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22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人是得罪了韩信的——韩信把他关起来,打算直接杀掉——他的弟弟想救他,于是上书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呵呵,吕后……
  吕后早已不是吕雉了。现在,丈夫在前线,她必须稳住大后方。然而,如果就这么贸贸然把韩信抓来,那韩信毕竟是有一票出生入死的好基友的,怎么办?
  吕后找到相国萧何,谋划着,派一个人假装是从刘邦那儿去韩信那儿的,说陈豨已经完蛋啦,大家都去长安庆贺,大王您去不去哪?

  韩信当然是惊讶到一屁股瘫在椅子上——怪不得陈豨一直没给我信儿,原来大势已去!——事实上,陈豨率领他的部队,勇敢而愚蠢地左冲右突,一直坚持到汉高帝十二年才死,比韩信晚死了两年。
  楚相国对韩信说:“去呗去呗,你虽然生病了,也好歹去一下吧。”
  这个相国,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热衷功名的阴谋家,但这个建议也算在理——剿匪庆功会你韩信都不去,难道你自己是匪吗?
  韩信走进长乐宫。
  萧何在上面笑眯眯地看着他。
  萧何始终是这样的——那一年,他把韩信追回来,那一夜的月色和萧何的眼神,韩信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帷幕之后是那个女人。
  韩信跟那个女人不熟。所以他还是看着萧何。
  忽然那个女人下令了。
  然后武士们如潮水般涌上大殿。
  绑了他。

  他以为还和几年前一样,绑他,也只是绑他而已。但是他看着萧何,他明白自己被骗了,却不明白,难道这个事件的策划者会是他?
  不懂政治的小孩。
  日期:2012-06-14 18:35:51
  韩信被斩于长乐宫钟室,夷三族。
  当要砍头时,也没有夏侯婴来救他了——也没有任何人救得了他了。他闭上眼睛,愤恨地留下一句遗言:【“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女子,还是女子!他的辉煌开始于一位大娘,又结束于一位欧巴桑!
  蒯通,还是蒯通!他只出现了一次,说了827个字,然而韩信却一生笼罩在这个高智商反社会分裂主义分子的阴影之下!
  他恨吗?他当然恨。他大概是大汉至今最窝囊的谋反者,连个谋反的影子都没有就被抓了——后来出了霍家那种更脑残的才把他比下去。但我们依然可以说他死得很有个性,因为他坦然。终于把这两大阴影吐露出来了,胸臆为之一畅,块垒为之一清——好,我可以去死了。

  ——紧急插播一条声明,因为阿杳的札记是基于《汉书》文本的讨论,而《汉书》对韩信谋反写得很明白,所以不另外讨论韩信没有谋反的情况。
  事情还没完——好歹还要再交代一下刘邦和萧何吧。
  刘邦破陈豨军,回到长安,才知道韩信已死。他的反应是【且喜且哀之】。刘邦从来不做作——当他真的“做作”时其实也往往虚伪到坦白的程度——我相信他这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他喜的是大汉江山又稳固了一分,哀的是——谁知道他哀什么。也许,他想到了很久以前,拜韩信为大将军、六军皆惊的场景,也许,他想到了韩信将他从荥阳围困中救出来时那傲慢得欠扁的表情,也许,在他脑海中闪回的是陈馀、田横、英布、彭越……这许许多多个人头。然后他长叹一口气,明白了帝王之路注定是孤独之路。

  “谁的计策?”他问。
  “回陛下,是丞相萧何。”
  他当然也有惊讶,是个人都会惊讶。萧何难道真的有这么大公无私吗?看上去是的,但刘邦从来不相信看上去的样子。
  【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当然了,刘邦心里想的和手下做的,从来都不是一套。如果萧何以为这样就高枕无忧,那他就败了。

  好在萧何身边有个叫召平的,发现了其中关窍,劝他不要接这个相国位子,并把家财都散出去充当军饷——明哲保身啊亲!破财免灾啊亲!
  萧何听从了,于是他没有成为下一个韩信。
  当然,我们也不知道,他对韩信之死会有什么看法。阿杳倾向于认为,他没有看法。
  当初的萧何不是大公无私,现在的萧何也只是因势利导。有个性而又不懂政治的韩信,以为萧何会是他一辈子的良师益友,所以他死无葬身之地。
  政治,再次给我们上了血淋淋的一课。
  ==========第一卷 第八章 完=================
  日期:2012-06-16 19:15:45
  ===============第一卷 第九章==================
  第九章 那些被权宜的异姓诸侯王们

  也许这一章,应该以历史教科书的口气来开头——
  汉朝初建,刘邦惩戒秦朝猝亡的教训,认为秦因不行分封而使皇权孤立,所以对功臣宗室大行分封,希望这些诸侯王能够成为刘氏政权的藩障……
  呜呼!这样写文章对阿杳来说是太容易了,可是也实在太无聊了!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的;“封建”这个词的内涵外延骨肉皮,大家也都拎得清,所以阿杳决定不再献丑,直入主题。
  ——当然,阿杳也根本不会提到“封建”这个词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刘邦对非刘氏人员的分封和项羽不同。项羽是在巨鹿之战胜利结束、彻底推翻秦王朝反动统治之后,采取论功行赏的形式(当然他到底论的是什么其实也说不清楚,一般认为他论的是感情,不过阿杳觉得说不定他论的是谁和他的智商更搭线呢);而刘邦是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一个一个地分封,到正式登基了再确认一遍。楚汉战争期间,他所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有这么几种:【注:关于南越、闽越、南海三个外诸侯王,会专题讲解,此章且忽略之。】

  1,刘邦自己收编来的人——彭越。
  彭越老兄,昌邑人,混社会的、意志坚定而残忍的功利主义者。在带领自家武装打打闹闹过程中一直与刘邦互送秋波,还帮助刘邦打昌邑,可惜刘邦此时尚不太中用,昌邑没能打下来。项羽入关,大封诸侯,没有封彭越,刘邦趁机派人给彭越送去将军印,让他带兵击楚。而后,彭越对邦哥死心塌地,直到垓下会战结束,被封为梁王,都城定陶。

  2,曾经被项羽分封的人。
  说实话,那个年代,所有人都看好项羽,那些个兵兵将将里,少有几个没和项羽发生过关系的。所以这个清单可长了:
  A,张耳。
  这位悲剧老兄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按道理,他算“赵将”,而不是“楚将”,不过他也是得过项羽便宜的。汉高帝二年,他被陈馀打败,失去了他的常山国,奔来投降邦哥,邦哥“厚遇之”。第二年,张耳、韩信的联合大军破赵后,邦哥立刻立张耳为赵王。——看,多靠谱的组织!
  B,英布,或称黥布,因为他年轻时犯法,受过黥刑,也就是脸上被刺了字还抹上墨。鉴于黥字实在太难看,所以我决定称呼他为英布。
  英布小时候,有人给他相面——注意注意,刘邦的神迹证明之后,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算命先生——说他【当刑而王】。后来果然受刑了,他反而得瑟极了:【“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大家跟他一起嬉笑。可见:1)他的性格还是很爽朗的,当然,性质跟韩信一样,不在乎,是因为有更在乎的东西,那就是2)。2)他是有野心的。——野心,真是个被用滥的词,阿杳想着,如果统计一下前几章的高频词汇,那么第一名“调戏”之后,第二名是否就是“野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