢。那黑影闯入寝室,他竟然无知无觉。看到猪形魅影的,似乎只有孟举人,可他没有敢出声。天明后,人们推门进去,只看见一副白骨,好像被什么贪吃的东西啃过,连一点肉丝都没有剩下,血迹也看不见,倒遗留下一只鞋,另一只却不知哪去了(6)
  ……
  大唐境内,三十里一个驿站,将万里江山连接在一起。我们真的数不清,有多少故事在一座座驿馆发生。
  接下来要说的,也是驿馆里的故事,发生在大唐最繁忙的官道上。只不过,那里的鬼魅不是猪形的,而是人形的。
  出了长安城向东,到华山北麓有个驿站,叫敷水驿。如果你读过汉乐府,一定记得有一首《陌上桑》,写的是采桑女罗敷不畏权势,沉着对付太守的调戏。几百年过去,罗敷女早已芳踪难觅。不过,她采桑的地方那条小河还在流淌,因美人而得名,就叫敷水。敷水驿,就在敷水边,在往返东、西两京的必经之路上。馆驿中屋宇宽敞,花木繁茂,庭院中还有池塘亭台,给奔波旅途的官员们很好的休憩场所。

  监察御史元稹从洛阳回长安,路过此地天色已晚,便在敷水驿住下了。
  元氏是北魏皇室。不过,到元稹这一代,已没落多时了。八岁丧父后,他在母亲郑氏的教导下,九岁写文章,十五岁两经擢第,二十四岁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登第十八人中,元稹独占鳌头。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金榜题名后,意气风发的元稹一气写了十几篇奏章,批评朝政,结果惹恼了宰相杜佑,把他贬为河南尉。在谪路上,元稹又接到母亲病亡的噩耗,只好折回长安奔丧。此后,他在家守孝三年,直到去年才起复,担任监察御史,先到东川查案,接着被派往冠盖如云的东都洛阳。今天,他是回京去复命的。元稹是奉旨查案的监察御史,自然被安排在驿馆的上厅。

  文人墨客,到这敷水驿,难免会动了诗兴。象元稹的好友白居易,每次路过此地,都要在岸边怀想一番,还写过一首鬼气缭绕的小诗:
  野店东头花落处,一条流水号罗敷。
  芳魂艳骨知何处,春草茫茫墓亦无。
  今夜让元稹感慨万千的,不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的美人,而是百年前的两位名臣。
  (1) 引自《酉阳杂俎》
  (2) 引自《玄怪录》
  (3) 引自《纪闻》
  (4) 引自《酉阳杂俎》
  (5) 引自《酉阳杂俎》
  (6) 引自《酉阳杂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