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江东----老孙家的那些事》
第46节作者:
朝阳沟往事 日期:2012-06-29 11:52:25
6 吕范的厄运(1)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吕范是最早追随孙策的人之一,他和孙河总是跟随在孙策身边,与他出生入死,并肩战斗。孙策把吕范当做亲人看待,常和他在自己家里,当着吴太夫人面喝酒。
孙策的势力逐渐壮大后,吕范看到孙策的大军纪律不够好,经常有人违反军纪,就诚恳地对孙策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渐做大,部队越来越多,吕范听说有些人不守军纪,请求将军让吕范暂时担任都督,帮助将军整理一下军队的军纪。”
此时吕范手下已经有步兵二千多,骑兵五十,身为大将,职位要高于掌管军纪的都督很多,担任都督等于是自降身份。
孙策回答说:“子衡,您是士大夫,况且现在已经有那么多兵马,又立功在外,我怎么能委屈您担任这种小官,去操劳军中那些琐碎的事呢?”
吕范答道:“将军此言差矣,吕范抛家舍业追随将军,不是为了妻妾子女,而是为了在这个乱世里能和将军一起干一番大事。现在我们就像坐一条船渡海,有一件事做不好,大家都会遭到失败。这也是为了吕范自己考虑,不单是为将军。”
看到吕范毛遂自荐,要以尊贵的身份去担任监管军纪的都督,孙策的心里很感动。吕范当时不能算孙策的手下,说是同盟者也许更合适。
孙策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看着吕范。吕范知道孙策这是默许了,于是走出营帐,自称都督,开始整饬(chi)军纪。孙策又授给他符绶,把军队的事托付给他管理。
吕范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在他的管理下,军队里军纪严明,战斗力大增。
孙权少年时,花钱大手大脚,钱不够花了,就挪用公款。当时管财物的正是吕范,吕范秉公办事,不给孙权走后门,孙权当时很生气,背后恨恨地说,早晚有一天我要处理你吕范!
后来孙权担任阳羡县令,经常公款私用,孙策要查账的时候,功曹周谷就给孙权做假账,这样孙权就不会受到孙策的责备。孙权很高兴,对周谷说日后一定会重用他。
等到孙权执掌大权后,方才明白吕范当年那么做,正是因为他为人忠诚,做事有原则,于是重用吕范,而没有任用善于逢迎谄媚的周谷。
孙权要把南郡借给刘备的时候,吕范和周瑜二人极力劝阻,并劝孙权乘刘备在京口的时候把他控制起来,以除后患。孙权没听。
到孙权和吕蒙定计去袭取荆州的时候,他路过吕范的家,惭愧地对吕范说:“昔日要听了您的话,今天就不用再兴师动众了。现在我要沿江而上除此祸患,您就为我把守京师建业吧。”
吕范爱排场,很有做官的威风。他的住房和衣服之类的东西都比较昂贵奢侈。于是有人向孙权打小报告,说吕范和贺齐这两个人生活奢侈,服饰的华丽程度都超越了王室了。
孙权是个度量很大的人,用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长。他对告密的人说:“古时候管仲奢侈违反礼法,桓公厚待他包容他,并没有影响称霸的大业。现在子衡、公庙(贺齐字),没有管仲那样的过错,只不过家里用的器具精美,出行的车船严整,这正好彰显我大吴的军威,有什么不好呢?”告密的人听了,再不敢在孙权面前以此搬弄是非。
吕范在黄武七年(公元228年)逝世,孙权非常悲痛,为他素服举哀。一次路过吕范墓时,站在墓前,想起了吕范生前的种种好处,不由得伤心地大呼:“子衡!”左右都为之感动。那段时间,一提起吕范,他就会潸然泪下。
孙权曾对手下的从事中郎严畯(jun)说:“我把鲁子敬比作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把吕子衡比作第二功臣吴汉,大家都不认可,曼才(严畯的字),你怎么看?”严畯从席上站起来说:“臣也觉得至尊对鲁肃、吕范的褒赞有点失实了。他俩怎能和邓禹、吴汉相比呢。”
孙权说道:“光武帝刚受更始帝派遣去安抚河北的时候,并没有称帝的志向,是邓禹第一个劝他兴复汉室。鲁子敬深谋远略,第一次见我就对我说起称帝的大业,这点和邓禹相似,所以拿他和邓禹相比。吕子衡忠诚耿直,虽然奢侈,却忠于职守,勤于公事,他离开袁术追随我兄长后,兄长让他做大将,自带一支大军,后来他担忧兄长的部队军纪不严,请求担任都督,整理军队。他的忠心和勤劳和吴汉相似,所以我拿他和吴汉相比。我这样作比,是因为他们四个人身上都有相似点,并不是我出于私心故意抬高他们啊。”
严畯听了心服口服。
此次曹军从洞浦来犯,孙权派吕范统领徐盛、全琮(cong)、孙韶等将领迎战。
吕范和诸葛瑾一样,并不善于领兵打仗,这次他的对手却都是能征善战之辈。
魏军西路军统帅是魏国征东大将军曹休,下辖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等,个个都是三国时的名将。
吕范,即将迎来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