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平常也不论同学谈什么,总喜欢评价一番,并煞有介事的指出别人的错误。
大家都了解他这个特点,那个时候,基本上他一开口,大家就打趣说:“事实胜于‘熊’辩”。
那时候我觉得他口才确实不错,大家也都很佩服,一开口就经常让对方哑口无言。
我们大学毕业也已经很多年了,大家都认为凭借小熊的口才,他一定升官发财了。
结果是,他还和刚毕业时差不多,虽然换了几家公司,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每当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也是长吁短叹,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有一次碰面,我帮他总结了一下,他决挺有道理。
问题就在于
工作中,他总是喜欢争个谁对谁错,而且无论别人说什么或者做什么,总要指出别人的不正确或是不符合情况的地方。
公司其实不太喜欢重用他这种类型的员工。
因为现在的工作中,经常需要双方或者多方合作。
你要是总于对方争论对错,往往会把对方惹恼,把事情搞砸。
然而,你自己可能还认为自己在为公司争面子,利了大功。
企业用人,目的是把事情做成,做好,而不是争论谁的观点正确或比赛谁的辩论术高超。
就算你能让对方自惭行愧,无言以对,事情做不好,做不成,那这辩论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那?
因此说,小熊缺少的是求同存异的精神。
当然,我们讲的求同存异并不是不讲原则,不讲道理的一味妥协。
我们是在保证原则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以达到促进和维护存在不同观点的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团结和协作的成功。
世界上,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是不存在的,其实,世间万物皆如此。
只不过有的表现的强烈些,有的表现的没那个强烈罢了。
因此说,求同存异的精神对我们还是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的。
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多少分歧和矛盾不要紧,
只要我们肯挖掘双方的共同点,愿意求同存异,或者说愿意异中求同,才能有更多的合作,才可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以“求同存异”作为论据的讲话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
中国快速成长为休闲服饰的龙头企业的“美特斯邦威公司”的企业语录中也特别强调了“求同存异”。
前一段时间,小熊和我通电话,他现在“喜欢和别人辩论”的习惯已经改变很多,而且已经被提升为项目经理。
其实治大国也好,烹小鲜也罢,虽然看似迥异,其实道理相通。
互相尊重,求同存异,是合作的基础和成功的保障。
下一招和大家分享:《守时》
日期:2008-1-5 9:40:46
第二十招--守时
小贴士:守时都是一种美德,代表着礼貌和信誉。
我原来在大学做辅导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学生干部叫孙石,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平平,而且有的科目确实不太理想,
但是当时他做事情很让我放心,他是我看到过的大学本科唯一的四年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他很顺利的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且职业生涯很顺利。
在大学期间,很多人都向我表扬他,他们称赞最多的就是他的“守时”。
正是这“守时”的标签,让他处处受益。
每个人在世界上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是倒数计时。
鲁迅先生说的很对:“无端地浪费人家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遵守对时间的承诺是对被承诺方的礼貌,更是一种负责精神的表现。
“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成为很多公司的基本考核指标,而其中的“按时”又成为考核的基本中的基本。
时间观念淡漠,不守时,小的方面说是个人不够重视,大的方面讲是个人和个人所代表的团体缺乏基本的可信度。
商场如战场,时机往往稍纵即逝。
我见过很多因为不能如期交货而顾客退单的情况,这些企业因为退单损失惨重甚至倒闭关门。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无法完全控制所有情况,使得有的时候,确实我们无法遵守先前的时间约定。
如果当我们可以预计到无法“守时”的情况下,应当尽早的通知对方,把因我们无法守时引发的损失降到最小。
很多人觉得,迟到不不好的,难道提前也不好么?
是的,因为我们的提前行为会打乱对方的安排和计划,因此就如同《论语·先进》中所说“过犹不及”。
有人觉得,平时吃饭请客这样的小事情,晚点没关系,不用搞的那么严肃。
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积跬步,无以志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守时对我们都大有裨益。
现代社会中凡事讲求效率,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
纵观世界,也是如此,正如余世维老师讲的“凡是守时的民族都时强大的民族”。
如果正在阅读的您希望自己事业有成,前途光明。
那么,请记住“守时”这个词吧。
守时都是一种美德,代表着礼貌和信誉。
下一招和大家分享:《高效精确的控制时间》
日期:2008-1-7 7:10:06
第二十一招--高效精确的控制时间
小贴士:在纸上精确的规划每天的时间表,然后严格执行,我们将成为企业所赏识的高效能人士。
我在学校做毕业分配工作的时候,一直以高效著称。
我看到很多人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是的他们疲惫不堪,但是效果仍然差强人意。
其中的差异在于时间使用的方法不同。
那段时间,我们经常要做的工作就是收和汇总每个班学生的情况,我观察到,大部分人的收集方法是:“1班,2班,3班,明天上午把现在的签约情况报告办公室,我在这里等你们”。
于是,第二天他们就在办公室里等一个上午,学生迟迟不来,他们自己也感越加烦躁,觉甚是无聊。
我采用的方法和他们略有差异,我会说:“1班,2班,3班,明天上午9:00到9:10把现在的签约情况报告到办公室,我只有这段时间在办公室处理这个事情”。
结果是他们半天创造的结果和我用10分钟创造的结果相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