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的辉煌:赫赫姬周 第一部:离豳迁岐》
第25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旬日后,豳邦使团离开南郑,沿来路返回西方。
  看着亚圉等已然远去,伊期对同车的奠侯说:“殿下,我们将河西延邦割让给豳人,还答应援助他们一百户各类工匠,这筹码是否给得多了些?”
  “少师大人勿忧!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眼前的首要目标是全力以赴对付井侯和子載之流,在西方牺牲点利益也是权宜之计。远交近攻,如果本侯能继承父王的遗业,绥定西土的下一步目标也是有莘联盟和崇侯,量豳邦撮尔小国翻不起大浪!”奠侯说到此处冷笑了一下。“我们回去吧,还有很多大事需要筹划。”
  日期:2012-03-06 12:36:37

  【附注】
  滋水,灞河的古名,位于今西安市东郊。
  骊山戎,先秦著名的中原戎族之一。商周之际活跃于今临潼至渭南地域,因骊山而得名。骊山戎的来源可能与上古伏羲部落关系密切,伏羲部落始兴盛于甘肃天水地区,后来东迁中原。很多学者猜测,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可能就是古伏羲部落在秦陇地区留下的古老痕迹。
  也有学者主张骊山戎可能是“历山氏”或“烈山氏”的转音,该戎族是炎帝的后人之一,姓姜。但是古籍中有明确记录,骊山戎与骊戎的酋长为姬姓。骊戎是骊山戎在春秋时的名称,活动地点已再度东移。
  有莘氏,上古著名部落与酋邦。过去对有莘氏的地望争议很大,多误以为在河南,现代考古发现确定有莘氏的老家在陕西。今渭南地区,特别是合阳境内,是有莘氏的核心活动地。合阳古名洽阳,因在洽水北岸而得名。
  彤氏、男氏、肜氏、计氏、刜氏和鄍氏,都是古籍记录的姒姓及有莘分化出来的部落或氏族。彤氏、男氏,在《史记》里记载为“有彤氏”(或“彤城氏”)和“有男氏”,属于夏朝姒姓十二支。彤氏活动于今陕西华县境内。肜氏等是商代出现的名称,肜伯为商朝名侯,《路史》以为,“肜氏”是“彤氏”的异写。计氏相传是伊尹家族的后裔,但伊尹子孙的封邑在河南,计氏应该与留在陕西的伊氏有关。

  同邦,商代封国之一,子姓,说明与王族有渊源,封地应该位于今陕西大荔境内。大荔县(包括渭南市与华县部分地方)古名同州,即与同国有关。部分学者认为“同国”与夏代的“彤城氏”或“有彤氏”应该是同一酋邦的不同说法。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商朝在前朝“彤城氏”或“有彤氏”的领地内另封了自己的苗裔。
  芮邦,商周著名古国。商末时中心位于黄河以东的晋西南隅,西周时中心位于河西的陕西地界。
  日期:2012-03-06 12:38:06
  桃林,古地名。大致地域西起陕西华阴,东至河南灵宝。著名的潼关和函谷关都位于古桃林,潼关又名“桃林塞”。桃林道以险要艰难著称。
  古南郑应该位于今华阴境内。周代郑国最初立国于偏西的华县,得名即渊源于商代的南郑。陕南汉中的南郑另有渊源,与古褒国及周王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奠”在上古有祭坛的意思。
  延、魚、夨、应、郐、缯、祭、畴、葛天氏、函方与越戏氏,全是商代的古酋邦与部落名称。

  延邦是商中后期的属国,今陕北南部古名延州、延安府,取名可能与延邦有关。
  夨邦,亦名矢邦,商周时期的陕西古国。商代的夨邦是炎帝后裔,姜姓,主要活动于今宝鸡市西北的陇县和千阳县一带。周朝夨邦是姬姓畿内诸侯,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矢人盘”(又名“散氏盘”)来判断,核心地域已东移到宝鸡东部。另现代考古活动在江苏镇江丹徒出土了西周重器宜侯夨簋,有学者认为周康王时迁封西虞国(即畿内夨邦)君主的子弟于江南为宜侯,后来演化为著名的吴国,吴即夨上加口而来。

  函谷关即得名于函方居住的函谷,一说函方是炎帝的后裔。
  《尚书.说命》谈到商高宗时云:“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现代研究认为,武丁王很可能患有“喑疾”,即有语言障碍。“亮阴”当系后人误笔,《尚书》原文应该为“罹喑”或“X喑”。
  帝丘,又名颛顼之墟,相传为帝颛顼的都城所在,位于古濮阳境内。现代研究认为,帝颛顼在上古进行过重大的宗教改革,“玄宫”即相传的当年宗教圣地,“宫”在上古本是大房子的意思。一般将上古中原宗教称呼为“灵教”,《尚书》等古籍记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意思是古苗人不信仰灵教,而发明了法律治理本族,中原古联盟因此多次讨伐苗民。后来,中原大祭司祝融入蛮,相传苗蛮才逐渐接受灵教。

  日期:2012-03-06 12:39:46
  “荆乡走廊”,代指今湖北“随枣走廊”。
  “江表”,代之长江中游两岸。
  上古的“九江”指的是今江西鄱阳湖地区,因有多条支流汇入长江,所以叫九江。
  “江表商邑”,代指现代考古在今武汉发现的大型商人城市遗址,学名“盘龙城遗址”。

  虎方,商代位于赣鄱平原的土著酋邦。
  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与安徽“铜池地区”,是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发了的大型铜矿开采地。研究表明,商朝为获得铜料,曾遣师从中原南下,沿随枣走廊开抵长江,控制了鄂赣交界地区的铜矿区。甲骨卜辞、金文及《诗经》中将江南的铜料称呼为“南金”或“吉金”,部分研究者认为“南金”还应包括云贵高原输运到古中原的铜料。
  且乙、子載、子躍,都是真实人物,一般认为是武丁王的儿子;奠侯与咢侯知其封号而难辨其名,多认为也是武丁之子。商朝习惯记录逝者以祭名(又叫日名,即甲乙丙丁等名秩),子載与子躍的祭名分别为且甲和且庚,“且”即“祖”,“孝己”是武丁加赐且乙的谥号。
  研究发现,武丁死后,出现王权混乱,可能至少有两名王子称王或篡位。“且戊”留有祭名而未见王号,另有人直接被删除了祭名。后来拥有正式王号的是子躍,即“且庚”。 子載是“且庚”之后的王,祭名“且甲”,从名秩看,可能系武丁的长子。
  子祢和子煇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子重是虚构的奠侯之名。

  孟津的得名实际与古“盂国”或盂部落有关。古人缺辨识,将原先的“盂”记为 “孟”,“盂”又称“邘”。武丁时将古盂国的地盘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咢侯,改称咢邦,周灭商后又称咢为邘。西周中期著名的豫南叛乱首领鄂侯实际是“噩侯”,属于豫南鄂北地区的濮系大国,与被灭的商朝子姓咢侯应该没有关系,前代学者此处的认识多有误。

  耆邦,即《尚书.西伯勘黎》中的黎邦,清华简写作“耆”,位于今山西长治境内。
  井邦,即邢邦,核心地域在今河北邢台境内。
  日期:2012-03-07 18:21:14
  第07章 复国雄心与神兵
  崇侯府大院,箫管丝弦悠扬。
  崇侯为亚圉举行的盛大宴会已热闹了半天,崇邦显贵加上豳侯的诸多亲随,近百人济济一堂,煞是壮观。
  众贵族吃喝得差不多了,为助兴,现场开始了射箭与角力比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