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十八禁》
第32节

作者: 无敌小霖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22 22:51:13

  过了一夜之后,吃过早饭四人就离了石碣村往回走。走了一天可算到了地方,晁盖和刘唐远远的出来迎接。
  两伙儿人见面一顿寒暄,走进晁盖庄上,该杀猪杀猪,该炒菜炒菜,吃呀喝呀一直聊到半夜。
  第二天天刚亮,几个人就到了后堂,这里已经准备好了牺牲和烧纸。阮氏三雄一看这阵势,发誓道:“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六个人都发了誓,烧了纸钱。
  发过誓之后,大伙儿正在后堂喝酒,只见一个庄客来报说门前有个道士要找晁保正化点斋粮。晁盖说你是不是傻,我们在这喝酒,你就给他点儿粮得了,这事还用来问我?
  庄客说他把米给了那个道士,可道士却不要,非要见晁保正。
  晁盖说他肯定是嫌少,你多给他点儿不就完了吗?你就说我这请客喝酒呢,没工夫见他
  庄客去了一阵又回来了说:“给了那道士三斗米,可还他是不肯走,说自己是一清道人,不为钱米,只要见保正。”
  晁盖说:“你告诉他我没工夫,让他改天再来,你别再来磨叽我了,这点儿事儿都办不了,要你干什么用,你别再来忙叨我了!”
  过了能有一个小时,就听庄外开了锅了。又一个庄客匆忙跑进来道:“那道士怒了,把咱们十多个庄客都打倒了。”
  晁盖一听,吓了一跳,赶紧来到庄外一看只见那个道士身长八尺,道貌堂堂,威风凛凛,长的古怪,现在正忙着打一群庄客。晁盖看时,但见:

  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
  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松纹古铜剑。
  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棉囊手拿着鳖壳扇子。
  八字眉一双杏子眼,四方口一部落腮胡。
  这道士一边打庄客一边骂道:“不识好人!”
  晁盖看这人这么猛,赶紧来劝道:“他们都给你粮食了,为什么还这么生气呢?”
  那道士哈哈大笑道:“贫道不为酒食钱迷而来。我觎得十万贯如同等闲,特地来寻保正有句话说。叵耐村夫无礼,毁骂贫道,因此性发。”
  晁盖说:“你认识晁盖吗?”
  道士说:“只闻其名,不曾会面。”
  晁盖说:“我就是,先生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啊?”
  道士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
  晁盖说:“到我庄上喝杯茶如何?”
  道士道:“那感情好啊。”
  两人进得庄来,吴用看见道士进来了,赶紧和刘唐、三阮躲了起来。
  喝过了茶,晁盖道:“不知道先生怎么称呼,家住何处啊?”
  道士答道:“贫道复姓公孙,单讳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小道是蓟州人士,自幼乡中好习强棒,学成武艺多般,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因为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贫道久闻郓城县东溪村保正大名,无缘不曾拜识。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转送与保正作进见之礼,未知义士肯纳否?”

  晁盖大笑道:“先生所言,莫非北地生辰纲?”
  那先生大惊道:“保正何以知之?”
  晁盖道:“我瞎猜的,不知道跟先生的意思对没对上?”
  公孙胜道:“此一套富贵,不可错过!古人有云:当取不取,过后莫悔。保正心下如何?”
  两人正说着呢,只见一个人从门外冲了进来,揪住公孙胜,说道:“好呀!你们在这捅咕啥呢?我可都听到了!”
  公孙胜吓的脸儿都黄了。正是:
  机谋未就,争奈窗外人听;计策才施,又早萧墙祸起。直教七筹好汉当时聚,万贯资财指日空。毕竟揪住公孙胜的却是何人,请看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日期:2012-10-22 23:17:04

  【这第十五回的事儿总算是交代完了,这个十五回到现在我已经写了一万多个字了,你以为第十六回要开始了吗?你错了,我真正的啰嗦才刚刚开始……
  这一回里基本上都是大段大段的对话,通过语言的描写来刻画阮氏三雄以及要劫生辰纲的这些人的性格和特点。

日期:2012-10-22 23:17:56

  在这一回的最后,出现了一个神人,那就是公孙胜。这个人的出现很突兀,我在网上查了些资料,据有关砖家考证,公孙胜这个人物在水浒传创作的初期是并不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个人物是后插进来的。
  砖家们说,劫生辰纲的人原本应该是七个,晁盖做的梦也只是七颗星星掉在他家房顶,这样一来故事就很顺,就不需要再用一颗小星星来凑数,也就是说,公孙胜其实是把白胜的位置给顶了。
  最最重要的实施者,一下子就退居二线,变成打酱油的存在了,我也不禁替白胜伤心了。
  有一位前辈,他的名字叫侯会,他专门研究过关于公孙胜这个人物的问题,并且从这个人物的身上,侯老师还探究出了更深度的问题,那就是水浒传成书的时间问题,这个问题进而又影响到了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这个谜题。所以说,这个问题要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了。
  出于礼貌,容我将侯老师的原文给大家看一下,如果看着不舒服,我会在后面整理出要点给大家看。有一点我要说明,我不是完全赞同侯老师对水浒传的所有看法和观点,只是在考证方面,侯老师很值得我学习。
日期:2012-10-22 23:18:26

  后来居上的《水浒》人物——公孙胜
  《水浒传》第十四回至第十六回的“智取生辰纲”故事,以其悬念迭起、摹写生动征服了古今读者。然而人们在赞誉之余,却很少注意到故事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纰漏。如作者一再提到的“七星聚义”说法,就颇令人生疑。
  在小说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中,东溪村聚义的好汉,分明是晁盖、吴用、刘
  唐、三阮、公孙胜、白胜等八位,但回目、行文中却一再称说“七星聚义”。作者自己大约也察觉到这一矛盾,于是让晁盖出面解释道:“我昨夜梦见北斗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这里所说的“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显然是指白胜。白胜在此次行动中身担重任、功劳不小;若非他的出色表演,久闯江湖的杨志是断难上钩的。白胜与水浒众英雄原是“一会之人”,后来在忠义堂上也坐了一把交椅。作者有什么理由轻视他、贬低他,把他排斥于七星之外呢?

  一个可能的理由是,参与“智取生辰纲”行动的原本确为七人,白胜也厕身其中。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故事中须增入一人, 于是作者只好委屈身居地煞的白胜,将他挤出七星之外;又不得不让晁盖“痴人说梦”、自圆其说。
  如此推测,并非无中生有。在容与堂本《水浒传》中,尚能找到这种改动的痕迹。如第十八回写宋江得知官府捉拿晁盖的消息,“担着血海也似干系”前往东溪村报信。此处有一首诗赞:“有仁有义宋公明,交结豪强秉志诚。一旦阴谋皆外泄,六人星火夜逃生。”按此时白胜被捕入狱,承认晁盖等七人参与行动;“星火夜逃生”的无论如何应是“七人”;诗赞但称“六人”,用的显然还是原版故事的数字。此后,宋江对晁盖说:“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来捉你等七人,……”先说“六人”,又说“七人”,自相矛盾。其后晁盖复述宋江的话道:“原来白胜已自捉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我等七人……”,这才是改过的数字。前面两处“六人”字样,想来是作者抹去原版故事旧痕时遗漏的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