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年纪轻轻就跨过了科举这座大山,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千里长征第一步,而老师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曾国藩与李鸿章确定师生关系后,李鸿章并没有拘于接受曾国藩的思想,而此时曾国藩公务在身,比如说到四川当主考官等,所以曾国藩和李鸿章并没有长时间的在一起。李鸿章借着空隙的时间,在父亲的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等皖系的京官,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但无论如何,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曾国藩对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李鸿章写作风气的影响。曾国藩对于韩愈的古文尤为看重,这点也影响到了李鸿章。在李鸿章写给弟弟李鹤章的信中就写道:“余生平最喜读者,为韩愈《论佛骨表》,取其气盛也。”这对日后李鸿章参加科举考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第二就是对历史的研究态度。期间曾国藩编著《经史百家杂钞》一书,而曾国藩让李鸿章参加了校订工作。通过这次工作,本喜史书的李鸿章,更加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其中领悟到很多朝代盛衰的道理,让李鸿章感悟颇多,修养提升了一个档次。
李鸿章晋身进士后,曾国藩甚是高兴,他将李鸿章、郭嵩焘、帅远燡、陈鼎四人列为“丁未四君子”,对他们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仕途腾达。和老师的升迁之路一样,如果想飞黄腾达还要面对朝考这一关。李鸿章不得有丝毫的懈怠,步步紧随才能不落人后。李鸿章一路上顺风顺水,朝考成绩不错,被封翰林院庶吉士,而后道光三十年(1850)又在散馆考试中顺利突围,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他的官位从正七品起步,而这时的曾国藩却在仕途上撒了欢儿地一路向前。
日期:2012-06-29 12:24:07
平坦的“官路”
在曾国藩被划为“穆党”之后,他的官运不能用亨通来形容,简直就是火箭般地往上窜。道光二十五年(1845)五月曾国藩被任命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士,从正六品到了正五品。九月,又转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虽然比开始的翰林院侍讲多了学士两字,但差别可大了,加了学士就成了从四品。没两天又加封文渊阁直阁事,别看级别没涨,但文渊阁是皇家图书馆,在那里当差地位还是蛮高的。仅仅两年后的道光二十七年,曾国藩又一次参加了翰詹大考,名次是二等第四名,这样他顺利被任命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侍郎的级别是正二品,曾国藩跃了三级,直接成了二品大员,这样的升迁之路怎能是一般人能够比拟。
曾国藩一年连跳四级、十年七迁、连升十级的辉煌经历,自身能力是一个方面,穆彰阿的作用不可小觑,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穆彰阿提携曾国藩。说是有一天道光皇帝要召见曾国藩,曾国藩心情忐忑地去了。但是在皇宫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道光皇帝,曾国藩心里那个没底啊。后来太监说皇帝有事,让曾国藩先行退下。曾国藩不明就里,很是纳闷,就去向穆彰阿请教。穆彰阿听后觉得事情有蹊跷,并问曾国藩是否注意所在房间墙壁上悬挂的字幅,曾国藩说太紧张了没注意。随后穆彰阿让仆人带了四百两白银贿赂了宫内的太监,将房间内那些挂着的历代圣训都抄了下来,并让曾国藩连夜背诵。到了第二天,道光皇帝接见曾国藩时,果然询问他房间里的圣训,曾国藩对答如流,这样道光皇帝非常高兴,随之重用曾国藩。虽然这只是个花边,仍说明穆彰阿对于曾国藩的知遇之恩。
日期:2012-07-03 12:09:50
无论怎样,曾国藩还是坐到了高官的位置上,他自己也有些春风得意。从他的家信中就能表现出来,“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可见曾国藩的心情是多么的舒畅。在道光二十九年他得到了礼部右侍郎的官衔,还顺带着兼着兵部右侍郎,算是两个部门的头头。虽然说不能二品加二品等于一品,但权力的膨胀还是让他对未来充满着期望。
这时候的李鸿章属于低等京官,和老师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这种差距并没有拉远他们的关系,李鸿章依旧以学生的身份向李鸿章学习着。有这么一位高官的老师,李鸿章一定感到光荣,更看到了希望。在李鸿章眼里,曾国藩不只是老师,更像一个偶像,指导着他努力进取的方向。从老师到同事,从上级到下级,这样微妙的关系确实为两人带来了更多的话题,李鸿章默默地从曾国藩身上吸取着养料,他想成为和老师一样成功的人。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事发生了。
日期:2012-07-05 12:06:29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一节 大清的丧钟
出大事了
时间一转,到了道光三十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正月道光帝驾崩了,他的儿子咸丰帝登基了。应该说道光帝是曾国藩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不是他的一再提拔,曾国藩也不会坐的高位。道光帝一死,这下曾国藩要调整思路了,新领导的套路和老领导的一定不同,所以如何跟上潮流是能不能博得新领导欢心的关键。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上台了,能不折腾一下吗?二月,咸丰帝下诏征集下属的好建议、好意见。不管咸丰帝愿不愿意听,至少他要摆出明君的样子来。一听皇帝要征言了,曾国藩可来了精神。抒发自己的想法也好,在新领导面前显示一下能力也罢,总之曾国藩把这个机会当做了机会,他要大胆说话了。三月曾国藩上了连上两道重量级的折——《应诏陈言疏》、《条陈日讲事宜疏》,针对用人方面的弊病来一个大总结,还不忘了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了把自己的观点说的更明确些,曾国藩还不忘了配上图,让皇帝看个明白。但只是他的绘画能力实在是一般,上面配的图和漫画似得,惹得大家大笑不止,这成为曾国藩人生四大憾事之一。不过,不管画的怎么样,至少让皇帝看到了自己水平,可咸丰帝并不是很感冒,不过咸丰帝还是给了曾国藩新头衔——兼工部左侍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