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3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A,【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这是骗人骗得心安理得,典型的痞子样。但是,痞子往往大气。他之所以骗人,是因为他【易诸吏】,瞧不起那些唯唯诺诺抖抖索索之辈,所以衣袖一抖、脚掌一抬,乱喊一声,就很大气地迈进了沛令的宅子。他是自信,而不是信钱,所以他不持一钱也可以很泰然。反观我们很多人,我们的信心,有时是不是太过于依赖外物了呢?当我们穿得漂亮、包里有钱、旁边有朋友站着的时候,我们就有底气;反之,我们就会惶惶然无以措手足。看看刘邦,才知道什么叫潇洒。刘邦没读过书,他不知道庄子的“无所待”理论,如果他读过书,说不定会是道家一颗冉冉升起的理论新星。

  B,【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刘邦在沛令宅子里的举止是很随便甚至很无礼的——【狎侮诸客】不说,吕公请他坐上座,这人居然还真的坐了上座。为什么?解释可以有三种:第一,他不懂,他没文化,他不知道礼节本来应该是怎样;第二,他看不起这些人,所以他理所当然要欺负他们,要坐上座;第三,他不在乎,既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不在乎自己坐在哪里、干了什么,他只图自己穷开心。

  第一种解释未免把刘邦想得太屌丝;第二种解释和第三种解释应该综合起来看。我总觉得刘邦当小民时的这种气度和庄子有那么点像,庄子不也颇自得其乐地说“吾将曳尾于涂中”么?唯二不同:一,刘邦鄙视所有人,但唯独高看他自己;而庄子鄙视所有人,也鄙视他自己。二,庄子能把自己这种拽心态写成书,而刘邦万万不能。
  综上——
  刘邦凭藉做客时这些奇葩的表现,获得了吕公的注意。吕公非常谦恭地表示,愿意让自己女儿给刘邦做【箕帚妾】。前面说过,吕公不是一般的算命先生,何以见得呢?这句“箕帚妾”就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在于吕公还对刘邦说了一句:【愿季自爱。】这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才说得出的话。一般相面之人,相出一个好命相,不握紧你的双手痛哭流涕就算了,这厮怎么还敢冷冷对你抛一句:“你好自为之!”原因之三,在于其后,司马迁不慌不忙(司马公作为一个文学家,可学之处实在太多太多!)地插入吕媪对吕公的怒斥:凭什么不把女儿许给沛令,反而要许给这个神马刘季?吕公很神秘地说:“你这个女人不懂,边儿去吧。”令人拍案叫绝!

  于是,吕后从此就跟上了刘邦,开始了她痛苦万分的人妻生涯。
  接下来,分析此段中的萧何。这个人只有一句台词,还是批评刘邦的:【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实则,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很多:一,萧何是个正常人。他有着和正常人差不多的品质,他没有吕公那种超能力。正常人都会这么看待刘邦,萧何只是说出了正常人都会说的话而已。所以后来,刘邦也就一直把萧何当正常人在用着:这个人做事,领导放心。二,当时刘邦还真混得不怎么样。萧何的级别确实比他高,但即使是领导也不见得能这样当人家面说人家不成气候吧?这不能说是萧何狂妄,因为萧何不是个狂妄的人。

  2,相面之二:神秘老父
  【高祖尝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老父相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也。”令相两子,见孝惠帝,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公主,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兒子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这个老父,实则比吕公差远了。这次相面经历,和后来的帝后将相都常有的也差不多。比如汉武帝的老妈啦,卫青啦,汉宣帝本人和他老婆许平君啦,也都是偶遇神秘人,说了些神秘话而已。好玩的是刘邦的反应:追问吕后,然后就去追赶老父,硬要问老父自己的命怎么样,老父只好说:“你老婆孩子都是靠你富贵的哎,拜托!”刘邦于是开心了。由此可见,刘邦是有野心的!

  这里,再次祭出了神话文学的利器之一:【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把神秘玩到底。
  《高帝纪》(实则是《史记·高祖本纪》)的神性证明到此解说完毕。主要是刘邦前期。至于他的后期,还有诸多膜拜性描写,且待后头慢慢道来。
  日期:2012-05-26 20:35:02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节 刘邦的演讲艺术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涉起兵了。这时候,刘邦正在四处逃窜,【隐于芒、砀山泽间 】做他的山大王。这时,天下蜂拥而起:【郡县多杀长吏以应涉。】就如贾谊《过秦论》中所言:“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可见秦朝的政权危机已然是十分深久了。
  九月,沛令也想带领沛县人响应陈涉。这时出场的是萧何、曹参、樊哙:【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以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高祖。】据《汉书·萧何曹参传》,曹参此时为狱掾,萧何为主吏。同传又有萧何在刘邦的小民生涯里对刘邦十分照顾的记载,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萧何、曹参对沛令的这番话,乃是有意指向刘邦的。所谓【诸亡在外者】,最后也只是说了刘邦一支队伍,没有提及其他,可见一斑。而屠狗者樊哙,本就是【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所以让他去请刘邦。

  此时刘邦的芒砀游击队已经有了数百人之众,浩浩荡荡回到沛县,准备举事,沛令却又后悔,想要杀害萧曹。这就把萧曹硬生生逼上了刘邦的一边。
  刘邦耍帅的机会来了。
  此处需要跑个小题,来谈谈刘邦的个性。作为湘西妹纸,阿杳深深地知道,土匪都是有个性的一群人。
  除了前一节中已然述及的刘邦事迹以外,《高帝纪》里体现出小民刘邦之个性的还有这么几条:
  1,【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就是说,凡事对他而言那都不算个事儿;而且爱护人,有胸襟。

  2,【好酒及色。】这句写得直,但也写得好。当刘邦还是个普通男人的时候,好酒好色很正常,但当我们带着看皇帝的眼光再看这句话,却会觉得——好样的,果然厉害!那是因为他当了皇帝我们才会这么想——这莫非是某种酱缸心理作祟?
  3,【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这句话应该和《陈胜项籍列传》里的一段对应着看:【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我以为,刘邦的话是痞子的话,而项羽的话是英雄的话。但是,痞子往往能比英雄看到更本质的东西——秦始皇的气度,本来不是常人能及,失败者项羽更不能及。高祖称始皇为大丈夫,将他引为同道,而事实证明,他们也确实就是同道。

  日期:2012-05-26 21:37:47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节 继续更新======
  跑题女王回归正题。
  当萧曹恐慌,翻墙投奔刘邦,刘邦开始耍帅:【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我是不懂古代城墙建筑和冷兵器的威力,何以一支箭能把帛书射到城墙上去,不过他既是这么写的,那就是这样吧。刘邦是个有个性的土匪,当他被编制未遂以后尤如此。
  从刘邦发布的这第一篇告示里,至少可以看出这么几点:
  1,开宗明义,没文化的刘邦写文章最擅长的就是给自己找高帽戴。一句【天下同苦秦久矣】,几多深情,几多大义!这是在给下文做合理性的铺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