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录『盐铁论』之深析》
第28节

作者: 晋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19 23:06:46
  批:
  文学们显然也知道在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晁错被诛等一系列事件上,他们同行的所作所为实在理亏、难以启齿。所以他们一上来就急着和同行们撇清关系,说明这些“败类”只是行业中的一小撮,不能以偏概全的把天下所有儒生们都打击了,“夫以玙璠之玼,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同时他们也不忘抬出孔子、曾子、舜等儒家先圣来表明,他们这行还是懂得明辨是非、有职业操守的;那些口是心非的儒生们是行业败类,“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不能因为这些行业败类而把所有儒生们都看扁了。

  在此,我们明显看到了文学们虚伪的一面:文学们明明作为地方豪强的代言人,却偏要把自己说得那么超脱、还要把“失足同行”说得如此不堪,笔者在此不能不被鄙视一下他们这种“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言行。这又和现在一手拿着国际资本的钱来活命,一手高举“市场化”大旗来替国际资本收购国营企业作舆论宣传的经济学家们何其相似。

  接着,文学们也委婉的对晁错被冤杀中儒生们的行为,进行了开脱。在他们看来晁错忠于皇帝而得罪诸侯是其职责本分所在,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即“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杨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相对大夫“国家主义”的主张,文学们反其道而行之,走的是“国家虚无主义”的路线。乍一看,他们说的也在理,人臣各为其主而已;但他们有意回避了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那些分封的诸侯王本该忠于职守的护卫王朝的中央政府,现在却反戈一击成了造反谋逆的带头人,那么诸侯王的行为难道就符合“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吗?这就符合儒家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的等级观吗?文学们在此明显是狡辩,毕竟他们的立场就决定了他们必须为地方豪强服务,为他们辩护。

  日期:2012-06-20 22:34:42
  晁错第八,评:
  晁错是西汉有名的政治家,他早年精研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学说,可以被视为当时的法家人物。晁错不仅理论在行,更是名实干家。当他看到边关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后,就提议以政府用奖励军功爵的方式鼓励民间给边关运粮。这一措施节约了政府因运粮而征发徭役带来的支出,并且有效的利用了民营经济的灵活性、调动了私营业主的积极性。后世不少运粮制度大多脱胎于此,比如明代的“盐引”制度就是将边关运粮和盐营特许向联系,这和晁错用军功爵奖励的做法基本是一个思路。另外,晁错又提出向边关移民来“屯田实边”,这种军民结合的屯垦制度也被后世所采用,明代朱元璋所用的“军屯”、现代中国在解放初期的“建设兵团”制度都对晁错的继承。不仅中国,欧美日等列强在殖民扩张时,也都采用过类似的制度。可见要想巩固军事占领,就必须配套上相应的自给型经济生产和定居人口;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口植入,是达不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晁错可谓中国人口殖民之鼻祖。

  但晁错身上也同样暴露出了法家的缺陷,从《史记》《汉书》的记载来看,晁错在朝廷的人缘并不好、这和他的政敌袁盎正好相反。而且晁错总是仗着因自己曾是汉景帝老师、而得到皇帝的特殊信赖,凡事不经同僚商量而直接给汉景帝打小报告,弄得朝中官员大多看他不顺眼。而晁错本人非但毫不在意,更是一意孤行的力主削藩,连其父的自杀都没能丝毫扭转他的偏执。所以在笔者看来,晁错的境遇和商鞅何其相似:看似个人恩怨的背后,其实是长期利益纠纷的积淀;风光的时候大伙隐忍不发,一旦风向突变、立马墙倒众人推。后世改革家王安石、张居正等也大抵如此,或许这是法家近乎偏执的强力执政所带来的必然结局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文学所言“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杨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虽然此处看似矛盾——一面在赞扬弦高、解杨等为了自己祖国而不惜身家性命,另一面又在鼓吹“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似乎文学在此所言看似脚踏两头船。但在这看似矛盾的言论背后,其实反映了文学们理念的真正核心——他们并不认同当时大一统的专制集权政府,而且打心底里怀念周代诸侯封建的体制!尤其在春秋战国,诸侯国更是摆脱了名义上的尊卑、国与国之间凭实力说话,实质上完全是平等的。所以文学在此看似矛盾的说辞,如果放入其周代的历史语境中,就会发现其并不矛盾、前后逻辑完全一致;也正是从这里,反映出了文学们所真正向往的“彼岸”——放弃郡县制专制帝国,回归封建诸侯时代,开历史的倒车!

  日期:2012-06-20 23:36:29
  刺权第九
  大夫曰:“今夫越之具区,楚之云梦,宋之钜野,齐之孟诸,有国之富而霸王之资也。人君统而守之则强,不禁则亡。齐以其肠胃予人,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干,以专巨海之富而擅鱼盐之利也。势足以使众,恩足以恤下,是以齐国内倍而外附。权移于臣,政坠于家,公室卑而田宗强,转毂游海者盖三千乘,失之于本而末不可救。今山川海泽之原,非独云梦、孟诸也。鼓铸煮盐,其势必深居幽谷,而人民所罕至。奸猾交通山海之际,恐生大奸。乘利骄溢,散朴滋伪,则人之贵本者寡。大农盐铁丞咸阳、孔仅等上请:‘愿募民自给费,因县官器,煮盐予用,以杜浮伪之路。’由此观之:令意所禁微,有司之虑亦远矣。”

  文学曰:“有司之虑远,而权家之利近;令意所禁微,而僭奢之道着。自利害之设,三业之起,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非特巨海鱼盐也;执国家之柄,以行海内,非特田常之势、陪臣之权也;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僭于王公,宫室溢于制度,幷兼列宅,隔绝闾巷,阁道错连,足以游观,凿池曲道,足以骋骛,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鞠斗鸡,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被罗纨,婢妾曳絺纻,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僭侈相效,上升而不息,此百姓所以滋伪而罕归本也。”

  大夫曰:“官尊者禄厚,本美者枝茂。故文王德而子孙封,周公相而伯禽富。水广者鱼大,父尊者子贵。传曰:‘河、海润千里。’盛德及四海,况之妻子乎?故夫贵于朝,妻贵于室,富曰苟美,古之道也。孟子曰:‘王者与人同,而如彼者,居使然也。’居编户之列,而望卿相之子孙,是以跛夫之欲及楼季也,无钱而欲千金之宝,不亦虚望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