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史》
第59节

作者: spencerhu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25 21:29:59

  =======================================
  《创业失败史》老黄生日篇
  =======================================
  每年的10月25日,是老黄生日。今天,凑巧就是这个日子,我为大家献上一份,有关青春、成长、成功和质朴道理的文章。
  《创业失败史》老黄生日篇,请欣赏!
  =======================================

  前言
  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为了一句“赶英超美”。整个红色中国陷入了对“钢铁”这个品种的疯狂追逐中,在当时中国人民的眼里,钢铁产量就是消灭英美列强经济骄傲的先进武器,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阶梯,就是一雪八国联军侵华以来国仇家恨的大好良机。
  无所不能的无产阶级能够创造任何资本主义畏惧的神话,整个国家绕围着同一个信念而奋斗!
  结果,不是“神话”而更像是“笑话”。
  许多年过去了。。。
  这场运动在后来被无数次批判和鞭尸:一味追逐虚无的数字盛宴与广大群众现实的物质诉求,究竟谁更重要?
  务实,开始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流,谨慎,一直贯穿整个融资链条的始终。
  注重变现,严控风险固然没错,但谁又知道,我们是不是陷入了另一场对于“房产”等固定资产的疯狂跃进当中。
  在这场同样虚无的数字盛宴里,我们和当年的“大跃进”相比,缺少的是全民族对未来的信心!
日期:2012-10-25 21:30:54

  =======================================
  第一章 少年英雄
  =======================================
  2001年盛夏,刘凯和张宁。
  这两个厦大的舍友,挤在闷热的出租房里,任凭风扇呼呼作响,他们也没停下键盘上飞舞的手指。
  自从厦大自动化系毕业以来,他们没有找工作,却一直在工作;没有考研,却一直在钻研。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醉心于他们不灭的互联网之梦。此刻的他们,对于自己能够在互联网这个环境里取得怎样的成就没有丝毫的概念。但在他们的心中,打开显示器,那扑面而来的信息量和计算机几乎无限的模拟能力,令他们深信:这,就是他们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大学期间,他们已经建立起一个技术交流论坛,并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技术,热爱互联网的朋友。随着时间的积累,他们的论坛“木牛流马”在高校圈子里越来越有名。
  刘凯和张宁的对网站的信息进行分级,普通用户只能访问一些技术级别相对较低的信息。但是如果用户级别较高,则可以访问那些技术级别高的资料。他们把访问者留下的问题进行整理后,以“悬赏”的方式在论坛里发布,征集最好的解决方案。对于能提供良好解决方案的网友,在论坛中就能够获得更高的级别,从而实现对高级数据的访问。
  在这种运营模式里,创业者先勾起一群“技术高手”的竞争意识,然后利用“高手”们的竞争意识作为驱动力,去完善论坛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储备。当论坛因为这些“高手”们的辛勤耕耘而拥有了丰富的技术含量时,更多的人便会加入其中,从而网聚更多的“高手”以及更丰富的论坛内容,这一切将最终使得论坛能够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和自我完善的循环。
  这种创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有机体,创业者们所做的仅仅是给予这个循环一个初始的源动力以及后续的维护。论坛犹如一个幼小的生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成长。

  毕业后,他们俩没有选择就业,而是专心打理起“木牛流马”论坛。虽然是技术论坛,受众不如门户网站宽泛,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广告收入,依靠着这些收入他们雇佣了几位大学生开始真正职业化地经营网站。由于论坛的发展模式具有自我确证性,因此,在以后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工作就仅仅是维护论坛的正常运行。期间刘凯和张宁多次对未来事业的走向进行讨论,他们的理想当然不会仅仅是一个平凡的技术论坛。而是希望在实业领域能够取得突破,真正做一些把生产和流通结合起来的事业”

  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他们很早就注意到厦门这个港口城市日渐繁荣的物流行业,通过调研他们发现了物流行业存在的一些缺陷,归根结底这些缺陷是由于“物流”与“信息流”割裂而产生的。比如,一件货物,丢了以后货主和物流公司甚至无法确定是在哪个环节丢失的。
  而互联网技术本身是一个以“信息流”为主要载体的行业,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信息流”与“物流”的匹配问题。
  然而,要做这样大的一个项目,资金是无法回避的一道门槛。他们一开始希望从银行贷款来解决,但银行只认房子不认项目,任凭刘凯说得这项目前景如何广阔,银行还是那句话:“有抵押物,你随时来找我们,没有,就不要再来了!”
  几番碰壁下来,刘凯和张宁放弃了从银行融资的念头,但他们仍然决心把物流项目进行下去。这时,刘凯想到不久前有一家北京行业网站的老板蔡先生曾联系过他,表示对他们“木牛流马”论坛很有兴趣,希望双方能够合作。但刘凯和张宁心理清楚,这种“合作”其实就是收购。当时他们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现在可能真的到要做决定的时候了。
  经过几次会商和反复地权衡,他们觉得网站的瓶颈已经出现,对手又足够强大。新项目既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又是自己的理想所在,该舍弃的还是要舍弃。刘凯和张宁决定卖掉论坛,换取新项目急需的资金。
日期:2012-10-25 21:31:46

  =======================================
  第二章 凤凰涅槃

  =======================================
  卖掉了为之付出3年青春的论坛,仿佛挥挥手和曾经的青春告别,成长的路上也许少不了分别的痛楚吧。但向前看,不断朝梦想飞奔,才是积极的人生。
  这次创业不比从前,刘凯很注意对于融资渠道的建设,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项目倒在非技术原因的融资门槛前。因此,在新公司的筹备中给蔡先生保留了一部分股权,刘凯希望能够在将来借助蔡先生的财力和社会关系,将他们的“物流网”项目推向更加宽广的高度。
  2002年冬天,刘凯和张宁带着他们的“蛛网科技”落户厦门市思明软件园。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厦门市政府和思明区两级财政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那3元/月/平米的租金。就这样,一群平均年龄24岁的青年人开始像蜘蛛一样织网,着手打造属于他们的“物流网”。
  “物流网”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匹配与共享。让客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控自己货物空间信息,让物流公司轻松规划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让监管单位方便地回溯货物流向查找货源。总之,伴随着“信息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在人力和时效上将是一次飞跃性的革命。
  在紧张研发的同时,刘凯仍然没有忘记研究那些政府对于高新企业的补助政策。一边搞科研,一边想方设法从政府手上争取各种补贴和减免,一边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时的刘凯强烈体会到,作为一个创业者,特别是高科技项目的创业者,远远不是技术过硬就可以的。仅一个融资渠道问题就足以困死企业,在今天中国银行业如此“认房”的前提下,像高科技企业这样的轻资产公司,他们的融资渠道尤为狭窄。如何借力其他资本形式,确实是考验创业者的一道高难算术题。

  在国外,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广泛,有专门对应高新企业的银行,有企业债券,有信托融资,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机构,孵化基金等等。特别是对于知识产权的认定程度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中国被界定为“轻资产”的高科技企业,在外国可能是许多金融业追逐的目标。我们的银行业认定的“轻资产”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资产”或者“固定资产”很少的企业,而在外国,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形式。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高新企业能够不断涌现的原因。我们的头脑和知识结构并不比外国人差,我们能够把载人飞船送上宇宙,却无法制造一颗出持久耐用的电池。缺少了资本支持,再好的创意也只能停留在思维阶段,正是这结构性矛盾导致了今天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严重落后,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