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坟的那些诡异事儿——现代都市边缘不说不知道的故事》
第22节

作者: 中原杨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无论是建设大型基建项目,还是打地基盖商品房,都需要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了,那就是土地。要建设,就得先征地!征活人的地,那还好说,无非是动拆迁、给补偿,征地涉及的双方坐在一起谈条件,谈不拢的,就找人出来调节,把双方各自的要求尽量往一块儿靠,总有达成一致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日期:2013-02-17 09:23:00
  那要是征死人的地呢?比方说,你这一条公路,或是一段铁轨,要经过一片死人的墓地,那就必须迁坟!可问题是,你怎么就知道,那黄土下埋着的主儿,就愿意为你腾个地儿呢?
  现在全国不少地方,为了给基础设施建设、或是房地产项目征地,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迁坟运动,四处张贴告示,限亲属在规定时日之前,将坟墓迁出,若届时仍未迁走,则按无主坟,统一集中深埋处理。可这些无主坟,多是日久年深的孤坟、老坟,照理儿说,这魂魄早就应该转世投胎去了。可天底下这事儿,没有那么绝对的。要是还有老几位,魂魄赖在坟里不走,那原因就不好说了,想是还有什么心愿未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的主儿都是心思执着、意志夯坚的那种类型,你动了他们地儿,折腾了他们,你就那么确定,这老几位不会再反过来折腾你?

  据说大连有一回迁无主坟时,就出了件怪事,开推土机的工人,刚推平了两座坟丘,一股旋转的黑色风柱竟从半空中,直接向推土机袭来,这风柱目测有七、八米高,三、四米宽,旋风卷着黄土当场就推倒了那台几吨重的推土机,那个开推土机平坟的司机,拉到医院没多久,就气绝身亡了。后来,还是请高僧出面,埋了法器,才把那东西镇住。
  还有一些时候,你根本就弄不清,占着这地儿的是活人、死人、还是其他什么说不清、道不明儿的玩意儿。比如2004年8月,北京地铁五号线北新桥段的施工是热火朝天,这天,施工队在掘土作业时,竟然在工地上挖出了一口古井。这井身上是雕龙刻兽,井口的青砖上也是岁月留痕,一看就知道是个古物。井上当时还盖着一水泥盖子,有几个工人好事,把那水泥盖子移开,井口处竟是一副铁制的轱辘,上面绑着一条大腿粗细的铁链子,往井中一望,黑咕隆咚深不见底。

  人人都有好奇心,看见一口装帧精美的箱子,就想知道箱子里装得啥,看见这么一口古井,就想把那铁链子倒上来,看看另一头究竟连着什么。要不然,吃饭不香,睡觉也不安稳。当下就有几个愣头青,上来转那个轱辘,往地面上倒铁链子。这几个小子轮班,倒了整整一天,上来的铁链子在井边堆了方圆老大一片,可铁链一点儿也没到头的意思。可这井里面,就不像刚挖出来那么太平了,只听得一阵阵“隆隆”的怪响,好像井下打着闷雷,还有哗啦哗啦的水声,一听就是风起浪涌、大风大浪的声音。可拿手电往井里一照,还是黑咕隆咚,啥也看不见。几个小子一见大骇,急忙连夜又把铁链子顺了下去。

  日期:2013-02-17 11:23:00
  这事一经媒体曝光,社会上一时众说纷纭,有上了年岁的老人,说这井命叫“锁龙井”,那是大有来头的!京城这片地界儿,自古以来地下便有几大海眼,那都通着东海、黄海。好在这些海眼,分别由京西玉泉山上的镇海塔、北海上的白塔、崇文门下的石龟镇着,要不然隔三差五的就得水淹京城。
  老人们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扫北,迁都北京城。那时北新桥的这口海眼,是没有东西震的。有条老龙在井中逆天作乱,竟然发水淹了燕王的金銮殿。那“活神仙”刘伯温掐指一算,算得老龙作乱,于是燕王尽遣手下能人异士,前来降服老龙。最终,这老龙抵挡不住,被迫逃回海眼,却被人用铁链锁住了龙头。老龙被擒之后,燕王命人在海眼上造井,锁老龙于井中,又在井上起桥,井边造岳王庙,这才算把这口海眼镇住。

  到了近代“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人占了北京。小鬼子不信这邪,以为咱中国人忽悠他们,就强征民夫,拉“锁龙井”上的铁链。那次一拉就是二十多天,拉上来的铁链堆了好几条大街,可还是没拉完。小鬼子们心狠,拿鞭子抽民夫,让他们继续往上拉。就在这时,井下突然响起“隆隆”的雷声,并有血红色的水大股大股的往外冒,鬼子一见害了怕,这才罢休。

  至于这“锁龙井”下到底锁着个什么玩意儿,那可就说不清了,毕竟谁都没亲眼看见。至于那些“砖家”们的所谓科学解释,那更是扯淡。这年头,专家专家,专骗大家,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有一点,大多数人心里都清楚,这铁链下锁的东西,怕是惹不得,这片地儿,也怕是征不得。于是,便又有媒体报道,北京地铁五号线规划中,考虑到保护文物的因素,特意避开了“锁龙井”所在的位置。

  日期:2013-02-17 16:20:00
  扯远了,扯远了,我这人就这点不好,一说起这些灵异古怪之事,想停都停不住,下面咱还是继续说正事。毕业以后,我就进了省城一家大型银行,当起了一名从事公司业务的基层业务员。我的工作职责,就是到企业去,放贷款、拉存款。
  原以为银行工作轻松又多金,可这真正干起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只能说身在其中,才方知其味。就拿放贷款这事儿来说,因为省城的区位特点,大型工业企业不多。我所经手的客户,多是一些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类公司。这年头,能在省城拿到项目,圈着地的,也都是些手眼通天的老江湖们。和这些人打交道,无论是在待人接物,还是为人处世上,都能学到不少东西。再加上这些人一年到头走南闯北,各种奇闻异事知道得也多,正对了我的胃口。

  客户关系好搞,但自己单位里的这些大爷们,着实是伤不起。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我这基层业务员就得负责贷前调查,主要是查查这钱要干嘛用啊,公司运营得如何啊,借了钱能不能还得上之类。调查好了,就写一报告,送上面审批。审批的大爷们只负责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一般都按这个套路出牌,“嗯,我看这个业务可以,只是再提两点意见,希望你落实一下,补充进报告里。”
  其实人家这话,也合情合理。两点意见嘛,不多啊,落实落实也就过去了。可问题是我们这是个大银行,人多啊。有次我数了数,从客户提交申请,到把钱放在客户的账户里,总共要经过24个爷们儿、姐们儿点头批阅,每个人都是他妈的“我提两点修改意见”、“我提两点补充要求”……你一共24个人啊,那到我这就50条了!这50条意见,都得靠我这个基层业务员去联系客户,一条一条的和人家谈,该改得改,该补充得补充。这还得照顾着人家客户的情绪,一个劲儿陪笑脸,“不好意思,我们这风险控制比较严格,您多担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