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30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还剩下两位异姓王——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回。当然,吴回的位子是他爹吴臣给的,吴臣的位子是吴臣他爹吴芮给的。而吴芮,阿杳说过,是个奇葩。所以,实质上,是只剩下卢绾一个了。
  我看到你在摇头了:卢绾和刘邦是从小玩到大的竹马竹马好基友哎,如果他们的感情真的可以与张耳陈馀相比,那怎么可能出故障?!看刘邦对卢绾宠成那样,吕后不吃醋都是个奇迹!
  亲,你忘了,张耳陈馀也是出了故障的,而隔着权力二字,再好的朋友也分不清面目了。
  比“恐”更可怕的,是“疑”。
  故事,要从陈豨叛变说起。

  陈豨叛变时,曾经派一个叫王黄的去向匈奴求救,与此同时,卢绾也派张胜去匈奴,报告陈豨已经屁滚尿流了,你丫别瞎搅和。这很好理解,争取匈奴的信任嘛,如果匈奴聪明的话,就干脆按兵不动——虽然陈豨此时非但没有屁滚尿流,反而还正与卢绾顽强鏖战。
  ——阿杳起初看到这个叫张胜的人的时候被吓了一跳,还以为那个害苦了苏武的主儿居然是有前生的。搞半天,原来西汉的叛徒的名字都取得这么没创意。
  张胜在匈奴见到了一个人——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这个没有祖国没有人民没有家的人,有一双看穿世事的眼,他面对抢走了自己的祖国人民和家的人的属下,用聪明到可怕的语气对张胜说:“你之所以在卢绾的燕国受到重用,就是因为你熟悉国际事务。而燕国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就是因为其他诸侯一直在倒腾,刘邦没工夫腾出手来管你。你现在急着消灭掉陈豨,等陈豨死了,就轮到你喽!”

  这套逻辑总是屡试不爽的。因为怀疑的种子从未消失,而是在君臣之间茁壮成长;因为兔死狗烹是所有人都认定的公理;因为人最大的本能乃是自我保全,然后才是对他人的怜悯心——卢梭说的。
  那怎么办呢?
  臧衍给出了一条所谓的妙计:燕国对陈豨的攻击,稍微意思意思就行了;另一边,和匈奴谈妥,再意思意思地打一打。总之呢,能拖则拖,陈豨就是卢绾的肉盾。
  阿杳不知道臧衍是不是为了报仇而给出了这条计,总之它是致命的:
  1,如果泄露,那就是通敌,而通敌和谋反只有一线之遥,爱怎么报告就可怎么报告。
  2,假设计划储存在绝对安全的真空状态里,它也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掏出武器,这世上就不存在打不完的仗。如果燕国和匈奴一直这么意思意思着过日子,那么总有一天,不是匈奴杀进长安,就是卢绾曝尸京城。
  张胜听取了这个意见,即使提出意见的人是间接的仇人。张胜果然和匈奴谈妥,让匈奴去攻击燕国队伍。
  卢绾这下懵了:张胜你个死鬼你在搞什么飞机啊!你是不是反了啊你?!立刻上书长安,报告张胜谋反,请求族灭之。
  看,卢绾绝对是刘家骨灰级别的死忠,如此毫不留情,如此眼疾手快。

  然而张胜回来了,把卢绾拉到小黑屋里,叽里呱啦把臧衍的话又告诉了大王,卢绾——
  【寤。】
  看,这位骨灰死忠的反应,居然是恍然大悟,而不是像张敖那样去咬手指!居然不扇张胜一耳光然后义正词严地告诉他老子才不会这么干!
  可是,张胜的计策和贯高的计策毕竟不一样。张胜只是想自保而已,而在那个时候,卢绾是见过彭越的肉酱的,世界上简直就没有什么其他策略能比自保更正常更合理了。
  卢绾于是再向朝廷上报,说自己搞错了啦不是张胜谋反是其他人啦,把张胜的家人救出来,再继续让张胜在自己队伍和匈奴之间跑腿,并且还派人去找陈豨,希望与他联手来意思意思……

