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月圆缺——全景展示大汉王朝兴亡之路》
第34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08 21:45:12

  9.人心归向
  公元前二百零七年十月,嬴婴投降以后,刘老三率领革命队伍,雄纠纠气昂昂,跑步进入咸阳。 进城目的自然不会是反秦,而是趁火打劫。 我们不远千里,辛辛苦苦与敌人互砍那么多日子,如果不是为了将对方的财产据为己有,谁肯那样不要命! 因此,众将就像急于啃上馒头的乞丐一样,无不争先恐后直扑阿房宫等宫殿,抢钱抢物,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热闹场面,让人不禁想起一句古诗——前人田地后人收,还有收人在后头。刘老三为何要放纵官兵洗劫金玉满堂的皇宫? 一是做为对官兵拼命砍人的奖励,从而激励众将士念在有利可图的份上,继续帮我奋勇杀敌,因为不杀敌就不能据对方的脏物为自己所有! 二是做为禁止众将骚扰平民的物质基础,因为皇宫里面珍宝堆积如山,足以填饱对方的肚子。 鉴于上述理由,封建时代,不止刘老三,几乎所有帝王都会对部下洗劫阶级敌人财物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拼命砍人的将领们,也乐得上级不来追究本人的贪婪之责,在砍翻敌人后纷纷拿出砍人的劲头捞取金银财宝。 然而,让众将意外的是,萧何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直奔国家档案馆,全部接收秦朝政府的各类文件资料。 这些东西,将前朝政治、经济情况全面记录在案。拿到它,好比漆黑一团的夜晚,找到了电筒一样。因此,萧何的先见之明,让刘老三得以了解基本国情。 不过,初进皇宫的刘大老板呢,因为是革命暴发户,不差钱,所以没有经过大脑,直奔富丽堂皇的宫殿。 人,在饥寒交迫之际,容易滋生做强盗的心思;在生活富裕之时,却又容易想入非非。 如今,刘邦心中想的,是进宫做美女们的新老公。面对秀色可餐的宫女群,他意乱情迷,执意留宿。 嗯,阶级敌人虽然可恨,但是他们的奴才用起来就是顺溜,让人感觉舒服。 张良见刘邦急于过上皇帝一样奢华的生活,本来打算像以往一样立即劝阻,但他有所顾虑。 一方面,他担心违背老板之意的意见过多,可能被炒鱿鱼;另一方面,为了共同的革命大业,他又不能闭口不言。 直线不方便,那就选择曲线吧。故张良转而与猛将樊哙专题探讨,详细分析刘老三的举动对革命前途的危害性: 其一,革命尚未成功就如此放纵,成功了还不闹翻天! 其二,关外还有楚、齐等路革命大军虎视眈眈,如果我们的领导沉迷酒色,那我们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其三,我们与刘三哥,如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帮助他就是帮助我们自已。 其四,你与他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如果你不出面劝他回头是岸,谁还会替他尽忠? 樊哙当即点头,自告奋勇找到刘老三,质问对方要江山还是要美人? 刘老三不假思索,给出答案:“樊脑粗,你他妈废什么话!没有江山,哪来美人。我当然是要江山!” 樊哙温馨提示对方:“富丽堂皇的宫殿、成群结队的美女,正是秦朝被俺们扁下台的原因,难道三哥想做因此而亡的秦朝第二么?” 刘老三思想美女心切,哪来心思搭理樊哙。 为防江山得而复失共同利益受损,张良被迫出马,游说刘老三听从樊哙的金玉良言,理由: 一是我们替天下劳苦大众,将该死的秦朝政府送入太平间。我们就别拿亡人做为学习榜样了。 二是樊哙的意见好比利于治病的苦口良药,接受他的逆耳忠言,对你我的锦绣前程,会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刘老三发现文官武将都反对本人享受眼前的幸福,确实有点心不甘情不愿。 但是,丢掉到手地盘的危险,迫使他率领十万大军,恋恋不舍地撤出咸阳。 当然,没收阶级敌人的全部财产归革命队伍所有,似乎也是革命题目中的应有之义。 因此,撤离之前,刘老三的队伍兴高采烈热火朝天地搬走了皇宫中所有值钱的东西,美其名曰——充公。 