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未来之路》
第34节

作者: rodbin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10 09:26:01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听说中国持有6000亿欧元的金融资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是对的,这种配备可以左右欧元跟美元,同时为人民币发展赢得一定的空间;但是从社会真正财富管理的角度,那都是失误的决策,为什么?在这个金融系统中,有人欠钱,有人有大量存款,如果欠钱人想赖账,那么最终必然会赖到有大量存款的人身上,不关你是持有欧元还是美元,对于没有钱的人,最多破产,而他的破产千丝万缕之后还是会到有存款的人身上,这就是哲学逻辑上的必然!赖账,必需是有人有存款,有可赖的东西,你才能赖得掉!类似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真正分散整体性,或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的方式就是跳离这个金融系统进行投资,比如像土地、资源、水资源、优质企业股权、基础社会、科技、人才、对内的医疗养老等公共福利等非金融属性的资产投资,才有可能真正避免掉整体的金融风险。
  开避一条新的经济之路才有可能治本之策!不过各种问题会非常的多……
日期:2011-09-13 08:28:19

  人民币走出去了,伦敦意外成为了一个离岸交易中心,我估计按照现有的交易模式和现在的市场情况,走出去肯定跟、美元、欧元、日元等是一个系统,这个游戏我的理解就是羊入虎口,羊跟老虎一起玩,不管老虎说的怎么好,怎么保证,你都是别人嘴里的肉,只是什么时候吃,怎么个吃法!

  能不能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体系,你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什么东西都得符合自己的特点、特色,走别人的路,那就是资本主义,跟各种医改、教改、房改等改革类似,照猫画虎,不伦不类!
日期:2011-09-13 17:58:01

  英国《金融时报》:意大利正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购买“相当大数量”的意大利国债并对意大利展开大规模投资以帮助其走出金融危机。意大利国债1.9万亿欧元,与GDP比例高达120%,在欧元区仅次于希腊。中国政府已派出代表团去意大利考察并准备进行战略投资。
  拿什么东西做担保!我们的血汗钱!?没有担保就是扯淡,卖国、出卖老百姓利益的行为!
日期:2011-09-19 08:48:06

  现阶段经济危机各种形式出现,什么欧债危机、两房债券贬值为废纸……,目前大家将矛头统一的对准了发行货币的中央银行系统,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大的经济危机,中央银行系统必然是矛盾的焦点,按照我的理解必然会被民众收归国有,同时也由于这个信用纸币时代的信用完全丧失,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将失去信用,必然要求有东西作为发货币的抵押——不管是黄金、白银、还是新能源的碳货币或者其他新出来的东西。

  危机当中矛头只对准中央银行,而不对准下面真正给社会带来更多货币供应的私有银行系统这是非常错误的,同时也会在新一轮的货币发行机制中逃避掉被收归国有的处罚,如果目前世界上这些大型的私有银行系统,像摩根、花旗、汇丰、瑞银等等,没有被收归全民所有,那么后续的世界经济系统中剥削大众的分子依然存在,现在的问题依然会出现,只不过表现形式可能会有点改变,但是改变不了大众被剥削的事实,就像现在大众是金融的奴隶或叫做钱的奴隶,后面还是会是这个系统的奴隶!

  收归国有就必须连中央银行、下面的所有商业和投资银行包括他们的控股的各种银行金融机构统一收归国有,再来慢慢改革,不然改了局部、整个态势没有改变,那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类似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对民众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
日期:2011-09-19 08:54:27

  为什么大众不将矛头对准私有银行系统,就是因为私有银行系统在发行货币这个制度设计的隐蔽上面,我在最初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老百姓很难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想想一下也会被银行收储再贷款这一过程所蒙蔽、专业一点的人士也会被设计精美的银行财务报表所欺骗!
  各位账上的钱从哪里来,而且这个世界总体的账上财富是多少?中央银行向这个世界只提供了多少的钱(印的)!两者的差距就是银行系统给世界带来的新增货币!?

日期:2011-09-19 08:56:45

  革命也好、改革也好,关键是要找对革命和改革的对象——剥削阶级以及剥削阶级的剥削大众的工具,目前这个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私有的银行系统及他们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机构。
日期:2011-09-19 09:50:52

  恭喜袁隆平院士杂交稻取得突破性进展,袁隆平院士应该获得真正的诺贝尔奖,不但是生物学奖而且应该有和平奖!当然如果诺贝尔奖不给袁隆平那只能说这个奖本身有问题。这才是人类真正应该推广的价值取向!
  昨日,隆回县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羊古坳基地内,当地农民正在喜割成片的超级杂交水稻,由农业部专家组组织的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攻关项目验收在这里进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