  而我们都知道,这场默契球以陈豨面对第三者刘邦时的完败而告终了。
  日期:2012-06-26 16:04:00
  ============================第一卷 第九章 继续更新===============================
  陈豨死了,俘虏中有人报告,燕王卢绾曾经来找过我家侯爷。
  刘邦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派人去召唤卢绾。卢绾傲娇地说,陛下我病了,我不想来。
  心狠的造反,心软的先称病然后造反。
  刘邦又派出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去迎接他,够给面子了吧,你是我的发小嘛,待遇自然跟别人不同。
  当然,审食其和赵尧是有任务的,皇帝吩咐,你们给我搞清楚,卢绾到底有没有病。
  皇帝是不相信他的。

  卢绾愈加害怕,害怕到躲了起来。
  躲起来……真是最傻最逃避现实的招儿啊!
  他在小黑屋里,对自己宠信的小臣说:【“非刘氏而王者,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汉族淮阴,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
  直到此时,他还坚持认为,这一切都是吕后的错,吕后趁着邦哥病了,挨个儿地整这些异姓王,为什么?为自己的儿子呗。吕后就是爱找茬,不行不行,我才不去见皇上,去了难保又跟韩信一样。
  我的老哥们才不会骗我,是我老哥们的女人在骗我。
  这段话中对高层决策者的揣测,是有一定道理的:吕后确实插手很多,而且,这次派来的人里有审食其。审食其是谁?吕后的男闺蜜啊!但是,这道理再正确也没有意义:吕后是刘邦的老婆,在刘邦死掉之前,她的决策都和刘邦的决策没有差别,对底下的人都是一样的致命。
  然而这段话,却也被审食其知道了。很显然,卢绾宠信的小臣并不那么可靠。审食其把它报告给皇帝,这时又抓到几个匈奴俘虏,说张胜逃亡到了匈奴,为燕国跑腿来着。

  刘邦拍着椅子,喃喃道:【“绾果反矣!”】
  这么顺理成章,这么顺水推舟,一回首,好像还能看到小时候那人挂着鼻涕屁颠屁颠跟着他跑的傻样。刘邦眨了眨眼,下令樊哙攻打燕国。
  卢绾不想打。
  战争必须是双方的游戏,有一方不想打,那就打不起来。
  卢绾带上自己的家人财物,和几千骑兵,跑到了长城之下,然后——等着。
  徘徊在长城之下,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个月,如果卢绾心中没有当年那份情义,他早就飞跃长城跑去匈奴了,张胜早已在那里给他备好了一切。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他等着,他依旧认为邦哥病了,这都是那个女人在撺掇闹事,我必须等到邦哥病好了,给他解释清楚。
  邦哥的病,反正是一拖再拖拖不死型,忽然一日好了,卢绾立刻亲自去谢罪。

  我们不知道这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头子的最后一面,说了些什么,也许只是回忆?因为在卢绾离开后不久,同一年里,刘邦就去世了。
  刘邦一死,卢绾便去了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然而在异国他乡总受欺负,卢绾陷入了所有投奔匈奴者共有的阴影中——家,已是回不去;然而想家,想得肝肠寸断。思乡逼死英雄。
  第二年,卢绾就死在了匈奴。
  后来吕后掌权,卢绾的妻儿逃回来,而吕后恰好病了,不能相见。按说,卢绾的妻子和吕后应该也是情谊颇深的。只能把卢大娘安置在燕国的旅舍,打算安排一场阔别重逢,可吕后病着病着竟死掉了。卢大娘年纪也很大了,也病死了。
  景帝时,卢绾的孙子投降汉朝,封侯,传至曾孙,有罪,国除。
  讲燕王卢绾的故事,真是一件凄凉不讨好的活计。阿杳每每读到此,都会被卢绾在长城之下的盘桓,感动到无话可说——

  【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历史不是不容许温情,只是我们翻书翻得太快,以至看不到纸页之下的灵魂。如是而已。
  日期:2012-06-26 16:06:1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