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北朝后期至隋唐那一百多年间令人心碎的红颜》
第21节作者:
实梦zs 日期:2012-07-01 15:25:33
17 上《列女传》,忍心见自己亲生儿子被杀,选择孤独终老的公主: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
我没看过《列女传》,不过从其他地方听过一点其中的故事,印象中除了汉朝的缇萦之外,能进《列女传》的女人总要把自己折磨的体无完肤,例如被男人摸下手就要剁掉手,又或者老公死了立即自杀等等,这样才可以进入《列女传》。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中国古代的女人有自虐倾向,这其实完全是封建社会男人从思想上压迫、毒害女人,进行道理暴力的一种手段而已。女人在这种环境里思想深受其害,又或者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又或者没有其他路可走,因此自己也愿意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名留青史”。
隋炀帝是有名的昏君,他的女儿却可以进隋朝列女传,让人觉得真的不可思议,这就要从南阳公主生母萧皇后说起。
萧皇后,本是南朝梁的公主,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她出生于二月的后梁国都江陵,因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便由萧岿的堂弟萧岌收养,萧岌过世后,辗转由舅父张轲收养。由于张轲家境贫寒,因此本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农务。后来杨坚想跟南朝梁结亲,梁国的其他公主都不适合,于是选了她嫁给杨坚的二儿子杨广,成为晋王妃。之后杨广即位,她也就母仪天下,成为隋朝的皇后。
史书上说她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深得婆婆独孤皇后喜爱,跟杨广关系也很好。
后来杨广昏庸无道,萧皇后想劝诫,但是又惧怕夫君,自古伴君如伴虎,因此只能上折隐晦表达自己的意思,杨广根本不以为然。杨广有无数女宠,萧皇后也从未有嫉妒之事。
有野史说萧皇后是乱世桃花,后来在李世民即位之后曾成为他的后宫,这不过是后人附会之词,只因为李世民纳了弟媳,就认为他是老少通吃之人,将萧皇后也硬塞给他。隋炀帝和李渊是亲表兄弟,李世民即位的时候二十九岁,他破突厥迎回萧皇后的时候年纪也只是三十出头。而萧皇后在隋炀帝被杀的时候,她的亲孙子已经十五岁了,这样推断她的年龄最起码在五十岁上下。她死于贞观年间,死的时候年龄是八十岁,这样算她在从突厥返回长安见李世民的时候大约是六十来岁的人。李世民就算审美观念再有问题,也不可能看上一个比自己大了二三十岁的女人。如果李世民真的纳了萧皇后,后来也不可能以皇后礼仪将她跟隋炀帝合葬了。
萧皇后生有二子一女,女儿就是这位南阳公主。正因为萧皇后谨守礼教,于是将女儿也教育的“贤良淑德”。这里的“贤良淑德”四字打上引号,是因为我极端厌恶那种泯灭人性的封建礼教,因此对这种所谓的美德持反对态度。
史载南阳公主美貌有才学,她一生被记录下来的事情主要有三件,都是她谨守礼教,“忠孝节义”的表现,其中后两件造成了她一生的悲惨命运。
第一件事,隋炀帝将她嫁给大臣宇文士及,她根本没有当时公主的娇贵矜持,在公公生病的时候侍奉汤药照顾,尽足儿媳的本分,孝顺之名广为流传。可是就算她如此贤惠又如何?最后恰恰是她丈夫的哥哥、她公公的儿子宇文化及亲自弑杀了她的父亲隋炀帝,她成为亡国公主。
后来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所败,宇文士及自济北西归大唐。当时河北最强大的势力就是夏王窦建德。史载隋朝的旧臣引见建德,莫不惶惧失常,只有南阳公主神色自若,见窦建德时自陈国破家亡,不能报怨雪耻,泪上盈襟,声辞不辍,情理切至。建德及观听者,莫不为之动容陨涕,都非常尊敬叹服。
窦建德诛杀宇文化及及其族人,当时公主有一子名禅师,年仅十岁。窦建德询问公主道:“宇文化及躬行弑逆,现在将族灭其宗。公主之子,法当从坐,若不能割爱,亦听留之。”公主哭着说:“武贲(窦建德)既是隋室贵臣,此事何须见问?”
