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回忆录:走上权力巅峰的奥秘》
第31节作者:
非魚亦魚 日期:2012-06-30 12:07:05
二十七 孔融之死
孔文举在208年八月被曹公杀死了,从那年八月到现在,孔文举获得了无数的哀悼,大多人认为他毁在了自己的性格上,毁在了自己的忠贞刚直上,甚至还毁在了曹公的嫉贤妒能上,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孔文举的性格是文人的性格,他的确很张扬,张扬到不知天高地厚,老子天下第一,惟有自我适意的荒唐地步,以他的文才,搁到你们这个时代他必定成为最顶尖的明星,那韩寒等肯定万万不及。树大招风,如今就连韩寒这样的人物都陷入重围,焦头烂额了,何况我们那个时代的孔文举?孔文举俨然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文人领袖,潮流先锋,他又是那种出身,他又是那样言行无忌,甚至屡次以曹公为靶子大肆作秀,他焉得不死?事情看起来真像这么回事,但是曹公真是为此杀的他吗?曹公早年就是一个放浪无羁之人,他后来也是不拘小节,他手下刚直甘于犯颜之辈无数,德行不修者无数,其中甚至就有程昱、郭嘉这类的人物,曹公何以能够对他们毫不为意,而独独对孔文举大施杀手?
我们那个时代的所谓德行不修,以及放荡、通达,其实都是不拘小节,脱离世俗的意思,在你们今天看来这是一种洒脱,一种超出,但在我们那个时代就是一种罪过,一种败德,因为它不合儒家之道。曹公看似不拘小节,其实以儒家治世,孔文举为儒家代表,可是他内心里也有通达之意,他们二人其实并不矛盾。要命的却是孔文举的个性不只是张扬在生活、艺术、学术上了,他动辄试图将其扩展到任何一个领域,甚至政治。孔文举何敢去玩政治?他凭什么去玩政治?这难道只是性格问题?性格决定命运这话的确很有道理,但是意识同样也可决定命运,不良的性格和错误的意识一旦结合起来,一旦走向政治就更将决定命运。
孔文举的性格是骨子里的性格,也是自我膨胀的性格,从这一点来说将他的命运归结到性格身上也不算大错,但是孔文举忠贞刚直吗?他号称忠于大汉,他为大汉都做了些什么呢?他的忠贞刚直都表现在哪里,他都为此付出了什么呢?他在曹公时期仅限于摇唇鼓舌而已。
早年的孔文举血气方刚,看起来确算是不畏死之人,这从他早年保护张俭躲避“党锢之祸”的“一门争义”事件,及其后来不惧何进、董卓威势,甘于拒绝抨击可知,但是他可曾效那王允甘于以身犯难,一心杀贼,去消除祸害?可曾如那王累主危臣死,坠落城门?可曾似那荆轲壮士断腕,拼死一击?我最能记住的是当196年袁谭攻打孔文举所在时,自春至夏,围兵四集,战事异常惨烈,孔文举其时只剩下数百残卒,自己尚能于“流矢雨集,戈矛内接”中,“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孔文举真是好气魄,士卒在纷纷死去,城池将陷,百姓将面临屠戮,他却不登城指挥,不筹谋计策,但不忘显示他的名士风度,保持他的名士风度。那么城池失陷,将士百姓一去不返的时候孔文举干了些什么呢?他到这时才骑马逃走了,逃走时扔掉了妻子和两个儿子。全城俱亡,妻儿同死,那一战惟孔文举独活,这就是孔文举作为一个忠贞之臣,作为人夫人父,作为百姓父母的作为。这当然不耽误他后来继续做他的忠臣,不耽误他再做百姓的父母,不耽误他再娶妻生子,为人夫人父。
王允、王累、荆轲这样的人不多,我似乎是对孔文举过于苛求了,人的见识能力不同,所处地位行事方式不同,不能追求统一。王允所为极难效仿,王累近于愚忠,荆轲有莽夫之嫌,但是你孔文举既然一样都做不到,又何必以此自榜呢?荆轲若为莽夫,你孔文举的行为里难道不也尽显一个“莽”字?他荆轲到底还算一位勇士,一位义士。
据说,当袁绍曹公正当强盛之时,因孔文举无所依附,有人出谋让孔文举早先结纳二人,结果被孔文举怒而杀之,其原因是孔文举早料到袁绍曹操二人心有异图,终将与大汉为敌。袁绍我不知道,此人言行不慎,或早有暴露,但于那时的曹公孔文举如果就敢如此断言,就有这样的见识我决不相信。曹公那时挟刺杀董卓的盛名,又口口声声要匡扶汉室,他奉献帝迁都许昌是几年后的事,他奉献帝迁都许昌打出的也是“奉帝王以令不臣”的口号,他那时的心思就连荀彧这样的人都没法判断,他那时跟随者众,这孔文举何以竟能超出这所有的眼光?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孔文举的自大而已。他自付自己乃大圣之后,才高八斗,他在乱世之中也想建立起一番功业,他哪里能屈居人下?四世三公的袁绍算得什么,那宦门出身的曹公就更令他瞧不起,孔文举可不认为自己是眼高手低的人,他自以为天下事一通百通,他既能上天揽月,也能下海捉鳖。
孔文举心比天高,但他到底还是依附了曹公,到其时他与曹公的种种不合作态度便显示出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