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我们应对诉讼的经验又十分不足,因此我们“想当然”的要高铁走向国际的同时却没能力去应对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而高铁呢?在专利技术方面能够被攻击的漏洞太多。一旦在海外的投资出现 “盈利”的可能性,毫无疑问那些以诉讼为手段的国际巨头们会蜂拥而至。当然我们也可以透过与专利方合资的方式达到出口的目的,不过,相应的专利成本依然非常之高。并且因为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相对的技术面,诉讼是很难避免的。
日期:2012-05-23 15:52:44
独家稿某章某节:出口的路长又长的高铁产业(2)
到目前为止,相对这些国际巨头 ,所有的高铁项目的赢利点,都在中国。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与海外相关的高铁项目要么就是正在阻力 的漩涡中,要么就已经有亏损的危机。
虽然全球有50多个国家表达过对高铁的兴趣,但是真正接洽实施 的却非常之少。在这其中也包括美国。但美国的关注更接近于“忽悠”。
奥巴马曾经有一个关于美国高铁建设的议案,旨在提高国内的就业率。虽然这项议案很蹊跷,但我 们还是坚持去竞标,因为不管怎么说,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去美国赚钱的机会。但实际却证明,高铁建设的议案,根本在美国无法行得通。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美国提出议案需要经过多项论证加上参 众议院的投票通过,而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各州有权拒绝在其州内建设高铁。这在我们这里是不可能的 。因为市长、省长对于国家的政策一定要实施。
美国的联邦结构,让各州基本是独立行政的状态。所以州长有权拒绝这些建设。而事实上确实发生了。前一段时间,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Rick Scott断然拒绝 了23亿美元的联邦高铁补助,理由是州政府难以承担该项目的潜在超支或补贴资金。国家给了90%的经 费,却还是拒绝建设,这表明在美国国内对于高铁建设的阻力非常大,可行性并不高。事实上奥巴马的提案也不了了之。
我们回过头来看奥巴马的提案,可以看出,奥巴马明知议案不会通过,还是要提出, 更多的是出于对政治方面的考虑而非直接对高铁建设需要与否进行考虑。而我们对于到美国合作建高铁 也像镜中花,水中月。
目前为止接受到的反馈也确实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在南非的高铁计划因能源价格普涨搁置、与俄罗斯仅仅达成技术合作意向,从昆明出发至新加坡的泛亚高铁也传来不顺利消息,老挝官方称两国合作协 议正在修改……从种种的因素来看,我们会发现,高铁的出口盈利的梦,除了要面临核心技术问题的“先天不足”还要应对出去以后在各国因政治、地理环境、宗教、国情的不同带来“后天缺陷”,加上高 铁本身的盈利能力质疑,让高铁的海外之路更加难走,也更加崎岖。如何能够把高铁海外之旅变为盈利之旅,仍然是一个未解之题。
日期:2012-05-23 15:53:43
不好意思,是(3)前面写成了(2)重新发一遍~
独家稿某章某节:出口的路长又长的高铁产业(3)
到目前为止,相对这些国际巨头 ,所有的高铁项目的赢利点,都在中国。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与海外相关的高铁项目要么就是正在阻力 的漩涡中,要么就已经有亏损的危机。
虽然全球有50多个国家表达过对高铁的兴趣,但是真正接洽实施 的却非常之少。在这其中也包括美国。但美国的关注更接近于“忽悠”。
奥巴马曾经有一个关于美国高铁建设的议案,旨在提高国内的就业率。虽然这项议案很蹊跷,但我 们还是坚持去竞标,因为不管怎么说,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去美国赚钱的机会。但实际却证明,高铁建设的议案,根本在美国无法行得通。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美国提出议案需要经过多项论证加上参 众议院的投票通过,而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各州有权拒绝在其州内建设高铁。这在我们这里是不可能的 。因为市长、省长对于国家的政策一定要实施。
美国的联邦结构,让各州基本是独立行政的状态。所以州长有权拒绝这些建设。而事实上确实发生了。前一段时间,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Rick Scott断然拒绝 了23亿美元的联邦高铁补助,理由是州政府难以承担该项目的潜在超支或补贴资金。国家给了90%的经 费,却还是拒绝建设,这表明在美国国内对于高铁建设的阻力非常大,可行性并不高。事实上奥巴马的提案也不了了之。
我们回过头来看奥巴马的提案,可以看出,奥巴马明知议案不会通过,还是要提出, 更多的是出于对政治方面的考虑而非直接对高铁建设需要与否进行考虑。而我们对于到美国合作建高铁 也像镜中花,水中月。
目前为止接受到的反馈也确实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在南非的高铁计划因能源价格普涨搁置、与俄罗斯仅仅达成技术合作意向,从昆明出发至新加坡的泛亚高铁也传来不顺利消息,老挝官方称两国合作协 议正在修改……从种种的因素来看,我们会发现,高铁的出口盈利的梦,除了要面临核心技术问题的“先天不足”还要应对出去以后在各国因政治、地理环境、宗教、国情的不同带来“后天缺陷”,加上高 铁本身的盈利能力质疑,让高铁的海外之路更加难走,也更加崎岖。如何能够把高铁海外之旅变为盈利之旅,仍然是一个未解之题。
日期:2012-05-24 08:45:02
第四节“中铝”和“力拓”“闪婚闪离”的利益纠葛(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逐步扩大和房地产的兴起,导致了我国对金属类原料的需求大幅上升。由于矿产资源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当我国需求大增的时候,国际矿石资源价格也在连年攀升。我国企业为了在挣扎中求生存,也在把目光投向海外。这时一个最震惊海内外的收购案诞生了,那就是中铝“闪电”收购了力拓,并且中铝还有进一步合作意向。但是随着合作进程的不断加深,最终以力拓单方毁约了事。这其中有很多扑朔迷离的疑点,是外人无法得知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收购案“闪婚”和“闪离”之间发生的已知事件逐步推导并得出结论。
2008年2月1日,一条消息震惊国内外: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的价格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对老百姓来说,这条消息没什么。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个收购案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一直被外国控制的矿产资源垄断权,将有机会慢慢被削弱。
力拓1873年成立于西班牙,1954年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的业务,1962年出于对全球的战略着眼,力拓对国际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进行兼并。直到2000年收购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终于形成了从勘探、开采到加工的完整体系。成为世界铁矿石的三巨头之一。此时力拓在澳洲资产占了很大比例。随着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加强,三大铁矿石集团逐步开始形成垄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