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录『盐铁论』之深析》
第5节

作者: 晋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同时,文学也看到了市场繁荣背后的危机,“老子曰:‘贫国若有余。’非多财也,嗜欲众而民躁也”。后顾近代世界的历次大危机到来前,总有个看似繁荣的大投机时期:如荷兰郁金香危机、英国南海公司泡沫等,都是在每人账面财富暴涨的时候,泡沫突然破裂、纸面富贵终成泡影。尤其是在29年道琼斯崩盘前,有个空间繁荣的柯立芝时代;08年次贷危机前,也是金融衍生品投机空前繁荣的时候——而那时的社会的人们又普遍有敛财焦虑症,深怕自己错过发财的机会。比如在美国次贷最疯狂的时候,女销售员要通过和主管上床才能获得次贷额度;而中国在2007年股市最火爆的时候,也出现了全民皆股的现象:几乎人人上班时都炒股,3点股市收盘前,大家都没心思办理正常工作业务、因为大家都去炒股了——这种全面焦躁的心理,正是“非多财也,嗜欲众而民躁也”的真实写照。

  日期:2012-03-16 22:09:26
  此外文学也看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市场有自我调节功能,不需要强加的人为调控,“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儒生们也把握住了市场经济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就是“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市场有自我调节功能,会自动淘汰没有需求的社会生产;所谓“无利不起早”,没人会进行毫无社会需求的投资。所以在文学看来,在需求推动下的商品互换行为是天然存在的,并非某人某行业的高风亮节,这一点和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观点不谋而合。文学的言论里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只是文学对这一点还是持鄙夷的态度较多、还是坚持重农抑商的立场,“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

  应该说,这次文学的发难的水平比先前的大有长进,一下子触及了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那么面对如此犀利的发难,大夫又当如何化解呢?
  日期:2012-03-17 12:09:32
  原文:
  大夫曰:“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

  日期:2012-03-17 12:36:23
  批:
  面对文学颇具挑战性的一连串质疑,大夫一时无以应对,只能先避重就轻的慢慢应付。大夫先针对文学提出的“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进行反驳:其借用《管子》的话来说明,工商的存在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接着,大夫列举了一通因交通困难而导致的商贸不便、使得名贵稀有物资难以被运送到有市场的地方,“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所以大夫顺势推导:必须要发展交通来促进商贸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民生,“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

  虽然大夫在论证商贸活动重要性方面说得很在理,但他对文学的发问——如果没有政府介入,难道仅凭民间力量,这些稀缺物资就运不出来吗?——回答得还是很牵强,“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大夫并不在理。因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有需求有利润,就必定有人会想着法的去干。况且,一旦民众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必定会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来克服千难万险,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也。而政府用一纸公文来差遣手下吃官饭的当差来办事,往往是出工不出力、多一事是不如少一事——结果明明略施手段就能办成的事、最终被拖得遥遥无期,还能找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敷衍了事。官办和民办相比,效率之低可见一斑。

  由此看出,大夫的回答明显很牵强,文学在此占了上风。那么文学在之后的质疑中,又会如何再接再厉呢?
  日期:2012-03-17 20:39:32
  原文:
  文学曰:“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不务民用而淫巧众也。故川源不能实漏卮,山海不能赡溪壑。是以盘庚萃居,舜藏黄金,高帝禁商贾不得仕宦,所以遏贪鄙之俗,而醇至诚之风也。排困市井,防塞利门,而民犹为非也,况上之为利乎?传曰:‘诸侯好利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士贪,士贪则庶人盗。’是开利孔为民罪梯也。”

  批:
  文学也进一步发挥,在他们看来:由于社会劳动力总量在一定时间里是固定的,那么从事工商的劳动力多了、就势必从事农耕的劳动力少了——而一旦农业劳动力减少了,就肯定会影响农业生产、进而产生农产品歉收,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社会安定,到时候就算你再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来维持生计。儒生们抓住了经济问题的软肋:民以食为天,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一切工商业都是浮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不务民用而淫巧众也”。回想建国后的“三年自然灾害”,起因就是之前两年过度抽调农业劳动力去从事工业建设,结果耽误了农时、造成了全国性的粮食减产;而当饥荒全面爆发后,之前的工业建设也不得不先下马、被迫全力解决农业生产: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工业大跃进造成了农业大崩溃,最后把工业自身也险些拖垮了。当时文学们显然不可能预见到两千年后的一幕,但也确实点到了重商抑农的软肋上。

  另外,文学在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如果整个国家都倡导赚钱为荣的话,会有如何恶劣的社会影响,“排困市井,防塞利门,而民犹为非也,况上之为利乎?传曰:‘诸侯好利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士贪,士贪则庶人盗。’是开利孔为民罪梯也”。文学也有他们的道理:但年汉高祖时对商贾百般限制,社会逐利之风也并没被打压多少;现在国家还倡导经商发财,那世风何以不日下啊?根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规律来看,中央高层的逐利喜好必将被官僚体系层层放大,最终逼得底层平民无以聊生。所以文学在此表现出了对“古时”的无限依恋,“是以盘庚萃居,舜藏黄金,高帝禁商贾不得仕宦,所以遏贪鄙之俗,而醇至诚之风也”,幻想回到那个重义轻利的乌托邦中。

  日期:2012-03-18 12:40:33
  原文:
  大夫曰:“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平准则民不失职,均输则民齐劳逸。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而为民罪梯者也。”
  日期:2012-03-18 13:03:04
  批:
  大夫面对文学的凌厉攻势,实在无法正面应对,于是采取了迂回战术来为平准、均输制度来辩护。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平准和均输的意义究竟何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