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手艺人——销售技艺是怎样炼成的》
第30节作者:
万里风行 日期:2011-06-07 22:24:05
我们继续销售基本功之交流下篇第一项“观”。
我们说了“观”要观察客户的言谈举止,要观察客户的办公环境,家庭环境。观察这些东西要注意的细节其实很多,你在短短几分钟内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分析出个一二三来不现实,要诀是把没有特点的东西过滤掉,抓住一些特别的东西,比如特别的动作,特别的表情,特别的字画,特别的植物,特别的摆设。那什么东西特别什么东西平凡?一般而言平常人不该出现的东西出现了就是特别,一些很微小的细节这就要看你的经验和阅历了。
一次某人去常规性回访老客户,发现客户短短数月时间苍老了十岁一般,不禁关心一下,问您这几个月怎么了?客户马上把话题岔开,然后气氛就有些尴尬,客套了十分钟左右,告别,客户本来伸过手来握手告别,但这伸过来的手不经意先做了一个请走好的手势,某人马上判断出客户对开始询问这一年的经历极其敏感,而这一年的经历定是大非寻常。于是找到其单位的“线人”询问,“线人”说了一个有血有泪有爱有恨有生有死的故事。说完感叹到你不应该问的,这个话题太敏感。这个询问的结果就是再见面时大家都不能忽视这个问过的话题,见面一次好象客户就想一次那个问题,气氛很尴尬。导致此单位下一个单子出现时,为赢单费尽心血,而此单位本是某人的窗口用户,根基之牢固对手几无可趁之机。所以XDJM们再碰到这种异常情况要慎重开口。
这种异常的微动作一定要引起注意,《易》云:履霜,坚冰至。就是这个道理,上一个历史小故事:
1929年,东北军张少帅在“中东路”事件上武力与胆魄完败于苏俄,“日军之智”石原莞尔仔细观察后,完全把握住了张少帅的心态,然后凭借手中一万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让风流潇洒的少帅带领军械精良的四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是时也,日本国内政府对此完全不支持,就是日军陆军本部也犹豫不定,而石原莞尔说:我不用拔剑,只用竹刀就可以吓退张学良。
就是这一个观察后的决断,让我民族蒙受苦难,影响至今。
对比一下袁世凯在朝鲜凭借区区兵力制衡日本多年不能有大动作。怎一个叹息罢了。
日期:2011-06-07 22:53:15
一部《资治通鉴》里就有很多这种靠着观察而保命保家的故事:
梁亡,唐庄宗入洛,下诏慰谕季兴,司空薰等皆劝季兴入朝京师,梁震以为不可,曰:“梁、唐世为仇敌,夹河血战垂二十年,今主上新灭梁,而大王梁室故臣,握强兵,居重镇,以身入朝,行为虏尔。”季兴不听,留其二子,以骑士三百为卫,朝于洛阳。庄宗果欲留之,郭崇韬谏曰:“唐新灭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今四方诸侯相继入贡,不过遣子弟将吏,而季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而反縻之,示天下以不广,且绝四方内向之意,不可。”庄宗乃止,厚礼而遣之。庄宗尝问季兴曰:“吾已灭梁,欲征吴、蜀,何者为先?”季兴曰:“宜先蜀,臣请以本道兵先进。”庄宗大悦,以手拊其背,季兴因命工绣其手迹于衣,归以为荣耀。季兴已去,庄宗心悔遣之,密诏襄州刘训图之。季兴行至襄州,心动,夜斩关而出。已去,而诏书夜至。季兴归而谓梁震曰:“不听子言,几不免。”因曰:“吾行有二失;来朝一失,放还一失。且主上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春秋》;又曰:‘我于手指上得天下。’其自矜伐如此。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虑矣。”
这个高季兴,别号高赖子,但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从李存勖骄傲自大的言辞“我靠自己这双手得了天下。”而断言此人不可能一统天下。果然就是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因逐渐变得骄狂,以致在灭梁称帝后的短短三年,身死族灭,年仅42岁。而后唐庄宗李存勖原本励精图治,亲自披坚执锐,纵横中原,统一北方,击败世仇后梁,建立了后唐。《通鉴》因此把他和后周世宗郭荣(本名柴荣)并列,誉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双璧。而高赖子就是凭借这个细致的观察,从而决定回自己的地盘,而最终得享天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这可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看看,这就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如果再加上合理的推断,带来的做单成果。
日期:2011-06-07 23:08:20
再讲一个销售的观察故事:
某人在某省做一单,其单位常务副总具体负责这个项目,在招标前的拜访阶段,常务副总说话滴水不漏,深沉内敛,在关键问题上常以脸色阴晴或微微点头否来表明态度。这样一个人物,在开标前一周深夜紧急电话某人约第二天上午见面,第二天约在了单位外某处,常务副总一反常态,明确提出若干要求,并要求开标前达成,不给解释,只是明确说达成了才有可能中标。某人前后对比,觉得反差太大,不合常理,于是约见线人,线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信息。反复思考下,某人觉得“反常为妖”,在别人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正常,因为有些人愿意掌握主动权,但此常务副总平时表现极其有城府,做出这种主动来谈的事来就很不正常了。于是按兵不动,几日后此标被宣布无限期延迟,常务副总调离。事隔多年,据说那个标还没招呢,那些中招的厂家有苦说不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