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31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后,终于,轮到吴芮出场了。
  除开根本没有传的臧荼,在几个异姓王中,吴芮所占的史书篇幅是最小的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出事,没什么可记载的。
  当臧荼被御驾干掉了,韩信被御驾的老婆干掉了,彭越被做成肉酱了,英布被消灭了,韩王信和卢绾都跑去了匈奴,而吴芮和他的子孙们却还在长沙王的位子上稳稳地坐着,子子孙孙传了五代(吴芮——吴臣——吴回——吴右——吴差),因为没有子嗣才被撤销了封国。

  凭什么?
  因为吴芮和邦哥关系好吗?
  然而,他和邦哥的关系能好过卢绾吗?邦哥当初可是硬要塞给卢绾一个王呢!
  因为吴芮手中有某个秘密武器吗?
  醒醒,历史不是演电影。那时候也没有核武器,大家明白邦哥有多心狠手辣,对他而言从来就没有投鼠忌器这回事儿。

  因为吴芮是最听话最乖巧最懂邦哥的九曲回肠的吗?
  这个……有可能,但这并不够让吴芮得以长保。要说听话,竹马卢绾难道还不够听话?小女婿张敖难道还不够听话?还不都惹到无妄之灾。
  但是,吴芮的王朝却一直没有出事,镇守南方,妥妥地!
  凭什么?!
  班固老头的评价简直要人的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没有一个字管用好吗!完全是用道德意淫政治好吗!拜托,吴芮就算是岳飞那样的大忠臣,邦哥要对付他也绝不会有良心上的谴责的。

  我们还是必须先弄清这样两个问题:
  1,刘邦对长沙国到底是什么态度?
  2,历代长沙王个人做出过哪些自保的积极努力?
  日期:2012-06-26 16:21:23
  刘邦对长沙国到底是什么态度?
  首先,看他在给吴芮封王时的表现。他在诏书里做了点小手脚:【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

  第一句,除最后六个字外全部忽略。当然,你可以认为刘邦指出了吴芮家族四位有功之臣是想分散功勋,不过这或许太阴谋论了点。其他话语全是外交辞令,故忽略。
  最后六个字——吴芮的衡山王位子明明是项羽给的好不好,邦哥在这里严重地偷换概念!项羽也算当时的诸侯没错,但如果说是诸侯推选吴芮为王,那么就使下一句的谬误顺理成章了——
  【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必须指出的是:1,吴芮的“番君”之号是他在给秦朝当公务员的时候就有了的,而被刘邦这么一说,倒好像是委屈了一位堂堂王爷一样——2,拜托,“番君”那只是个昵称,昵称好不好!不要这么上纲上线好不好!3,当然,邦哥的重中之重,就是否定了项羽给吴芮封过王的事实,他要——把吴芮王位的合法性完全攥在自己的手里,绝不容许吴芮留下什么历史的黑账。

  那么还是要问——为什么?看下句。
  阿杳当年地理没学好,但阿杳看到了文颖的注:这五个郡里,有三个——象郡、桂林、南海——根本就是处于自立为南越王的赵佗手中。当然,南越王国作为汉帝国内部的一个分裂政权,它宣称占有的本就应该是汉朝的,它实质占有的也本应该是汉朝的,刘邦这么分配地盘,理论上看并没有问题。
  所以,邦哥只是用理论把吴芮给欺负了而已。
  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邦哥要无聊到给吴芮开一张空头支票呢?如果想激励他安分守己赤胆忠心,那就给实在的好处呀;如果真的讨厌他看到他就恶心,那干脆只给那其他两个郡就好了呀!
  注意——南越王赵佗。
  阿杳说了,这是个分裂政权。分裂政权,就是要清除的坏东西。这种乱分封,会导致什么后果?设想这样的场景:吴芮向赵佗远程传话:“喂老佗,那三个郡是我的哦,皇帝说了的哦。”赵佗一撇嘴,“有种你来拿啊。”于是,懂了——

  权力的制约。
  邦哥需要一个人,帮他镇着南边的赵佗,而这个人,就是吴芮,吴芮死了,就是他的儿子,他的孙子……
  直到吴芮断子绝孙。
  然后,看邦哥对吴芮的表彰。鉴于吴芮在当上长沙王一年后就死了,所以这表彰是在封王之后不久颁发的——
  【初,文王芮,高祖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
  说他忠,是要让天下都明白,朕认为他忠,由此,他也就只好配合着忠了,不然的话表彰神马的还能有神马用?
  其实,让阿杳来看,这个表彰对考证狂阿杳的唯一帮助就是:它说明刘邦非常依赖吴芮。所以,他要通过奖励来拴住吴芮的心。

  乃至于,邦哥死后,惠帝、吕后时,还要封吴芮的两个庶子为侯。想来邦哥一定给他们传达过这样的旨意:看紧吴芮,他的位置非常重要,他是我们对阵南越的最佳得分手,如果不能在场上帮到他,那至少要在场下做好感情建设,不然他摆个乌龙我们全都遭殃……
  日期:2012-06-27 14:51:18
  ================附注 特别更正!===============
  阿杳要万分道歉加更正一个!
  追杀英布的,并不是他的妻子的侄儿、吴芮的孙子长沙哀王吴回,而是他的小舅子、吴芮的儿子长沙成王吴臣!

  这是《汉书》文本的一个错误!
  在英布的传中,说是“长沙哀王”派人云云,哀王即是吴回没错。但在高帝纪中,英布死后,还有关于吴回他爹吴臣的各种活动记载。
  再看《史记》。英布的传(《黥布彭越列传》)中也记为“长沙哀王”,但《集解》《索隐》注都认为这里出错了,应该是成王吴臣。
  非常非常抱歉!特此声明!希望声明得及时,大家不至于被阿杳的渣学术给误导了!
  日期:2012-06-27 19:24:01

  ===================第一卷 第九章 继续更新=================
  好的,接下来,我们看吴芮和他的子孙们有没有做出过保全自己的积极努力——
  1,特别显眼地,吴芮的儿子吴臣帮助邦哥杀掉了自己的妹夫英布。当然,他的妹妹早就被项羽杀了,所以这亲戚感情略淡薄,但我们都知道这不仅是杀一位亲人,更是杀一位和自己同级的异姓王。表忠表得急切而又彻底,够狠的。
  2,英布造反,害死了荆王刘贾,原本由他统辖的吴地变成了无主荒地,邦哥把大家聚在一块唠嗑:这块地给谁好呢?吴臣这时带头发话了:“我看沛侯刘濞看上去很靠谱的样子,不如给他好啦。”——为什么吴臣要选择刘濞?
  A,刘濞是跟着刘贾一起讨伐英布的,二十来岁一小伙,表现英勇,这个选择比较公平。

  B,刘濞是邦哥他哥刘仲的儿子,刘仲当初被封为代王,却在面对匈奴时吓得一路小跑回家,邦哥不忍折腾他,把他废为侯。由此可见,虽然刘仲是邦哥炫耀时拿来垫底的分母(参见邦哥登基后对老爹傲娇的一句:“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但邦哥对自己哥哥还是有感情的。所以,吴臣提出封刘仲的儿子为王,这是让邦哥对他哥表达爱意的曲线救国的方式,这个选择比较贴心。

  C,刘濞是同姓王。看当初大家一窝蜂地举荐卢绾当燕王的时候,吴臣就没有瞎掺和,至少没有强出头。这个选择比较厚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