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60节作者:
日月重开 理顺核心民族内政后,皇太极又积极调整对蒙古、汉族的统治策略。老努生性凶残,最初需要利用一些蒙古和汉人,到晚年开始乱杀乱抢,又逢严重小冰河期,东北大地几乎没有收成,收不上来税。老努便放纵女真人直接屠杀汉民,抢夺钱粮。尽管后金防止逃民的措施极其严密,仍止不住大批汉民逃亡关内和朝鲜。气急败坏的老努更加疯狂的屠杀汉民,进入恶性循环,所幸紧急关头他死了,皇太极悬崖勒马,安抚汉民,鼓励蒙古和女真人也加入耕作,加大对四邻的贸易力度,用东北特产换粮食,挽救了命悬一线的后金国势。尤其重要的是皇太极逐步完善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建制,这为拉拢蒙、汉民族,并为后来清朝统治全国开创了重要的制度渊源。
日期:2012-07-07 13:02:47
2.西面的东蒙古诸部
蒙古当时已是一片散沙,但危机总能促进团结,面对严重小冰河期和后金强势崛起,蒙古尤其是东面部落抱团的意愿愈发强烈,一位年轻的英雄应运而生——林丹巴图尔。
林丹12岁继为蒙古察哈尔部领主,称呼图克图可汗,很快控制了东部的内喀尔喀、科尔沁、兀良哈、八邻等部落,又在今内蒙古赤峰市筑瓦察尔图察汗城,号称全蒙古的都城,大有当年元太宗建都哈剌和林而号令蒙古之遗风。不过关键问题还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林丹汗又运用宗教武器,取得藏传佛教黄教领袖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的支持,在察哈尔设立蒙古教区的坐床喇嘛(相当于基督教的大主教)。当时蒙古大多数部落信奉黄教,此举凝聚了人心,很多西面部落也口头表示臣服于林丹汗。崇祯三年(1630年、天聪四年),28岁的林丹巴图尔在铁木真汗陵前即为“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注意看后四个字,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位使用“成吉思汗”这个对蒙古民族具有极其特殊意义汗号的最高领主。
最后的成吉思汗确立了亲朝廷、镇压后金的战略,严令蒙古诸部不得擅自与后金勾结,经常出兵配合辽司进剿后金。努尔哈赤的战略是零敲碎打,有机会就欺负下弱小的蒙古部落,林丹汗一来又赶紧讨好。这样的结果是他直接抢了一些物资和奴隶,但蒙古诸部愈发团结在林丹汗周围,再过两天就可以把后金挤死了。皇太极一继位不再对林丹汗阳奉阴违,而是旗帜鲜明的与亲后金部落结为紧密同盟,坚决打击亲林丹或朝廷的部落。皇太极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林丹汗的联军,又能慷慨解囊,接济饱受小冰河期灾害的部落,逐渐蒙古诸部又开始心向后金。关键时刻,年轻的林丹汗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居然改信了红教!你说你要信偷偷信就是了,公开改宗就是政治上不成熟了,好不容易被他凝聚起来的蒙古民族又成一片散沙。皇太极敏锐的捕捉到战机,猛攻林丹汗,三次亲征甚至穷追至呼和浩特。林丹汗仓惶西逃,东面蒙古部落几乎全部倒向后金,林丹汗只剩下少数几个红教部落的支持,悔恨不已。
崇祯七年(1634年、天聪八年),42岁的林丹汗在忧惧愤懑中去世,皇太极立即派兵找到他的遗部,首先当然是笑纳了他的老婆们,也封他的儿子额哲为亲王,收纳了察哈尔部。蒙古再度失去了主心骨,皇太极趁机大力招徕,终于在崇祯九年三月,蒙古十六部49位领主齐集盛京(今沈阳),共尊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辰汗”(之后清朝皇帝一直继承此汗位,作为蒙古诸部的最高领主)。蒙古草原正式脱离明帝国藩属,倒向其敌国后金。这很像当年夏太宗收取回鹘,不过他是靠艰苦的战争,皇太极更多的是靠高妙的政治手腕。
3.东面的朝鲜
