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10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鸿门宴的具体过程,阿杳真是不想再说太多了。高中背过全文,实在是对每个字都充满了吐槽的欲望。所以——还是不要吐出来以污视听的好。
  总结起来呢,鸿门宴众生相,大概是这样的——
  1,项伯:一直很超然,从未被批评。这位老兄在两大阵营之间如鱼得水,做间谍做得如此明朗无顾忌而最后竟还混到了封侯,真真是做人有方,充满玄机。

  2,张良:刘邦的大哥大。萧何、樊哙都可以有萧何二号、樊哙二号,但张良绝对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绝对是高智商高情商的极品谋士,看看他在刘邦逃走后还走进帐篷掸掸袖子给项羽和范增送上一点小玩意那从容有度的样子,绝对地完爆范增一条街。
  3,樊哙:从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来看,他跟项羽可谓脾性相投,而他们表现之不同,或许正在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曾听过一句高见:“项羽是可用之人,只可惜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试想若把樊哙换成项羽,项羽换成樊哙,又会如何?
  4,范增。范老头心里那个急啊!那个怒火攻心啊!玉佩给你看了三次!你丫一个二十六岁的瓜娃子居然视老夫如无物!把项庄叫进来舞剑!又被项伯的超然给打败……最后,老而不朽的范增看着那对玉斗吹胡子瞪眼,一甩手把它扔了个粉碎,怒道:“果然不该和小朋友说话!等着刘老四来收拾你吧!”
  为什么说范增是三流谋士?谋士者,不仅要能谋,还需能成事。范增虽有谋,却不能被项羽采纳,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话语方式有问题。(当然,项羽的脑子有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他的谋略再美妙,不被采纳,就不是好谋略。看看他对项羽这副“儿子听话点”的模样就知道他干儿子根本不会听他的话。
  5,刘邦……千古尿遁第一人……不过,刘邦好就好在他脸皮厚,他不是项羽,他什么猥琐的事都做得出来。
  6,陈平的第一次出场,即在此处,作为项羽的都尉,当邦哥企图尿遁时,出来请邦哥再进去。当然邦哥没有回去,他把张良留下来抵债,就飞也似地溜了。
  7,项羽……我说过项羽重感情吧?鸿门宴为什么成为终生遗憾?因为项羽从头发到脚趾都是感情用事的——
  A,随随便便就听了项伯的话:【“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一个“义”字就让他许了诺,也可见他对于杀刘邦根本没有很坚定的决心。

  B,随随便便就说出了曹无伤的名字:【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反观刘邦,一回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了曹无伤,就知道五十一岁和二十六岁的情商还是有一整个数量级的差别的。
  C,对樊哙的态度。项羽脸皮薄,经不起别人用大帽子扣,尤其当樊哙义正词严地批评他乱听细说时,他更加坐不住了,只得说:“呵呵,你坐,你坐……”
  统计一下,项羽在整个鸿门宴中的台词,实在少之又少,简直惜字如金——
  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2,【“诺。”】(项庄请求舞剑时)
  3,【“客何为者?”】(樊哙进来时)

  4,【“壮士,赐之卮酒。”】(对樊哙)
  5,【“赐之彘肩。”】(对樊哙)
  6,【“壮士,能复饮乎?”】(对樊哙)
  7,【“坐。”】(对樊哙)
  8,刘邦逃走后,张良进来辞谢——
  【“沛公丨安丨在?”】

  统计出这八句话以后,阿杳笑了……阿杳很不厚道地笑到打滚……
  第一句话是彻头彻尾的大失败不说;第二句话可以忽略不计;第三四五六七句就是个酒肉将军;第八句……他终于知道问一声了,只是——可惜啊,他问话的意思根本不是范增想要的意思!追?追个鬼咧,他真的只不过是问一声而已……然后,他就很乖地拿过小礼品,很乖地放在了座位上……
  其实,再想想,项羽真的认真计划过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吗?恐怕没有。鸿门宴上针对刘邦的一幕幕惊魂,都是范老头的设计。以项羽的自负,他一定认为自己在正面战场完全有能力解决掉刘老四,更何况这时候他还没把刘老四当作自己的对立面。
  项羽永远不会在这些权谋机锋上寻求成就感。
  日期:2012-06-02 22:34:12
  什么事能让他有成就感呢?

  就在几天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屠之!烧之!
  杀降不祥啊亲……这条果然也计入了刘邦后来宣读的项羽十大罪状。
  有人【注:《汉书》中说是韩生。】劝他,关中宝地,可以凭此称霸。项羽却摇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看看,这真是个重感情的男人啊——当一个人并不那么在乎“利”,那么小心了,他最在乎的,可能是“名”。
  劝他的人大失所望:“大家都说楚国人就像戴着帽子的猴子,果不其然!”

  项羽听说后——
  烹之!
  项羽要玩过家家了。
  天下如沙盘,他自以为已得到了天下,所以开始给他的小伙伴们分封了。
  不过首先,他得问过怀王的意见:其实他是想翻盘的,想对刘邦先入关中的事实翻脸不认。可是怀王很淡定地吐出两个字:【“如约。”】项羽呵呵两声,于是尊怀王为所谓的“义帝”,实则无寸土之封。
  项羽说到底还是想封自己——但他必须得先用兄弟们的分封来向天下过渡自己的野心。于是他号召起人民群众,【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这话什么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天下就是哥打下来的,哥那么辛苦图个啥?那那啥义帝,虽然没功劳,不过咱们也估摸着给他分个王当当吧。

  诸侯们,去年跪着爬到他脚跟前的诸侯们,都说:“善。”好政策呀!拥护之!
  项羽一共分封了十八王,加上他自己西楚霸王,乃十九王。这个分封可说是乱七八糟,封人唯亲,毫无战略头脑,不过阿杳不想再解释了,再解释下去这一章就真的写不完了……
  汉高帝元年四月,诸侯热闹得累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项羽却在这时,想起了那个放羊娃子,派人去给他挪挪屁股,理由是:【“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然后以这个放猪娃都不相信的理由把义帝放逐到了阿杳的家乡湖南。具体地说,是长沙郴县,也即08年冰灾时因为全市停电而大出了个名的湖南郴州。乖乖不得了,那可真是上游啊,都到了湖南南部了,搁在公元前那个蛮荒的时代,简直就是个西伯利亚!

  这还不够,项羽还催着义帝快走快走,然后就暗地里命令人把义帝杀了抛尸长江中。
  杀义帝,是项羽一生最关键的分野。宋代李涂就说项羽“立义帝以后,一日气魄一日;杀义帝以后,一日衰飒一日”。当时即使义帝和其臣子有背叛之心,项羽又何至于要杀了他呢?他这时气正盛,又哪里没有其他各种阴谋阳谋可以搞定义帝呢?退一万步讲,他就算不整义帝,放义帝到郴州去,义帝再闹腾又能闹腾出个什么结果呢?
  项羽却一定要杀了他!小朋友这是脑抽了还是脑抽了还是脑抽了呢?!
  要知道义帝实则是项羽道义上的王牌,这张王牌一倒——更遑论是被项羽自己推倒的——他道义上的根基也就不存在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