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7-07 21:43:38
首先,我申明,我不是在天涯混的,我自己现实里的客户们是养我的人,所以优先考虑的是他们,对于天涯论坛,我是有空了才来写写的,不要把我当成个起点文学的写手,日更万字,那是你们养我呢?还是我喝西北风去?催我不是个问题。
日期:2012-07-08 13:43:26
昨天开始感冒,今天早上断网,网好了,上来一看,还真被人鄙视了。至今为止,我能知道我盖得楼下面有多少问题没答,有多少问题答了一半,哪些人是做哪些行业,都不用问,自报家门的,在和我吵时暴露的,一个个全有数。当你问了@海藻像萝卜种子什么职业的时候,你早就已经失败了。
下面这段对白就已经说明其身份了,因为自己就是做建材的,对跨行业说问题的人,充满不信任感,同时入行没几年,所以以为没人能跨行业说事,另外88年的妹子一般喜欢凸显自己,所以,直接用反问句来对我挑衅。但是这句话,再结合其年龄,直接能推断其大概工作,以及处世态度。
@我爱学D语 350楼
LZ不用拍我女权什么的,我不是做销售的,但我身边一片500强企业的采购。您讲的很多内容是有道理,也对,但并不是全部…而且好的销售也不见得就只需要分析客户心理,口才,情商这么简单…把东西卖给别人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好的销售要显得比客户还要高雅。而且做人是最基础的…我想说,楼主可能真的是一个好的销售,好的书店的销售,但是别的行业就不一定了…我只能说楼主看透这么多说明是个有头脑有心机的人,但真正聪明......
-----------------------------
同感,卖书就懂得建材?
日期:2012-07-08 14:04:55
我把书上的理论性的东西,抄下来,就是怕用自己的想法表达后读了这些问题的人开始变味。而一些关于例子的分析,我都是自己操刀的。最真实的例子就是在看帖子的各位,都上过学吧?上学的时候,理论性的东西,如果老师用自己的体会再给你说一遍,那这个知识就带有那老师的个人情感在里面。可能当时你明白了,但是你明白的带有别人个人情感的知识,而等到你再去教下个人时,你自己会在知识上附加你自己的个人情感,然后就2代下来,这个知识体系就完全变样了。不要以为不可能,你所上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里的教材,都是经过多少次的附加个人的情感才演变到现在这个地步。当你看120年前的理论体系,能是这样的面貌?很多问题,都是在历史中被一点点忽略掉的,当你真以为大学毕业了,出来能干什么?告诉你大学里学的都是些渣渣,而且是落后好几代的渣渣。
日期:2012-07-08 14:45:49
我对所有人在接触1,2次后都能知道其本质,你的穿着,你的品位,你的消费习惯只是衡量你自己经济水平。而你的本质,从你所说的每句话的目的,语气,语法,都能反映出你的本质,所以没必要在这帖子里和我辩论我的工作,辩论我的知识,辩论我的收入,我只是说了我认为的事实,而对我有意见的人的个人,会慢慢组成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正式我在测试我的知识里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否的关键。群体的情感里认为群体只带有以下几点:1冲动,易变,急躁。2.易受暗示,轻信。3,夸张,天真。4.偏执,专横,保守。当你们拥有了这些特性,我想说,你们让世人见证了你们最丑陋的一面,同时也意味着你们的智商也降为了0。这也是昨天没讲完的最后一点大家需要知道的: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单独的个体,但是从情感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表现得比个体更好或更坏,这取决于周围的环境,以及受群体所接受的暗示的性质。我在前面加了这么多伏笔,就是为了在某些人心中植入暗示,然后让他们组成群体。我表示很欣慰的让大家看到了群体的演变过程的实例。
日期:2012-07-08 14:52:11
当你们看起我的帖子了,就表示你们已经开始接受我的某种暗示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说明最后的催眠性销售而设计的,你可以在里面了解很多问题,同时也能见证到所有的问题是如何产生,如何传播,如何结束的。以及看到种种人的百态。所以如果还想继续探讨,以及继续观察这张帖子最后的面貌的朋友们,耐心等待吧。
日期:2012-07-08 17:02:33
简单来说,如何在商品里营造群体效应,这个命题就是如何让一个个个体接受你的商品,以及变成你商品的拥护者。而做法就是通过植入暗示,而最理想的暗示就是“未来”,老百姓买不买你帐大多数是对此商品的“未来”不确定而造成的,而你的做法就是在你的商品里植入你对商品附加的“未来”。关于如何植入一个概念,就好像只要我说了我是书店工作者,大家就有了一个印象,我看过很多书,而这个事实可能具有不真实性,而我再以一大堆理论来说事,很多脑子里有我是个书店工作者的印象的关注者来说,又植入了我看了很多书的印象,而这时脑子很单纯的关注者,就开始各种BS我,各种谩骂我,各种瞧不起我。而我这时利用他们的舆论,加强了其他人对我是个书店工作者的印象,到最后,大家都知道我是个书店工作者了,而我真实的工作确实是书店么?这个问题,我留给大家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