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文明笔记 之 宋篇》
第1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6-23 15:37:00
  《古物文明笔记》总序
  《古物文明笔记》为作者闲睱之余翻书、赏玩古物的一些笔记汇总,记录着从远古、和上古、高古至唐宋元明清的部分生产工艺。而这些工艺即为后世的艺术品,可以称之为“文物”、“古玩”或“国宝”。
  “史记”是人为历史,人为的东西就掺和了个人情感与爱憎,或者说带着某种目的而为,并不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比如说,南宋抗金史,秦桧的后人与岳飞的后人来写,同样的一段历史,书写的内容就会有大大不同,其中道理不难理解。
  古物是文明化石,是最真实的历史。古物所承载的文明史是最实在的,它体现了每个时代的辉煌与没落,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产水平、工艺水准、民众审美、宗教皇权特征、国力财力、风俗习惯等等,这个是任何后来者都不可能任意篡改、夸张与诋毁的,在古物所呈现的真相面前,一切的“人为”之论都将空乏无力。

  我们有幸生长在华夏文明古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从上到下散发着迷人的文明气息,小到一粒玛瑙,大到庞然建筑,无一不透出深沉的文化底蕴。文明是一步步演绎而来,过程是漫长的,古物而又是记录着古文明进程的另类书籍,考释古物就掘开了一个民族的文明之根。
  古物的根本在于传承有序,从生产技术到工艺审美,每前进或是改变一小步,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没有大的跳跃。打个比方说,从夔龙、蟠虺、螭龙到火龙、虬须龙,这种纹饰演变的过程就相当漫长,其间掺杂着每个时代统治者与民众的心理、时代的气势甚至是平民百姓幸福指数。古物演变和现代科技的进步是同一道理,拿手机来说吧,从模拟移动电话、蓝屏、彩屏、和弦音到MP3、MP4,再到智能手机,每一步都是逐步的过程,不可能从蓝屏直接就到了智能手机。只不过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太迅捷,比缓慢的古代文明快至数以千万倍,但演变的过程还是存在的。

  细品之下,每件古物所散发出来的古文明气息都是复杂而深厚的,而这些气息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那个时代韵味又是让人如此痴迷。古物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巨大的迷宫,而进入迷宫与自由穿梭是后来爱好者所期望能企及的境界。中华文明这般庞杂与丰富,而我们的学识与精力都相当有限,不能全概而知,但不妨碍我们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爱好,就如同我们读二十五史一样,在时间与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读研,乐在其中便为知足矣!

  本笔记主要分陶瓷、青铜器、木器、玉器、钱币、佛像、服饰等等几大项进行阐述,计划写十篇,依次为分上古、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共九本书,目的只是为了清楚地体现每个时代的文明特征,以物说史,讲述传承有序的古物时代,透过文明的缝隙去触及文明演变的脉络,感受交错的历史渊源。
  《古物文明笔记》之《宋篇》分序:
  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理论上属汉朝,从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汉到汉献帝刘协于公元220年亡汉,其间跨度达四百余年。汉代史上,如果中间不是王莽横插一杆隔断了刘氏江山,那汉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最久的。所以有人就提出,断了代就不能算,按此理论来说,排在老二的宋朝就跃居成了第一。
  宋朝的命运相当多桀,在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冲击下划分为北宋和南宋,好在其间没有断代,江山没移姓,始终姓赵,就这般一路跌跌撞撞地沿续了319年。突破三百年的期限已经不容易了,再看大唐、明朝、满清政权都只有二百余年,其他短命王朝就更不用说了。
  宋代是个未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的朝代,在所有开辟的新朝代中,武力相对较弱。北宋皇帝重文轻武,行的是偃武修文的国策。宋太祖自己就是武将因兵变“黄袍加身”的,所以他紧接着“杯酒释兵权”,宋朝后世国君都效仿宋太祖,尽量以文官当政,武官少用。这就造成了国家军事力量的软弱。宋朝统治者倡导以文治天下,这或许就是宋朝版图很小的直接原因吧。都说以军事力量保家卫国,宋朝崇文不崇武的统治思想始终处于被挨打的窘境。文武兼治天下,在宋朝这改了,这一改让皇权中心被迫由北往南异都。也正是因为这个的缘故,宋朝留给后人的印象就如晚清政府一样“软弱无能”、“ 投降赔款”无半点出息。

  但是,我们今天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宋朝也有好的口碑,比如“百年无战事”、“百年不诛大臣”。 北宋历史,大部份时间都处于 “改革”之争中,吵吵嚷嚷近百年,终究无大的建树。因为政解不同,文人也不和气一团,但并不妨碍彼此之间对于文采彼此欣赏带来的那种惺惺相惜之态。因为不诛杀大臣,言论自由相对宽松,可以持不同政治观点,从而也让一部分文化名人始终处于“流放”的经历中,留住了性命,也留下了大量文采飞扬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东坡苏大学士。

  史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话有无夸张呢?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得体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之外,其余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均出现于宋代。这就是最直接的“伟大”之处。之后几朝的政权高压统治,使得文明、科技失去了那份从从容容的创新力。
  历经南北两宋得以完善的“程朱理学”,虽然当代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其中不乏微词甚至是批评。批评的原因大致是因为“程朱理学”被宋元明清统治者所利用,从而服务于封建专制皇权的“官方思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我们今天在批评当代有些人的“道德沦失”时,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衡量标准还是“程朱理学”,他是我们近千年来中国人优良的“行为规范”,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也是种品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