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录『盐铁论』之深析》
第32节

作者: 晋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大夫的话有失偏激,但还是颇有道理的。辩论至此,文学们始终没有拿出个有建设性的方案;虽然也指出了不少问题,但给出的答案无非是废除汉武帝以来的现有制度、回归汉初、乃至周代的制度——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也难怪大夫指责“信往而乖于今,道古而不合于世务”。另外,大夫还指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执政和在野的问题:干事的要面对千头万绪的事物,而说事的只要耍耍嘴皮子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其实在当今搞民主选举的国家尤为明显:在野党为了笼络人心拉选票,往往把执政党批得一无是处;但他们自己内心也清楚,换了谁接收这烂摊子都一样。其中,最明显的事例莫过于2011年希腊违约风波中执政党和在野党的较量:

  日期:2012-06-25 20:33:10
  面对当时日益加剧的债务违约问题,执政的总理帕潘德里欧不得不拿希腊的高福利开刀,但这明显得罪了广大民众的既得利益,造成民怨四起;而在野党就利用民众的高亢反对情绪来把执政者批得一无是处,并扬言要通过全民公决来否决现政府在对外谈判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义正言辞、保家卫国的光辉在野党形象,这令广大“不明正想围观群众”肃然起敬,趋之若鹜。但希腊国债违约的日子却日益临近,而且德国等欧盟大国也挑明了,不缩减财政预算就别想得到贷款援助;而国内舆论又一边倒的反对削减财政开支、尤其是福利开支。

  面对里外不是人的时局,执政的帕潘德里欧政府玩出了一个惊人高明的手段:先是同德国等欧盟大国闪电谈妥救助条件,然后回国后立马要求对此条约进行全民公决,并宣称在全民公决后就内阁总辞职、让位在野党。这时全世界都傻眼了!因为大家一样就能看出,要举行全民公决的话,那是明摆着会否决该条约的;而一旦希腊无法得到救助而违约的话,对国际金融市场无疑是场灾难、并可能引发全球债券市场的雪崩效应!德国等欧盟国家气愤异常自不在话下,而更戏剧化的一幕是:之前一直高举“反削减、要全民公决”的在野党居然也态度急转,也严词声明反对全民公决、并主动和执政党会谈来解决债务救助问题。最终,希腊也没有全民公决,先前的在野党和执政党一起成立新的联合政府、并还是爽快的签署了此救助条约;而不明真相的希腊民众恍然大悟后大呼上当,但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了。

  从在野党短短数天里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在野党嘴上嚷得凶,但他们心里也清楚希腊的削减福利来还债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一旦轮到烫手山芋抛到他们手里的时候,只能务实的、乖乖的签订城下之盟;而当初在野时的高喊热血口号无非是一种笼络人心和拉选票的政客伎俩而已,所以在野时可以牛皮轰轰的说风凉话,等到执政时就必须接受残酷的现实而踏踏实实的做事。所以遥想当年大夫面对文学们空洞的指责,自然也是气愤异常、难怪会做此大论。那么面对大夫的责难,文学们会如何踢自己开脱呢?

  日期:2012-06-26 21:21:05
  原文:
  文学曰:“输子之制材木也,正其规矩而凿枘调。师旷之谐五音也,正其六律而宫商调。当世之工匠,不能调其凿枘,则改规矩,不能协声音,则变旧律。是以凿枘刺戾而不合,声音泛越而不和。夫举规矩而知宜,吹律而知变,上也;因循而不作,以俟其人,次也。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故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春秋曰:‘其政恢卓,恢卓可以为卿相。其政察察,察察可以为匹夫。’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案上之文,期会之事,丞史之任也。尚书曰:‘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庶尹允谐。’言官得其人,人任其事,故官治而不乱,事起而不废,士守其职,大夫理其位,公卿总要执凡而已。故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桓公之于管仲,耳而目之。故君子劳于求贤,逸于用之,岂云殆哉?昔周公之相也,谦卑而不邻,以劳天下之士,是以俊又满朝,贤智充门。孔子无爵位,以布衣从才士七十有余人,皆诸侯卿相之人也,况处三公之尊以养天下之士哉?今以公卿之上位,爵禄之美,而不能致士,则未有进贤之道。尧之举舜也,宾而妻之。桓公举管仲也,宾而师之。以天子而妻匹夫,可谓亲贤矣。以诸侯而师匹夫,可谓敬宾矣。是以贤者从之若流,归之不疑。今当世在位者,既无燕昭之下士,鹿鸣之乐贀,而行臧文、子椒之意,蔽贤妒能,自高其智,訾人之才,足己而不问,卑士而不友,以位尚贤,以禄骄士,而求士之用,亦难矣!”

  大夫缪然不言,盖贤良长叹息焉。
  日期:2012-06-26 21:45:54
  批:
  文学们自然不会接受扣在他们头上的“假大空”这顶帽子,但没有从政经历确实是他们的短板所在——于是他们就另辟蹊径的对大夫的责难发起反击,从大夫所说的“自千乘倪宽以治尚书位冠九卿,及所闻睹选举之士,擢升赞宪甚显,然未见绝伦比,而为县官兴滞立功也”之处开始破题,指出大夫所说的无人可用的局面并非真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治国人选,而是选拔的规则错误、造成无法识别出有用的人才,并用春秋战国时著名工匠鲁班和乐师师旷做引喻“输子之制材木也,正其规矩而凿枘调。师旷之谐五音也,正其六律而宫商调。当世之工匠,不能调其凿枘,则改规矩,不能协声音,则变旧律。是以凿枘刺戾而不合,声音泛越而不和。夫举规矩而知宜,吹律而知变,上也;因循而不作,以俟其人,次也”。

  接着文学们还是从倪宽处说起、并借用当时儒家经典《春秋》中的话暗讽大夫眼届有限,只注重具体政务而不重视提拔合适人才、有负本职工作,即“言官得其人,人任其事,故官治而不乱,事起而不废,士守其职,大夫理其位,公卿总要执凡而已。故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当然,文学们自不忘抬出历史名人周公、齐桓公、燕昭王等来歌颂一番,这很明显是在含沙射影的攻击大夫有渎职之嫌,即“今以公卿之上位,爵禄之美,而不能致士,则未有进贤之道。尧之举舜也,宾而妻之”“蔽贤妒能,自高其智,訾人之才,足己而不问,卑士而不友,以位尚贤,以禄骄士,而求士之用,亦难矣”。

  日期:2012-06-26 22:11:14
  文学们的这个反驳击中了大夫的软肋上,于是“大夫缪然不言”。而文学们显然把大夫引进了逻辑死胡同里:如果御史大夫你没有发现人才,那么是你水平不够;如果御史大夫发现人才而不用,那是你的人品问题——所以不管如何,最终结论就是你大夫渎职、尸位素餐。考察西汉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人才是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的职责之一,所以文学们对大夫“不作为”的攻击令大夫又气又恼,却也无可奈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