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57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4-19 16:24:30

  在此需要说明一下,西夏这个八十万大军的数字很明显是有水分的。想当年李元昊建国的时候,全国兵力只有五十多万,就算这么多年随着人口增长,军队数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也绝达不到八十万的数字,更何况,梁太后这次只是集结了黄河以南的兵力,更不可能会有如此大的数量了。也就是说,这一次西夏出兵所号称的八十万,跟当年赤壁之战时曹操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性质是一样的,纯属壮大自己的声势。

  易中天先生在谈到赤壁之战曹操的真实兵力时曾将其打了对折后又打了对折,得出了二十万的结论,对于此次西夏攻打兰州的真实兵力,我也打算采用二十万这个数字。当然了,我这个数字并不也是打对折打出来的,而是根据西夏的实际情况、这次出兵想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对达成目的的信心等诸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我们假设现在的西夏总兵力有六十万,那么黄河以南各监军司也就只有三十万(西夏的军队黄河南北各占一半),这三十万当中还要抽出来相当数量的兵力防守各个战略要地,不可能全部调来打兰州,所以能调集的兵力,最多只有二十万。
  上次永乐城之战的时候西夏调集了部分黄河以北的兵力,差点倾国而来,才勉强凑够三十万大军。永乐城距离宋朝的延州、鄜州、保安军、米脂寨太近,宋军随时可以驰援,为保必胜,必须出动足够的兵力,所以西夏才罕见地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兰州不同,兰州原本就属西夏,现在虽然被宋朝攻占,可是太靠近西夏,后方又只有熙州一个比较稳固的基地,攻取难度比永乐城低,所以出兵二十万,比较合理。

  至于此次西夏军队的主帅是谁,不太清楚,有可能是仁多零丁。理由待会再说,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战争的发展情况。
  上次西夏大军被王文郁击退后,李宪就猜到,西夏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肯定会卷土重来。之后他就开始增加兰州的守军数量,并派人修整兰州的城墙,做好准备,专等夏军到来。
  西夏大军到来后,把兰州团团围住,开始了极为凶猛的攻城,据《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西夏用兵》记载,当时“矢如雨下、云梯革洞、百道并进”,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
  由此引出了我认为仁多零丁有可能是西夏军队主帅的第一个理由。如此不顾伤亡、视人命如草芥的打法,向来是仁多零丁的最爱,而其他西夏大将则几乎不用此类战术。
  夏军由于是远道而来,在地利上比较吃亏,而宋军早有准备,且以逸待劳,所以夏军虽然打得勇猛、打得顽强,却仍然没法攻克兰州。围城十天后,夏军军粮耗尽,遂解围而退。
  现在我们来说仁多零丁有可能是西夏军队主帅的第二个理由。此战之后,宋神宗曾经给李宪下了一封诏书,现摘抄此招部分内容如下:西贼虽已伤败散去,然凶酋仁多零丁倔强任气,深虑耻于伤残,不快所欲,忿不思难,出我不意,其人如犬彘,乘隙忽有奔冲,不可不念。
  神宗刻意把此次兰州之战与仁多零丁放在一起讨论,说明仁多零丁与此战确有莫大的关系,很可能就是此次西夏大军的主帅。
日期:2011-04-20 17:59:10

  兰州城下的再次惨败使梁太后心里十分不爽,想让她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吃亏,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此次进取兰州行动的失败并没有让她停止对宋用兵的脚步,恰恰相反,她对宋朝的攻势更加猛烈了。
  不论是西夏还是宋朝,都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蒙受巨大的损失。
  四月,叶悖麻、咩讹埋率军围攻宋朝的安远寨和塞门寨,和宋将吕真等人打了一仗,死了。
  刘昌祚亲自坐镇延州指挥,这俩人死的倒也不算憋屈。
  六月,西夏出兵两万,进攻宋朝的德顺军(今宁夏隆德县),杀德顺军巡检使王友。
  十月,仁多零丁入攻泾原路,死了。
  这个事情,咱们得细细地说。
  要说宋神宗心里最恨的人,估计非仁多零丁莫属。前面我曾引用了一份神宗给李宪的诏书,从这份诏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就能看出神宗对仁多零丁的极端仇恨。事实上,早在永乐城之战后,神宗就曾经给李宪下诏,命他秘密寻找可靠而且不怕死的人,生擒仁多零丁,如果生擒有难度,能将其斩首也行。当时神宗还特意强调,只要有人能做到这一点,银子官位大大的有。
  仁多零丁呢,永乐城之战的巨大胜利让他一雪前耻、扬眉吐气。在他眼里,宋朝人不过如此,没啥好怕的。此后的仁多零丁对于攻宋之事相当积极,经常亲自出马,指挥夏军攻城掠地。前面述及的叶悖麻、咩讹埋攻大宋朝安远寨、塞门寨的战役,据说就是仁多零丁亲自谋划的。
  自己费尽心思计划的攻宋行动居然失败了,而且还损失两员大将,这使仁多零丁火从心起,发誓要为叶悖麻二人报仇。这次他亲率十万大军前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仁多零丁果然不愧残暴之名,他率军进入泾原路后,开始大肆烧杀抢掠,不论是汉人还是归顺宋朝的党项人,他都不放过,一时宋朝平民伤亡惨重。
  之后,仁多零丁进围宋朝的第十六堡(宋朝的堡寨名,具体位置暂不清楚)。
  前面提到过,仁多零丁的打法是一种不要命的打法,他从不会在意手下士卒的性命,只会一味逼迫他们攻城,谁不拼命,他就要谁的命。
  这种打法是一柄双刃剑,虽然效果明显,副作用也很大,会让手下的人心生怨恨,不会对这样的统帅有认同感。当这种怨恨超过一定的限度,无论怎么逼他们,他们也不会拼命的,甚至还会起来造主帅的反,当年张飞的悲剧正源于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