因此,他们没有动群众的一碗一盆,其实也有拿累了看不上眼没必要拿的缘故。 但是,城中人民对此是相当满意的,因为总算破天荒地遇上了一支不骚扰百姓的革命队伍。 这对于平民而言,好比旱苗之得甘雨。于是,在人们的热烈欢送之下,刘老三撤离了皇宫,撤出了咸阳,来到近郊灞上风餐露宿。 张良认为: 秦朝政府遭到百姓唾弃,不只因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和草菅人命,也是因为维护统治秩序的法律严厉苛暴。 法律,并不排斥人情,而秦朝法令,没有一丝人性,只有兽性,成为戴在人民头上而人民急于摘掉的紧箍咒。 趁刘老三还听得进我们这帮难兄难弟的正确意见,得趁热打铁建议废除秦法,简化法律条文,争取民心归向。 张良找到刘老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刘老三听完张良的分析,认为有道理:“当年,若非秦法不近人情,我怎么会躲进深山藏猫猫?”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张良提议修订国法,那他一定是胸有成竹,这一重任,自然就是非张良莫属。 因此,刘老三将制定新法的重担交给张良来挑。 张良经过深思熟虑,认为目前还是战争时期,没得必要搞些让刘老三和老百姓头晕的长篇大论,故拟定了简便易行的新法令,替代秦朝苛法。 其具体内容为:杀死无辜平民的,一律处死;伤害无辜平民、盗窃公私财物的,按罪行轻重定罪处罚。 这一规定,史称“约法三章”。 且说刘老三听完张良的简要说明,当即拍手称快。 他寻思:“如此天大的惠民好事,得由本人亲自运作,而不能让张良老弟抢走本人的民心与风头。” 冬月,刘老三亲自主持干群大会,宣布破旧立新。 他们告诉人们:“法律贵在有用而非多多益善。我饱尝秦法之苦,所以,从今天开始,废除害得死人的旧法,只实行新法三章。” 尔后,他派兵在关中四处张贴新法公告。 完事,为了进一步争取民心归向,刘老三又和关中大户人家中的老年人也即所谓的家长举行茶话会。 会上,刘老三作深情的自我表白。 鉴于他的粗口太多,现整理如下: 按上级指示,我刘某应做关中王。但是,我来这里是想为民除害,而非祸害关中。 我不是走一方黑一片的土匪,大家不要躲着我。 同时,我带队回到灞上军营,是打算与其他兄弟部队一块儿,制定崭新的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关中地区和平。 其实,刘老三之所以对百姓如此客气和大方,表示不抢群众一碗一盆,那不是他有多么热爱人民,而是因为人家兜里根本就不差钱,从皇宫里取走的东西几代人都享用不尽。 既然如此,还用得着骚扰你老百姓么! 然而,不明真相的关中富地主们,对刘老三的真诚粗话,感到由衷的高兴,纷纷向他的军队送粮送钱表示支持。 张良建议:“我们并不差钱和粮,多得那点东西价值不大。所以应当表示感谢,但不要接受,以进一步笼络民心。” 刘老三照办,地主们更加信服,唯恐其调往他处。 其实,地主们的想法情有可原。 反政府武装多是泥腿子穷光蛋出身,妒的自然是腰缠万贯的地主或者商人。 所以,如果人家要劫财,受到最大损失的不是平民,而是他们这些良田千倾广厦万间的地主。 如今,刘老三公开宣布新法,并且表明不把富人当成革命对象,那他一定会带头维护社会治安。 换言之,他将全力以赴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有钱有势大富之家。 所以,地主们打心眼里,希望选举刘老三出任关中王。 同时,饱尝战乱之苦的贫穷人家,也希望关中社会能够迅速实现持久的安定团结。 宁做太平狗,不当乱世人。乱世,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缺乏保障,更何况其他人权。 所以,革命军的新规定,一方面有利于富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禁止富人富官继续欺我穷人。 因此,穷人们也真诚希望刘老三能够长期坐镇关中。 于是,刘老三借新法三条,赢得关中人民一致拥护。 但是,他很快就将遇上他一生中最强劲的政治对手。而对手,不是暴秦,而是修翻暴秦的最大功臣——项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