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录『盐铁论』之深析》
第14节作者:
晋观 文学曰:“古者,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三王之时,迭盛迭衰。衰则扶之,倾则定之。是以夏忠、殷敬、周文,庠序之教,恭让之礼,粲然可得而观也。及其后,礼义弛崩,风俗灭息,故自食禄之君子,违于义而竞于财,大小相吞,泪转相倾。此所以或储百年之余,或无以充虚蔽形也。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抱关击柝,皆有常秩,不得兼利尽物。如此,则愚智同功,不相倾也。诗云:‘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言不尽物也。”
日期:2012-04-06 20:39:35
批:
文学的回答实在难以服众:虽然当时受儒学影响,社会普遍把尧舜禹汤周文武描绘得人间天堂般美好,次序井然、各守本分。那么上古三代就真的如此美好吗?以文学讴歌的“是以夏忠、殷敬、周文,庠序之教,恭让之礼,粲然可得而观也”为例,太史公就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谈到他的看法: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具体而言:夏朝的政治强调忠厚,但忠厚的弊病是使得百姓直接而粗鲁;所以殷朝代之以恭敬,但恭敬的弊病的是使得百姓敬畏鬼神而迷信盲从;所以周朝代之以礼仪,但礼仪的弊病是使百姓虚伪不诚实;所以要救治不诚恳的弊病,就没有什么比得上忠厚——由此看来,夏、殷、周三代的治国之道好象是循着圆圈转,终而复始。所以仅从太史公所言来看,上古三代就一点也不完美、各有利弊得失,更何况真正的历史比这还残酷多了、攻伐杀戮在三代中就从没缺席过。文学把东周的天下大乱全归结在“及其后,礼义弛崩,风俗灭息,故自食禄之君子,违于义而竞于财,大小相吞,泪转相倾”上,这种唯道德论实在是太简单草率了。
另外文学并没回答现实中,如何防止财富过分集中的问题,仅仅是盼望社会回到上古封建而已。所以文学给出的建议是,读书的就读书别去种地,种地就种地别去打渔,大家各管各的事,不得从事其他职业,“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抱关击柝,皆有常秩,不得兼利尽物。如此,则愚智同功,不相倾也”。这种世袭职业的模式适用于封建庄园式的封闭经济体系中,在先秦的姓氏中除了“祚土为氏”外的另一个主要得氏方式就是“以官为氏”、例如“司马”“司徒”等姓氏。从“祚土为氏”和“以官为氏”上可见,先秦人们的活动范围和职业都是基本固定的、一般很难跨出本地本行,这符合文学所言“抱关击柝,皆有常秩,不得兼利尽物”的情况。但这种局面到了战国以后就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局限于本地本行,纷纷跨出原有领域而闯荡天下,原来的封闭格局被逐渐突破。而到了汉代,社会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从儒墨游士到富商巨贾,人员往来不胜其烦。所以文学想要再回到先秦封闭格局、开历史倒车的愿望只能是缘木求鱼。
此外我们可见,面对大夫所提的现实社会中贫富不均现象,文学采用了回避的态度,只是借用《诗经?小雅?大田》的话来旁敲侧击的提出他们的看法:可以像“让寡妇拾稻穗”那样,让穷苦人来拾有钱人的牙慧,用以接济穷人。文学想要用这种施舍嗟来之食的方式来接济穷人,这既不近人情、也治标不治本,对解决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是毫无意义的。文学在此的表现,充分显露了他们冷酷的一面,令人颇为心寒。
辩论至此,大夫终于重回上风,摆脱了不利局面。那么大夫接下来,如何巩固现有优势呢?
日期:2012-04-07 18:33:54
原文:
大夫曰:“汤、文继衰,汉兴乘弊。一质一文,非苟易常也。俗弊更法,非务变古也,亦所以救失扶衰也。故教与俗改,弊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物极而衰,终始之运也。故山泽无征,则君臣同利,刀币无禁,则奸贞并行。夫臣富则相侈,下专利则相倾也。”
日期:2012-04-07 19:21:06
批:
大夫显然不认同儒生厚古薄今的说辞,他直截了当的指出商周早就衰败了,汉朝建立时并没拿到前朝什么遗惠,反倒是接收了一个烂摊子,“汤、文继衰,汉兴乘弊”。所以大夫的潜台词是:我们没必要同时继承前朝已经过时的制度,要另辟蹊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质一文,非苟易常也”。大夫进一步强调了要与时俱进的看待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变化,“故教与俗改,弊与世易(‘弊’通‘币’)”。并阐述了货币的发展过程“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这和现有考古所发现的货币发展历程是大体一致的。
另外,大夫还提出另一个观点:资源要是没主管部门,那么上上下下谁都可以来占有;货币的使用要是没禁区,那么势必有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一旦这种无政府状态持续较长时间的话,那么臣僚一定互相攀比、挥霍成风,乃至互相斗气而相互倾轧,即“故山泽无征(‘征’通‘正’),则君臣同利,刀币无禁,则奸贞并行。夫臣富则相侈,下专利则相倾也”。这和刚才提到的“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交相呼应。
日期:2012-04-07 20:11:51
大夫此处“故山泽无征,则君臣同利,刀币无禁,则奸贞并行”所言甚是,在此笔者分两段来深入分析。“故山泽无征,则君臣同利”,这句话看似费解,但却和一个现代经济学假说不谋而合,即“公地悲剧”。所谓“公地悲剧”指: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枯竭,即为“公地悲剧”。那么没有主管部门的“公地悲剧”又有多大危害呢?在此以《本草纲目》上所载 之“上党人参”的悲剧来佐证。在《本草纲目》上赫然记载“人参生上党及辽东”,“上党”就是今天的山西长治,明清时名为潞安。在《潞安府志》中有“古有人参而后绝”和“有参园,今废为陇亩”的记载。在此时的明朝社会,由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盛行,当时社会正陷入对人参的狂热崇拜中。人们对人参趋之若鹜,大肆采挖,人参的浩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苛捐杂税,当地参农也自毁参园。最终这个堪比辽参的人参品种就这么绝迹了。当清中期辽参被大量开采后,乾隆政府马上意识到“不能让上党人参的悲剧重演”,马上制定了特许挖掘的许可证制度(每年由皇帝亲自签发,一般就十来张)。由此看来,大夫当时的担忧并不为过,而且很超前。
“刀币无禁,则奸贞并行”,这句话就更好解释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将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人或物商品化、货币化。这个货币化不仅适用于人类合法的正常需求,也同样适用于非法的需求。像现在的人口贩卖、丨毒丨品买卖、**活动等,都是这个“非法需求”商品化货币化的典型。而美国“次贷”就是把穷人根本没有的还债能力分割重组打包商品化后,卖给不明真相的投资人,本质上就是金融丨毒丨品、是典型的商业欺诈。所以面对这些非法和合法的作奸犯科,政府能放任自流吗?所以必须有强力部门来制止这些非法和奸诈的经济活动,不能放任资本的无限扩张、唯钱是瞻,资本必须被约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