所谓一物降一物,聪明如皇太极,依然有人治得了他,毛文龙就是他最头疼的尅星,所谓朝鲜实际上是指盘踞在朝鲜和辽东半岛打游击的毛文龙。
毛文龙,浙江杭州人,万历三十三年武举人。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辽东巡抚王化贞派游击将军毛文龙率197人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后金万没料到明军会出现在大后方,被毛文龙乘虚攻克了镇江(今辽宁丹东)。紧接着毛文龙又收复附近的宽甸等六堡,一时名声大振,辽东汉民纷纷来投,在后金东面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根据地。从此只要后金一进攻蒙古或辽司,毛文龙都会围魏救赵,别说老努,连渊渟岳峙的皇太极也常被气得跳脚。后金曾下过很大的决心剿除这个跗骨之蛆,但毛文龙背靠广阔的朝鲜腹地,还可以通过海路接受山东的支援,更有源源不断的东北汉民来投,不但未被剿除,根据地还越来越红火。当然,后金驻守东面忍受毛文龙摧残的恰好是镶蓝旗,甚至一度被打得两年无法出战,这尽管极大削弱了后金的总体实力,但客观上也帮了皇太极个人不小的忙。
后金崛起,辽东的战局非常难看,唯独出了毛文龙这一针肾上腺素。首辅叶向高将毛文龙比作古代的孤胆英雄班超、耿恭,确实,毛文龙这种壮举比班超、耿恭、王玄策这些一波流还要强大得多,他不是一次突袭,而是长期驻扎敌后,后金倾尽全力围剿多次屹立不倒,更没有泛海逃命,这种英雄气概在晦暗的明末更显光彩照人!明末御史一向以骂人为己任,但对毛文龙却真心献上溢美之词。吏科给事中陈良训将其誉为“海外长城”,著名的“清流”董其昌甚至说若有三个毛文龙,平辽很轻松。当时甚至以宰相孙承宗为首,流行起一股为毛文龙写诗的风潮。在这种级别的众望所归中,毛文龙很快累官至太子太保、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开镇东江。
那皇太极就只能被按着打了吗?不,他只需要抓住毛文龙一个致命缺陷——官太小。
太子太保(从一品)还小?那当然,中华帝国这套官僚体系,永远有人比你大。岳飞还正一品呢,照样有人一张纸条要你命,要对付这种人不能在战场上硬拼,而要勾结他的上级在背后捅死他。熟读历史的皇太极岂能不懂,他不需要在战场上打败毛文龙,而是需要找到他的秦桧,直接弄死这位明朝版岳飞。头痛医脚,要解决东面的毛文龙,皇太极需要将目光投向南面。
4.最重要的还是南面的朝廷
大明的国力远在后金之上,后金能苟活于东北的核心因素便是与辽镇官员之间的默契。解决毛文龙,包括前几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朝廷。怎么在后金利益、大明国家利益、蒙古诸部利益、辽镇官员们私利的复杂博弈中取胜,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棋局,史称“太极华阵之大明磔”。
其实努尔哈赤过早的暴露了自己,本来还可以在李成梁的继任者荫下继续发展一段时间,但建立后金却摆明了与朝廷为敌,辽镇官员们也不得不抛开旧谊好好打击你这帮逆贼。皇太极虽然不能收回已经建立的国家,但立即改变策略,与朝廷谈和,重新称臣,申请开放贸易。而且明朝以宋朝继承人自居,而宋人最大的仇敌还不是最终灭宋的蒙古,而是女真金国,老努偏偏将国号定为“金”,并宣称本民族是“女真”,这不故意跟朝廷瞪脸吗?皇太极宣布本国与女真金国并无关系,改国号“满洲(Manju)”,汉名“清”,力求缓和关系。这些努力都收到不小的成效,暂缓了朝廷的攻势。最重要的是,这种暂缓使辽镇官吏们又有了和后金——现在叫满洲(清)帝国痴缠的理由,又可以假装打打仗,向朝廷愉快的报账了。而这一次,北面的君主不再是暴躁的老努,而是超级聪明的皇太极;南面辽镇的领导也不再是还有点良心的老李,而是一个唯有秦桧才能比拟的超级狠角色。这对新组合会将辽事带往何方?
日期:2012-07-07 13:07:21
四、幻想版南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