南阳公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既然是隋朝的贵臣,宇文化及杀死了隋朝的皇帝,这件事情还需要问我吗?也就是说她的儿子到底是宇文家的血脉,应该杀。
这一点我们现在人看起来觉得十分不合情理,但是对于南阳公主来说,这是她忠孝的表现。隋炀帝是她的父亲,是皇帝,她必须尽忠尽孝,所以她的儿子虽然才十岁,但是到底是罪人的侄子,因此也该杀。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她被封建礼教毒害到什么程度。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心中一定十分痛苦,所以会哭着说这样的话,但是当时她一定觉得自己为大义奉献,是极为崇高的行为。
我不认为公主是因为仇恨所以才要杀死自己的儿子,因为弑君的到底不是自己的丈夫,杀死自己的儿子对宇文化及又没有什么伤害,就算仇恨宇文家人,母性也会掩盖这种仇恨。若真的仇恨至极,何妨自己亲手杀死儿子,却要窦建德动手?因此,公主忍痛不救自己的儿子,应该是因为觉得对不起父亲君上。可是她那个荒淫的父亲配的上她这样忠君孝义吗?
窦建德之所以会这样问公主,就是想看看在殿上那样大义凛然的女子在这种时刻是否会像一个小女儿一样哭哭滴滴哀求他,又或者他想卖一个人情给公主,不过他万万想不到公主会是这样的表现,他失望了,于是杀死了公主的儿子。史书中记载“竟杀之”,也就是史家也对窦建德这个举动感到很奇怪。其实窦建德根本就是农民起义领袖,他家人被隋兵所杀,根本不是忠于隋室的人,公主说他是隋朝贵臣,不知道是讽刺意味,还是因为到底是他杀死了弑君的宇文化及,或者还有其他的含义,总之窦建德当然不会顾及隋炀帝外孙的性命,见公主不肯求他,心里不爽,也就杀了那小孩。
就这样,南阳公主的一点血脉没有了。
此后不久,南阳公主剃发为尼。从史书中我们只知道她一直生活在窦建德所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及建德败,南阳公主回到西京长安,后来复与宇文士及遇于东都洛阳。公主决意不与相见。宇文士及去见公主,请复为夫妻。南阳公主拒绝了他,说:“我与君是仇家,只恨不能手刃君,只是因为另兄谋逆之际,君并不预先知情罢了。”严厉的让他赶紧离开。士及坚决求见,公主发怒说:“如果执意要求,死了就可相见。”士及见其言切,知不可屈,乃拜辞而去。
当时有功业的男子并不愁老婆,宇文士及会来找她,可能一是因为她确实美貌贤淑,宇文士及真心爱她;二是因为她身份贵重,是隋朝皇室女,虽然隋朝已经覆灭,但是她们的贵族身份没有改变,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唐初的皇室和大官都以娶弘农杨氏女为荣;三是因为他哥哥弑君,害的他们的儿子被杀,他对公主毕竟有几分内疚,不忍公主孤苦;四则是因为怕别人说他负心薄幸,影响他的前程。
南阳公主确实很难面对这个跟自己有血海深仇的男人,是这个男人的哥哥使她从身份尊贵的公主变成了凄惨可怜的尼姑。但是她没有想到,就算宇文化及不杀隋炀帝,其他人也会杀。隋炀帝生前就对萧皇后说过:“如此好脖颈,不知道谁来砍。”公主是个明理之人,可能她心中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还是不能接受杀死父亲的竟然是自己的夫兄这个事实。
不知道南阳公主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充斥心中是怨恨还是无奈,或者是对礼教的严格执行,总之,等待她的也只有孤苦一生的命运。虽说出家为尼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有的人也正的从佛法中得到解脱,但是哪个正常女性哪个不想有丈夫有子孙呢!而且她这样做,要表现自己的刚烈节毅,苦的只是自己,对宇文士及一点影响都没有,倒给他继续找个好前途提供了机会。
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宇文昭仪是李渊的宠妃,李渊甚至想立她为后,因此也很倚重宇文士及,于是将李家宗室女赐予他为妻。他早前也因为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有功,封新城县公、郢国公,后颇受宠而历任中书令、殿中监。贞观十六年过世,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陪葬昭陵。
从这段历史记载可见宇文士及后来仕途坦荡,青云直上,历经两朝,生荣死哀,子孙满堂(他后来当然会娶妻妾,不会少了儿子)。
只留下公主一人青灯古佛,孤清哀怨一生。
这位南阳公主便是李世民后宫、李恪母杨妃同父异母的姐姐,姐妹二人出身高贵,却皆没有好结局。
喜欢看的一定要留言啊,你们的留言是我更新的动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